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7371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20
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包括转向部,动力部,以及转向部与动力部之间的折叠车身;所述折叠车身包括前方的伸展部及后方承载部,所述转向部安装在前车架的前端,前车轮安装在转向部的两端,实现全车的转向功能,伸展部整体可折叠伸缩,且展开后可通过前车架上的限位轴和后车架上的限位块实现自锁,增加车身整体稳定性;动力部为电动车提供折叠伸缩及行进的动力;本技术提供的可折叠代步车,解决了常见的代步车缺少折叠功能,折叠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代步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


技术介绍

1、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动代步车缺少折叠功能,有折叠功能的电动代步车折叠步骤也比较繁琐,使用起来会有一定的门槛,不方便,对于行动不方便的人群来说,使用代步车需要简单化,需要能自己独立的操作代步车的折叠与展开。

2、同时目前电动代步车折叠体积不够小,出门携带方面不够方便,不能直接放入车的后备箱,或者带上飞机。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通过车身整体可折叠设置,能够大大减小电动代步车体积,便于携带,同时通过动力部实现车身一键自动折叠,转向部实现方向控制;功能全面,为出行提供便利,具有结构设置合理、操作方便、灵活轻便且稳定性好的优点。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包括转向部,动力部,以及转向部与动力部之间的折叠车身;所述折叠车身包括前方的伸展部及后方承载部;

4、所述伸展部包括前车架1,前车架1后端通过前后车架连接件15与后车架2的前端相连接,所述承载部包括后车架2的后端设置的支撑架21和防倾轮42,前后车架连接件15中部和后端支撑架21游离端之间连接有x型连杆7,x型连杆7包括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中间通过绞轴7-3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1一端与前后车架连接件15中部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1另一端依次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10的一端和靠背连杆13的一端,第三连杆10的另一端与坐垫连杆12的一端及第四连杆9的一端同轴可转动连接,第四连杆9的另一端与靠背连杆13中段可转动连接,坐垫连杆1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7-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连杆7-2的另一端与后端支撑架21游离端相连接。

5、所述后车架2内设有推杆机构,推杆机构包括安装于后车架2中后段的推杆底座固定杆25,推杆底座固定杆25正中设有伸缩杆27的固定端,伸缩杆27的活动端与推杆前端连杆26杆身中段相连接,底座固定杆25两端分别通过推杆移动架24与推杆前端连杆26两端对称连接,且推杆移动架24远离推杆底座固定杆25的一端设有滑槽11,推杆前端连杆26在滑槽11内可滑动连接;推杆前端连杆26通过第一折叠连杆14与前车架1后端的横杆45可转动连接,推杆前端连杆26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后端支撑架21的游离端通过第二折叠连杆16相连接,后端支撑架21的下端与后车架2相连接。

6、所述前后车架连接件15包括将前车架1和后车架2可转动连接的铰接轴17,前车架1后端且铰接轴17上方设有限位轴20,后车架2前端且铰接轴上方设有限位块44,展开时限位轴20与限位块44卡合形成自锁。

7、所述转向部包括前车架1前端的转向板29,转向板29下部铰接有把手连杆18的前端,把手连杆18后端铰接于前后车架连接件15下端,转向板29中间通过把手转向块30与把手座41下端相连接,把手座41上端通过把手锁定键37连接把手43;把手转向块30前端还铰接有转向条31,转向板29两端设有前轮转向轴40,转向条31两端连接有前轮转向条19的前端,前轮转向条19的后端铰接于前轮转向轴40的下端;转向条31、转向板29两端且前轮转向条19外侧设有前轮38。

8、所述把手座41下端依次穿过轴承32、转向板29、把手转向块30,且在轴承32上方通过第一圆柱销33和第一圆柱销配套杆34固定,在把手转向块30下方通过第二圆柱销35和和第二圆柱销配套杆36固定。

9、所述动力部包括电机总成23,电机总成23安装于后车架2后段,包括供电电源和双向电机,其中双向电机两侧动力输出轴分别穿过后车架2两侧轴承与后车轮39相连接。

10、所述伸缩杆27采用电动伸缩杆。

11、所述坐垫连杆12上安装有坐垫5,靠背连杆13上安装有靠背8。

12、所述后车架2上且支撑架21两侧还设有承载块22,可以增大展开及折叠时的全车稳定性。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4、该可折叠代步车,通过折叠车身的设置,可以实现车身整体的折叠,减小收纳体积,且通过多个连杆之间铰接,操作简单。

