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吸附管加热控制电路及分析仪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吸附管加热控制电路及分析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7092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附管加热控制电路及分析仪,吸附管缠绕加热丝,加热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电源,用于输出高压电源;单片机,用于输出低压电源;第一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连接单片机和供电电源的输出;第二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连接第一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和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出;限流保护模块,连接第二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电流检测模块,连接限流保护模块的输出,用于进行电流检测;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连接加热丝;过流保护模块,用于根据限流保护模块检测的电流控制第二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切断供电电源的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热控制电路兼具一级限流和二级过流保护,且采用硬件保护,关断更加迅速,能够有效防止加热丝烧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析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吸附管加热控制电路及分析仪


技术介绍

1、在分析检测过程中,通常采用吸附管采集和富集气态或挥发性溶液中的目标有机物,之后通过加热吸附管使吸附管内吸附的挥发性有机物快速脱附,脱附后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后续检测。

2、目前,吸附管的加热主要通过其上缠绕的加热丝实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加热丝容易烧坏。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附管加热控制电路及分析仪。

2、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吸附管加热控制电路,吸附管缠绕加热丝,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

4、供电电源,用于输出高压电源;

5、单片机,用于输出低压电源;

6、第一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连接单片机和供电电源的输出;

7、第二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连接第一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和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出;

8、限流保护模块,连接第二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

9、电流检测模块,连接限流保护模块的输出,用于进行电流检测;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连接加热丝;

10、过流保护模块,用于根据限流保护模块检测的电流控制第二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切断供电电源的输出。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第一nmos管、第一电阻、第一双向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一单向导通二级管、第三电阻,供电电源分别连接第一pmos管的源极、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双向二极管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一双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p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pmos管的栅极还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nmos管的漏极,第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单向导通二级管的负极,第一单向导通二级管的正极与单片机连接,第一n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并接地;其中,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供电电源与第一pmos管的源极之间还通过第一滤波电容接地。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包括第二pmos管、第二nmos管、第四电阻、第二双向二极管、第五电阻、第二单向导通二级管、第六电阻,第一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分别连接第二pmos管的源极、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二双向二极管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二双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二p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pmos管的栅极还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nmos管的漏极,第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单向导通二级管的负极,第二单向导通二级管的正极与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出连接,第二nmos管的栅极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并接地;其中,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与第二pmos管的源极之间还通过第二滤波电容接地。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一上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稳压二极管、第一限流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第二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分别与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并联的第一限流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并联的第一限流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和限流保护模块的输出,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其中,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流保护模块还包括发光二极管和第七电阻,第二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与第一上拉电阻之间还通过串联的发光二极管和第七电阻接地。

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检流电阻和电流检测芯片,电流检测芯片采集检流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进行转换后输出至过流保护模块;检流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限流保护模块的输出和加热丝的一端;加热丝的另一端通过续流二极管接地。

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过流保护模块包括比较器lt1016、可调电阻、第二上拉电阻和rc滤波器,比较器lt1016的第2引脚连接电流检测芯片的电压输出,第3引脚通过可调电阻连接至数字电源和接地,第5引脚与第7引脚通过第二上拉电阻连接并引出复位接口连接至单片机以进行复位;第7引脚还通过rc滤波器连接至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出。

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分析仪,包括吸附管和缠绕于吸附管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通过如上任一项方案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控制。

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21、(1)本专利技术的加热控制电路兼具一级限流和二级过流保护,且采用硬件保护,关断更加迅速,能够有效防止加热丝烧坏;

22、(2)本专利技术采用电流检测芯片,误差更小;

23、(3)本专利技术集成加热和测温功能,常温也能测;

24、(4)本专利技术的加热控制电路上电之后,单片机输出百分之百占空比控制吸附管加热,通过电路中电流反馈来实时计算温度,达到2s控制到300℃;

25、(5)本专利技术的分析仪的性能更加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管加热控制电路,吸附管缠绕加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第一NMOS管、第一电阻、第一双向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一单向导通二级管、第三电阻,供电电源分别连接第一PMOS管的源极、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双向二极管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一双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P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PMOS管的栅极还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NMOS管的漏极,第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单向导通二级管的负极,第一单向导通二级管的正极与单片机连接,第一N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并接地;其中,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与第一PMOS管的源极之间还通过第一滤波电容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包括第二PMOS管、第二NMOS管、第四电阻、第二双向二极管、第五电阻、第二单向导通二级管、第六电阻,第一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分别连接第二PMOS管的源极、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二双向二极管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二双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二P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PMOS管的栅极还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NMOS管的漏极,第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单向导通二级管的负极,第二单向导通二级管的正极与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出连接,第二NMOS管的栅极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并接地;其中,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与第二PMOS管的源极之间还通过第二滤波电容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一上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稳压二极管、第一限流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第二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分别与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并联的第一限流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并联的第一限流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和限流保护模块的输出,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其中,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保护模块还包括发光二极管和第七电阻,第二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与第一上拉电阻之间还通过串联的发光二极管和第七电阻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检流电阻和电流检测芯片,电流检测芯片采集检流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进行转换后输出至过流保护模块;检流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限流保护模块的输出和加热丝的一端;加热丝的另一端通过续流二极管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保护模块包括比较器LT1016、可调电阻、第二上拉电阻和RC滤波器,比较器LT1016的第2引脚连接电流检测芯片的电压输出,第3引脚通过可调电阻连接至数字电源和接地,第5引脚与第7引脚通过第二上拉电阻连接并引出复位接口连接至单片机以进行复位;第7引脚还通过RC滤波器连接至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出。

10.一种分析仪,包括吸附管和缠绕于吸附管的加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通过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控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管加热控制电路,吸附管缠绕加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第一nmos管、第一电阻、第一双向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一单向导通二级管、第三电阻,供电电源分别连接第一pmos管的源极、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双向二极管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一双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p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pmos管的栅极还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nmos管的漏极,第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单向导通二级管的负极,第一单向导通二级管的正极与单片机连接,第一n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并接地;其中,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与第一pmos管的源极之间还通过第一滤波电容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包括第二pmos管、第二nmos管、第四电阻、第二双向二极管、第五电阻、第二单向导通二级管、第六电阻,第一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分别连接第二pmos管的源极、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二双向二极管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二双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二p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pmos管的栅极还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nmos管的漏极,第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单向导通二级管的负极,第二单向导通二级管的正极与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出连接,第二nmos管的栅极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并接地;其中,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低压控制高压电路模块的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压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志伟沈辉萍罗振中张涵付聪唐怀武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泽天春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