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7211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膜装置,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排出膜壳内的浓水、安全、卫生、使用寿命长的反渗透膜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配合设置的膜元件和膜壳所述膜壳上设有原水进水口、纯水出口、浓水出口,所述原水进水口、所述纯出水口与所述膜元件上的原水进水口、纯水出口通过密封件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出口远离膜元件的浓水出口端设置在膜壳上。上述方案中,将浓水出口远离膜元件的浓水出口端设置在膜壳上后,膜元件流出的浓水就会顺着膜壳内腔流出浓水出口。(*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尤其是热消毒系统上的反渗透膜,主要应用于医 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反渗透是一项高新膜分离技术,反渗透膜孔径其孔径小到纳米级,在一定的压力 下,水分子可以通过膜表面,而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 过,从而达到去除目的。反渗透技术以其新型、高效、节能的分离技术在水及液体分离领域 占有重要的位置,目前在海水淡化、中水回用、微污染地表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反渗透膜元件在系统中都是安装在以玻璃钢或不锈钢材质为主的膜壳内,膜 壳安装包括膜壳和二端的密封盖。同时膜壳的原水进水口、纯出水口、浓水出口与所述膜元 件上的原水进水口、纯水出口、浓水出口通过密封件配合设置。但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通过 这种方式设置,在原水进水口与浓水出口之间的膜壳空腔内的浓水(废水)不能形成水循 环,将其中的浓水排出。膜壳空腔内这段浓水成为了 “死水”,长此以往,这里往往成为细菌 生长,污垢堆积的地方,从而影响反渗透膜的安全、卫生以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排出膜壳内的浓水、安全、卫生、 使用寿命长的反渗透膜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配合设置的膜元件和膜壳所 述膜壳上设有原水进水口、纯水出口、浓水出口,所述原水进水口、所述纯出水口与所述膜 元件上的原水进水口、纯水出口通过密封件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出口远离膜元 件的浓水出口端设置在膜壳上。所述的反渗透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水进水口、纯水出口、浓水出口为卡套 口或螺纹口。上述方案中,将浓水出口远离膜元件的浓水出口端设置在膜壳上后,膜元件流出 的浓水就会顺着膜壳内腔流出浓水出口,这个过程中使膜壳内腔的浓水形成一个水循环, 从而防止“死水”的出现,达到安全、卫生的目地。另外这种反渗透膜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 单,使用寿命更长,可以大范围推广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反渗透膜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膜元件1和膜壳2,膜壳 2上的原水进水口 3、纯水出口 4通过密封件与膜元件1上的原水进水口、纯水出口对应连 接,膜壳2上的浓水出口 5远离膜元件1浓水出口端设置在膜壳2上。为方便与其它设备 连接,本技术的反渗透膜装置的原水进水口 3、纯水出口 4、浓水出口 5采用卡套口或螺 纹口。工作原理原水通过原水进水口 3进入膜元件1内,反渗透膜对原水进行处理,处 理完后,纯水通过膜壳2上的纯水出口 4流出,浓水(废水)从膜元件1的浓水出口,并经 过膜壳2内腔,最终从浓水出口 5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渗透膜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膜元件(1)和膜壳(2),所述膜壳(2)上设有原水进水口(3)、纯水出口(4)、浓水出口(5),所述原水进水口(3)、所述纯出水口(4)与所述膜元件(1)上的原水进水口、纯水出口通过密封件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出口(5)远离膜元件(1)的浓水出口端设置在膜壳(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反渗透膜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膜元件(1)和膜壳(2),所述膜壳(2)上设有原水进水口(3)、纯水出口(4)、浓水出口(5),所述原水进水口(3)、所述纯出水口(4)与所述膜元件(1)上的原水进水口、纯水出口通过密封件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出口(5)远离膜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庆荣苏旺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万洁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