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8357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16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包括工作台和设置在工作台上方的淬火炉,其中工作台远离淬火炉一端设有淬液箱;所述工作台上方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安装有直线移动滑台,其中直线移动滑台的滑块上设有旋转组件;所述淬液箱顶端开口,其中淬液箱内设有升降组件。本技术在工作台上安装直线移动滑台,通过直线移动滑台带动旋转组件在淬火炉与淬液箱之间往复运动,其中旋转组件用于驱动叉杆旋转,从而使叉杆带动叉板和安装在叉板上的模具进行旋转,无需人工操作,便可完成模具在淬火炉内进料和取料以及在淬液箱内进行冷却,节约了人工成本和操作风险,保证了模具淬火处理后的质量,实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加工,特别涉及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


技术介绍

1、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

2、金属模具在加工过程中均需要淬火来增加模具本身的强度,现有的金属模具在淬火,一般是将模具放入淬火炉内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淬火温度并保持一段时同,然后将模具迅速地从炉内取出投入淬液内进行快速冷却。现有的淬火炉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模具进行快速取料,大多需要人工通过夹具将加热好的模具夹住然后放入淬液中,不仅花费时间比较长,而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进而影响模具淬火处理后的质量,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包括工作台和设置在工作台上方的淬火炉,其中工作台远离淬火炉一端设有淬液箱;所述工作台上方开设有容置腔,其中容置腔顶端设有矩形开口;所述容置腔内安装有直线移动滑台,其中直线移动滑台的滑块上设有旋转组件,该旋转组件向上延伸出矩形开口;所述淬液箱顶端开口,其中淬液箱内设有升降组件。

4、优选地,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支撑座,其中支撑座中间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旋转电机和转轴,其中旋转电机设置在转轴侧部;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其中转轴上固定安装有从动锥齿轮,该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

5、优选地,所述转轴下端与空腔底部转动连接,其中转轴上端向上贯穿支撑座顶端;所述支撑座上方设有旋转板,其中旋转板与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侧部设有叉杆,该叉杆上方设有叉板,其中叉板底部开设有与叉杆相对应的卡槽。

6、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支撑板,该支撑板与淬液箱顶端固定连接并向淬液箱内部延伸;所述支撑板上方设有伺服电机,该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向下贯穿支撑板并连接有丝杆,其中丝杆下端与淬液箱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淬液箱内远离丝杆一侧设有导向杆,其中导向杆底端与淬液箱底部固定连接。

7、优选地,所述丝杆与导向杆之间设有承托板,其中承托板两端分别与丝杆和导向杆活动连接;所述丝杆外壁套设有丝杆螺母,其中丝杆螺母外侧与承托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外壁套设有滑套,其中滑套外侧与承托板另一端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承托板的水平高度低于叉板的水平高度,其中承托板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叉板底部开设的卡槽相对应。

