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拖体收放的捕捉锁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803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拖体收放的捕捉锁紧装置,包括:装置支架、前导缆轮、后导缆轮、捕捉导引机构、锁紧钩及锁紧缸;前导缆轮和后导缆轮安装在装置支架上,前导缆轮的外圆周面和后导缆轮的外圆周面之间形成用于通过拖缆的间隙;捕捉导引机构安装在装置支架的底部;拖缆的干端缠绕在拖曳绞车上,拖缆的湿端依次穿过所述间隙和捕捉导引机构后,通过拖缆承力接头与拖体连接;两个锁紧钩分对称布置于装置支架上;两个锁紧缸对称布置于装置支架上,锁紧缸用于驱动锁紧钩转动实现两个锁紧钩张开或收拢,当两个锁紧钩收拢时夹紧拖缆承力接头。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拖曳式水下拖体的捕捉、锁紧、释放和冲淡的功能,能够实现拖曳式水下拖体的完全自主收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下拖曳探测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拖体收放的捕捉锁紧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水下拖曳探测系统中,拖体需要从船舶甲板上布放至水下,拖曳绞车放缆至预定长度后拖体进行定深、稳定拖曳和探测任务,任务完成后拖曳绞车收缆并将拖体回收至船舶甲板上存储。在拖曳过程中,拖缆存在很大的抖动,同时在舰船掉头、转弯或拖体、拖缆自身缺陷等会使拖缆产生很大的横向摆动;拖体定深不一样时,拖缆干端(舰船侧)角度会产生很大的纵向变化;当拖缆产生的横向和纵向变化大到一定程度时,拖缆容易剐蹭到船体艉沿等刚性结构上,使拖缆产生磨损、损坏,严重减少了拖缆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拖缆断裂,水下拖体丢失。布放和回收过程中,由于船舶剧烈摇摆、垂荡等因素,容易造成拖体与收放装置等甲板硬质物之间产生碰撞,容易造成拖体损坏,拖缆承力接头断裂,甚至是造成收放操作人员受伤等情况。因此需要对水下拖体的收放装置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2、目前常用的水下拖体的收放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3、1、纯人力收放。对于小型化、重量在50kg以内的拖曳拖体,一般采用吊索人工在舷侧或船艉处将拖体缓慢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拖体收放的捕捉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支架、前导缆轮、后导缆轮、捕捉导引机构、锁紧钩及锁紧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拖体收放的捕捉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缆轮的外圆周面和后导缆轮的外圆周面均设有横截面为圆弧形的环形凹槽,前导缆轮外圆周面的环形凹槽和后导缆轮外圆周面的环形凹槽之间形成用于通过拖缆的所述间隙,前导缆轮的环形凹槽和后导缆轮的环形凹槽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组成一封闭过缆区域A,该过缆区域A与拖缆的直径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拖体收放的捕捉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钩的本体结构为圆筒状结构,圆筒状结构的内孔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拖体收放的捕捉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支架、前导缆轮、后导缆轮、捕捉导引机构、锁紧钩及锁紧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拖体收放的捕捉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缆轮的外圆周面和后导缆轮的外圆周面均设有横截面为圆弧形的环形凹槽,前导缆轮外圆周面的环形凹槽和后导缆轮外圆周面的环形凹槽之间形成用于通过拖缆的所述间隙,前导缆轮的环形凹槽和后导缆轮的环形凹槽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组成一封闭过缆区域a,该过缆区域a与拖缆的直径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拖体收放的捕捉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钩的本体结构为圆筒状结构,圆筒状结构的内孔为贯穿孔,圆筒状结构的外圆周面延伸出夹持凸台,所述夹持凸台的末端加工为半圆形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为用于夹紧拖缆承力接头的锁紧槽,锁紧槽的直径与拖缆承力接头相应位置外径大小相等;所述圆筒状结构和夹持凸台组成的一体结构外表面设有两个并列的连接板,每个连接板上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由斜槽和竖直槽组成的v形结构,v形结构为钝角;斜槽与竖直槽的槽宽与锁紧钩支撑轴的外径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拖体收放的捕捉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导引机构包括:两个纵向导辊轴、后导辊轴和前导辊轴;两个纵向导辊轴并列、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昔甘文兵张莺姜浩毛磊李斐然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