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750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座椅组件、动力组件、动力电池和传动组件。行走组件设置在车架下方并包括前轮和后轮;座椅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动力组件由车架支撑并包括增程器和驱动电机,增程器为驱动电机提供能源;动力电池电连接增程器和驱动电机;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传动轴将驱动电机传动连接至前轮和后轮中至少其中之一;动力电池至少部分设置在座椅组件的下侧,动力电池的上侧形成有避让传动轴的避让部,避让部基本沿传动轴的延伸方向延伸。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全地形车的结构紧凑性和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指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1、全地形车是一种全天候、全地形行驶的四轮越野车辆。对于混动全地形车而言,由于其兼备燃油和电动全地形车的动力组件和供能组件,即混动全地形车具有增程器、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等部件,从而会使得混动全地形车的空间布置要求较高,即对全地形车的结构紧凑性要求较高,而整车的操纵稳定性、行驶安全性、乘坐舒适性也都与全地形车的结构紧凑性密不可分。但是现有的全地形车无法满足增程器、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等部件的布置需求,从而影响全地形车的结构紧凑性。

2、此外,动力电池一般布置于全地形车的座椅下侧,而传动轴一般也设置于座椅下侧,因此可能会导致传动轴和动力电池发生干涉,从而影响传动轴和动力电池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全地形车的正常工作。其中,在混动全地形车中,由于对空间布置要求较高,若需要防止传动轴和动力电池发生干涉,则需要增大传动轴和动力电池之间的间隔,从而进一步影响全地形车的结构紧凑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工作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具有一个基本垂直于所述全地形车高度方向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内陷并形成有所述避让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传动轴的轴线所成的锐角设置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中的电池模组,沿所述全地形车的宽度方向,所述电池模组分布于所述避让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盖和底壳,所述避让部设置于所述上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具有一个基本垂直于所述全地形车高度方向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内陷并形成有所述避让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传动轴的轴线所成的锐角设置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中的电池模组,沿所述全地形车的宽度方向,所述电池模组分布于所述避让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盖和底壳,所述避让部设置于所述上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还包括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和所述电池模组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的前侧,所述电池壳体的前侧还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连接的插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沿所述全地形车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杨鲁峰饶奉锦冯广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