9、优选地,所述淬火炉内腔侧壁设有电加热管,其中淬火炉内腔底部设有放置台;所述淬火炉前端设有进料口,其中进料口上安装有密封门。

10、优选地,所述工作台与淬火炉之间设有升降气缸,其中升降气缸的活塞杆顶端向上贯穿淬火炉底板并与放置台底部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放置台的水平高度低于叉板的水平高度,其中放置台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叉板底部开设的卡槽相对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工作台上安装直线移动滑台,通过直线移动滑台带动旋转组件在淬火炉与淬液箱之间往复运动,其中旋转组件用于驱动叉杆旋转,从而使叉杆带动叉板和安装在叉板上的模具进行旋转,无需人工操作,便可完成模具在淬火炉内进料和取料以及在淬液箱内进行冷却,节约了人工成本和操作风险,实现叉板上模具离开淬火炉本体并进入淬液箱的时间进行精准控制,保证了模具淬火处理后的质量,实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包括工作台(1)和设置在工作台(1)上方的淬火炉(2),其中工作台(1)远离淬火炉(2)一端设有淬液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方开设有容置腔(4),其中容置腔(4)顶端设有矩形开口(5);所述容置腔(4)内安装有直线移动滑台(6),其中直线移动滑台(6)的滑块上设有旋转组件(7),该旋转组件(7)向上延伸出矩形开口(5);所述淬液箱(3)顶端开口,其中淬液箱(3)内设有升降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7)包括支撑座(701),其中支撑座(701)中间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旋转电机(702)和转轴(703),其中旋转电机(702)设置在转轴(703)侧部;所述旋转电机(702)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704),其中转轴(703)上固定安装有从动锥齿轮(705),该从动锥齿轮(705)与所述主动锥齿轮(704)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703)下端与空腔底部转动连接,其中转轴(703)上端向上贯穿支撑座(701)顶端;所述支撑座(701)上方设有旋转板(706),其中旋转板(706)与转轴(703)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706)侧部设有叉杆(9),该叉杆(9)上方设有叉板(10),其中叉板(10)底部开设有与叉杆(9)相对应的卡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8)包括支撑板(801),该支撑板(801)与淬液箱(3)顶端固定连接并向淬液箱(3)内部延伸;所述支撑板(801)上方设有伺服电机(802),该伺服电机(802)的输出轴向下贯穿支撑板(801)并连接有丝杆(803),其中丝杆(803)下端与淬液箱(3)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淬液箱(3)内远离丝杆(803)一侧设有导向杆(804),其中导向杆(804)底端与淬液箱(3)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803)与导向杆(804)之间设有承托板(805),其中承托板(805)两端分别与丝杆(803)和导向杆(804)活动连接;所述丝杆(803)外壁套设有丝杆螺母(806),其中丝杆螺母(806)外侧与承托板(805)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804)外壁套设有滑套(807),其中滑套(807)外侧与承托板(805)另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805)的水平高度低于叉板(10)的水平高度,其中承托板(805)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9);所述第一凹槽(19)与叉板(10)底部开设的卡槽(11)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炉(2)内腔侧壁设有电加热管(13),其中淬火炉(2)内腔底部设有放置台(14);所述淬火炉(2)前端设有进料口(15),其中进料口(15)上安装有密封门(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与淬火炉(2)之间设有升降气缸(17),其中升降气缸(17)的活塞杆顶端向上贯穿淬火炉(2)底板并与放置台(14)底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台(14)的水平高度低于叉板(10)的水平高度,其中放置台(14)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8);所述第二凹槽(18)与叉板(10)底部开设的卡槽(11)相对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包括工作台(1)和设置在工作台(1)上方的淬火炉(2),其中工作台(1)远离淬火炉(2)一端设有淬液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方开设有容置腔(4),其中容置腔(4)顶端设有矩形开口(5);所述容置腔(4)内安装有直线移动滑台(6),其中直线移动滑台(6)的滑块上设有旋转组件(7),该旋转组件(7)向上延伸出矩形开口(5);所述淬液箱(3)顶端开口,其中淬液箱(3)内设有升降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7)包括支撑座(701),其中支撑座(701)中间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旋转电机(702)和转轴(703),其中旋转电机(702)设置在转轴(703)侧部;所述旋转电机(702)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704),其中转轴(703)上固定安装有从动锥齿轮(705),该从动锥齿轮(705)与所述主动锥齿轮(704)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703)下端与空腔底部转动连接,其中转轴(703)上端向上贯穿支撑座(701)顶端;所述支撑座(701)上方设有旋转板(706),其中旋转板(706)与转轴(703)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706)侧部设有叉杆(9),该叉杆(9)上方设有叉板(10),其中叉板(10)底部开设有与叉杆(9)相对应的卡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8)包括支撑板(801),该支撑板(801)与淬液箱(3)顶端固定连接并向淬液箱(3)内部延伸;所述支撑板(801)上方设有伺服电机(802),该伺服电机(802)的输出轴向下贯穿支撑板(801)并连接有丝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国刘坤彭君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卡杰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