15、通过前后车架连接件15,使得前后车架展开时限位轴20与限位块44卡合形成自锁,增大了全车的稳定性。

16、通过折叠车身的承载部,支撑架21两侧还设有承载块22,可以增大展开及折叠时的全车稳定性。

17、设置动力部,能实现一键自动折叠及行驶,通过设置转向装置使得操控全车转向更灵敏,解决了现有代步车不能折叠、折叠方式繁琐、的问题。

18、综上,本技术具有结构设置合理、操作方便、灵活轻便且折叠体积小易携带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包括转向部,动力部,以及转向部与动力部之间的折叠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身包括前方的伸展部及后方承载部;所述伸展部包括前车架(1),前车架(1)后端通过前后车架连接件(15)与后车架(2)的前端相连接,所述承载部包括后车架(2)的后端设置的支撑架(21)和防倾轮(42),前后车架连接件(15)中部和后端支撑架(21)游离端之间连接有X型连杆(7),X型连杆(7)包括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中间通过绞轴(7-3)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1)一端与前后车架连接件(15)中部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1)另一端依次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10)的一端和靠背连杆(13)的一端,第三连杆(10)的另一端与坐垫连杆(12)的一端及第四连杆(9)的一端同轴可转动连接,第四连杆(9)的另一端与靠背连杆(13)中段可转动连接,坐垫连杆(1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7-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连杆(7-2)的另一端与后端支撑架(21)游离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2)内设有推杆机构,推杆机构包括安装于后车架(2)中后段的推杆底座固定杆(25),推杆底座固定杆(25)正中设有伸缩杆(27)的固定端,伸缩杆(27)的活动端与推杆前端连杆(26)杆身中段相连接,底座固定杆(25)两端分别通过推杆移动架(24)与推杆前端连杆(26)两端对称连接,且推杆移动架(24)远离推杆底座固定杆(25)的一端设有滑槽(11),推杆前端连杆(26)在滑槽(11)内可滑动连接;推杆前端连杆(26)通过第一折叠连杆(14)与前车架(1)后端的横杆(45)可转动连接,推杆前端连杆(26)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后端支撑架(21)的游离端通过第二折叠连杆(16)相连接,后端支撑架(21)的下端与后车架(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车架连接件(15)包括将前车架(1)和后车架(2)可转动连接的铰接轴(17),前车架(1)后端且铰接轴(17)上方设有限位轴(20),后车架(2)前端且铰接轴上方设有限位块(44),前后车架展开时限位轴(20)与限位块(44)卡合形成自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部包括前车架(1)前端的转向板(29),转向板(29)下部铰接有把手连杆(18)的前端,把手连杆(18)后端铰接于前后车架连接件(15)下端,转向板(29)中间通过把手转向块(30)与把手座(41)下端相连接,把手座(41)上端通过把手锁定键(37)连接把手(43);把手转向块(30)前端还铰接有转向条(31),转向板(29)两端设有前轮转向轴(40),转向条(31)两端连接有前轮转向条(19)的前端,前轮转向条(19)的后端铰接于前轮转向轴(40)的下端;转向条(31)、转向板(29)两端且前轮转向条(19)外侧设有前轮(3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座(41)下端依次穿过轴承(32)、转向板(29)、把手转向块(30),且在轴承(32)上方通过第一圆柱销(33)和和第一圆柱销配套杆(34)固定,在把手转向块(30)下方通过第二圆柱销(35)和第二圆柱销配套杆(36)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包括电机总成(23),电机总成(23)安装于后车架(2)后段,包括供电电源和双向电机,其中双向电机两侧动力输出轴分别穿过后车架(2)两侧轴承与后车轮(39)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27)采用电动伸缩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连杆(12)上安装有坐垫(5),靠背连杆(13)上安装有靠背(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2)上且支撑架(21)两侧还设有承载块(2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包括转向部,动力部,以及转向部与动力部之间的折叠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身包括前方的伸展部及后方承载部;所述伸展部包括前车架(1),前车架(1)后端通过前后车架连接件(15)与后车架(2)的前端相连接,所述承载部包括后车架(2)的后端设置的支撑架(21)和防倾轮(42),前后车架连接件(15)中部和后端支撑架(21)游离端之间连接有x型连杆(7),x型连杆(7)包括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中间通过绞轴(7-3)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1)一端与前后车架连接件(15)中部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1)另一端依次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10)的一端和靠背连杆(13)的一端,第三连杆(10)的另一端与坐垫连杆(12)的一端及第四连杆(9)的一端同轴可转动连接,第四连杆(9)的另一端与靠背连杆(13)中段可转动连接,坐垫连杆(1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7-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连杆(7-2)的另一端与后端支撑架(21)游离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2)内设有推杆机构,推杆机构包括安装于后车架(2)中后段的推杆底座固定杆(25),推杆底座固定杆(25)正中设有伸缩杆(27)的固定端,伸缩杆(27)的活动端与推杆前端连杆(26)杆身中段相连接,底座固定杆(25)两端分别通过推杆移动架(24)与推杆前端连杆(26)两端对称连接,且推杆移动架(24)远离推杆底座固定杆(25)的一端设有滑槽(11),推杆前端连杆(26)在滑槽(11)内可滑动连接;推杆前端连杆(26)通过第一折叠连杆(14)与前车架(1)后端的横杆(45)可转动连接,推杆前端连杆(26)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后端支撑架(21)的游离端通过第二折叠连杆(16)相连接,后端支撑架(21)的下端与后车架(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折叠的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车架连接件(15)包括将前车架(1)和后车架(2)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羡明杨汶轩牛金召张洋卢少辉盛强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