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金属掩模用薄板的制造方法及金属掩模用薄板技术_技高网

金属掩模用薄板的制造方法及金属掩模用薄板技术

技术编号:4079381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2
一种金属掩模用薄板的制造方法及金属掩模用薄板,所述金属掩模用薄板的制造方法具备:精密冷轧工序,对冷轧用原材料,实施压下率5%~50%的精密冷轧而制成薄板,所述冷轧用原材料以质量%计,含有C:≦0.01%、Si:≦0.5%、Mn:≦1.0%、Ni+Co:28%~52%,其中Co为0%~20%,剩余部分包括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形状矫正工序,对所述精密冷轧后的薄板进行伸长率为0.25%~0.6%的形状矫正;以及最终热处理工序,对所述形状矫正后的薄板进行热处理,以使薄板的维氏硬度为0.85n~0.97n,n=形状矫正后的薄板的维氏硬度,所述金属掩模用薄板的厚度为1.0m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掩模(metal mask)用薄板的制造方法及金属掩模用薄板。


技术介绍

1、例如在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显示器的制作中,为了对基板进行蒸镀以形成彩色图案(color patterning),而使用金属掩模。此种金属掩模中,作为制作开孔部的方法之一,已知对fe-ni系合金的薄板进行蚀刻加工的方法。为了提高所述蚀刻精度,一直以来进行多种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板形状及耐热收缩性优异的fe-ni系低热膨胀合金薄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32wt%~38wt%的ni的fe-ni系合金冷轧后,赋予伸长率0.4%~3%的应变来进行形状矫正,继而,在薄板温度550℃~690℃、张力2kgf/mm2以下的条件下进行去应变退火。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低热膨胀合金薄板的制造方法:为了提高fe-ni-co系低热膨胀合金薄板的蚀刻速度和蚀刻精度,对热轧材料分别进行1次以上的冷轧和退火,使最终再结晶退火之前的冷轧的冷压率为90%以上,使最终再结晶退火的退火温度为850℃以上,最终冷压率为30%以下。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204541号公报

5、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2533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2、由于近年来产品的复杂化或高精度化,作为其原材料的fe-ni系薄板也要求宽幅、蚀刻面的高平坦度、蚀刻后的翘曲抑制。为了提高平坦度,形状矫正比以往更有效,但是在形状矫正时对薄板赋予的残留应力在蚀刻时被释放,从而产生翘曲,成为问题。作为降低和除去这种残留应力的方法,已知有在未达到薄板的再结晶温度的温度下进行退火、除去应变的去应变退火。但是,随着产品形状的多样化或复杂化,使用宽幅的薄板,对宽幅的薄板实施半蚀刻(half etching)时,由于薄板内残留的加工应变的影响,有发生翘曲的倾向。另一方面,为了完全除去残留应力而提高去应变退火的温度的情况下,由于材料的软化,薄板的硬度降低。如果薄板的硬度降低,则在搬运板材时容易发生扭折或弯曲,可能会导致处理性降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是能够改善耐热收缩性、平坦度的专利技术,但没有考虑对宽幅的薄板实施半蚀刻时产生的翘曲抑制,留有研究的余地。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能够提高轧制面的(200)面聚合度而提高蚀刻精度的专利技术,但无法确认有关精轧后的形状矫正或最终热处理的记载,对于进一步的翘曲抑制或平坦度提高留有研究的余地。

3、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厚度为1.0mm以下的金属掩模用薄板中,能够具备良好的平坦度、耐蚀刻翘曲性及硬度的金属掩模用薄板及其制造方法。

4、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5、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是一种金属掩模用薄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精密冷轧工序,对冷轧用原材料,实施压下率5%~50%的精密冷轧而制成薄板,所述冷轧用原材料以质量%计,含有c:≦0.01%、si:≦0.5%、mn:≦1.0%、ni+co:28%~52%(其中,co为0%~20%),剩余部分包括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6、形状矫正工序,对所述精密冷轧后的薄板进行伸长率为0.25%~0.6%的形状矫正;以及

7、最终热处理工序,对所述形状矫正后的薄板进行热处理,以使薄板的维氏硬度(vickers hardness)为0.85n~0.97n(n=形状矫正后的薄板的维氏硬度),

8、从而获得厚度为1.0mm以下金属掩模用薄板。优选为在所述形状矫正工序和所述最终热处理工序之间,具有对薄板进行热处理以使薄板的维氏硬度为0.98n以上的去应变退火工序。

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是一种金属掩模用薄板,以质量%计,含有c:≦0.01%、si:≦0.5%、mn:≦1.0%、ni+co:28%~52%(其中,co为0%~20%),剩余部分包括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厚度为1.0mm以下,其特征在于,

10、所述薄板的维氏硬度为160hv以上,

11、所述薄板的800mm长度下的最大浮起高度为2mm以下,

12、从所述薄板切出长度150mm、宽度30mm的试样,从一侧对所述试样进行蚀刻,除去所述试样的板厚的1/3时的翘曲量为20mm以下。

13、优选为所述金属掩模用薄板的结晶粒度编号超过8.0。

14、专利技术的效果

15、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在厚度为1.0mm以下的金属掩模用薄板中,平坦度、耐蚀刻翘曲性、以及硬度全部显示出良好的特性,即使进行深的半蚀刻,材料也不易变形,能够进行高精度的蚀刻的金属掩模用薄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掩模用薄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掩模用薄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形状矫正工序与所述最终热处理工序之间,具备对薄板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热处理以使薄板的维氏硬度为0.98n以上的去应变退火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掩模用薄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精密冷轧工序中所制成的薄板的宽度为700mm~1100mm。

4.一种金属掩模用薄板,以质量%计,含有C:≦0.01%、Si:≦0.5%、Mn:≦1.0%、Ni+Co:28%~52%,其中Co为0%~20%,剩余部分包括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厚度为1.0mm以下,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掩模用薄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掩模用薄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形状矫正工序与所述最终热处理工序之间,具备对薄板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热处理以使薄板的维氏硬度为0.98n以上的去应变退火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掩模用薄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森章博森英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博迈立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