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内变电站灭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858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内变电站灭火系统,其包括:位于隧道内的变电站,所述变电站设置有备用电源;以及位于所述变电站外的第一烟雾检测器和位于所述变电站内的第二烟雾检测器;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烟雾检测器和所述第二烟雾检测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讯以向所述控制器传送检测到的烟雾含量检测值;以及位于所述变电站内的消防机构,所述消防机构与所述控制器通讯,且所述控制器能向所述消防机构发送第一启动指令,所述消防机构接收第一启动指令后启动灭火作业;所述控制器对其接收的检测值进行比对。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电站内的消防机构可能误动导致内部发生真正火源时无法灭火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灭火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内变电站灭火系统


技术介绍

1、隧道作为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快速蔓延,其产生的烟雾浓密,严重降低隧道内的能见度,导致人员疏散和救援面临很大的困难。隧道内部设施的正常运行特别需要重视消防安全。由于隧道较长且空间狭小,通常配置若干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功能齐全的箱式变电站对隧道内部的耗电设备进行供电。作为隧道内部供电关键节点的箱式变电站也非常注重消防安全。

2、当前已有专利提出了多种消防方面的结构与机构,其通常采用烟雾报警器或者烟雾传感器等输出来作为消防机构或设备动作的触发信号。但对于隧道内的箱式变电站而言,如果烟雾来自于外部火源,箱式变电站内部的消防机构误动,消耗完灭火材料后,则在箱式变电站内部有真正火源时无法实现灭火。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内变电站灭火系统,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电站内的消防机构可能误动导致内部发生真正火源时无法灭火的问题。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内变电站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变电站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变电站外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与所述变电站内连通的入口,以及与所述变电站外连通的出口,所述吸附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讯且所述控制器发出所述第一启动指令的同时向所述吸附装置发出第二启动指令,所述吸附装置接收第二启动指令后启动以将所述变电站内的气体经所述入口吸入并经其内部的吸附组件后经所述出口排出,所述备用电源对所述吸附装置供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内变电站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变电站上的箱体,以及与所述箱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内变电站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变电站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变电站外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与所述变电站内连通的入口,以及与所述变电站外连通的出口,所述吸附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讯且所述控制器发出所述第一启动指令的同时向所述吸附装置发出第二启动指令,所述吸附装置接收第二启动指令后启动以将所述变电站内的气体经所述入口吸入并经其内部的吸附组件后经所述出口排出,所述备用电源对所述吸附装置供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内变电站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变电站上的箱体,以及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的排烟管和进烟管,所述进烟管与所述变电站内连通且其上设置有耐高温泵体,所述进烟管位于所述变电站内的端部为所述入口,所述排烟管背离所述箱体的端部为所述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内变电站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排烟管上的吸附罐以及填充在所述吸附罐内的吸附介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荣刘祖春邓兵陈卫东张强朱江涛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