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饮食器械用品领域,适用于吞咽功能丧失或吞咽困难患者的 日常护理,具有强制给食的功能。
技术介绍
中风、脑血管疾病以及相关部位及器官的手术,可导致部分患者吞咽功能丧失或 吞咽困难;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只有采用强制措施维持日常进食;由于没有特别有效的 工具或器械,目前的强制进食措施主要是利用注射器通过胃管向患者的胃部注射流食。这 种进食措施存在的问题在于护理难度大,而且非常不方便操作,同时加重了患者的痛苦。 专利技术人在护理过程和实践中发现并认为,很有必要研制出一种强制式给食器,以解决上述 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针对吞咽功能丧失或吞咽困难患者的日常护 理,提供一种非常方便而且有效的强制式给食器,可以把流食直接输送到患者的胃部,既可 减轻护理难度,又可以缓解患者进食时的痛苦。为此,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气压强制式给食器是通过操作气筒产生的气压,使预先灌装在 气压罐或双口罐内的流食,通过进食导管注入患者使用的胃管内,向患者胃部输送流食,以 达到强制给食的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气压强制式给食器,包括一个罐状结构的容器气压罐或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压强制式给食器,包括一个罐状结构的容器气压罐(3)或双口罐(303)、与气密盖(2)或气密盖(20)一体设置的可产生压缩空气的气筒、软质进食导管(323)及胃管连接件; 或者包括一个罐状结构的容器双口罐(62)、带有气筒的气密盖(6)、网罩(68)、底盖(65)、软质进食导管(323)及胃管连接件; 或者包括一个罐状结构的容器双口罐(72)、带有气筒的气密盖(7)、底盖(74)、网罩(76)、底座(8)、软质进食导管(323)及胃管连接件; 所述气筒的构件包括气阀(26)、固定活塞管(121)、活塞(120)、活塞筒(123);或者气阀(26)、活塞杆(11)、 ...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气压强制式给食器,包括一个罐状结构的容器气压罐(3)或双口罐(303)、与气密盖(2)或气密盖(20)一体设置的可产生压缩空气的气筒、软质进食导管(323)及胃管连接件;或者包括一个罐状结构的容器双口罐(62)、带有气筒的气密盖(6)、网罩(68)、底盖(65)、软质进食导管(323)及胃管连接件;或者包括一个罐状结构的容器双口罐(72)、带有气筒的气密盖(7)、底盖(74)、网罩(76)、底座(8)、软质进食导管(323)及胃管连接件;所述气筒的构件包括气阀(26)、固定活塞管(121)、活塞(120)、活塞筒(123);或者气阀(26)、活塞杆(11)、活塞(12)、固定活塞筒(21);或者固定活塞筒(104)、活塞杆(103)、活塞(102)、气阀(26);所述胃管连接件包括软质进食导管(323)、流量观察瓶(4、410)、螺旋调节管(5)、胃管锁扣(5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罐(3)是一个罐状结构的容器,底部外侧设置有圈足(30),底部内侧开设有凹球面结构的凹底(31),或者环形凹底(330)沿底部布置;气压罐(3)的端口(32)通过气密垫(22)适配有气密盖(2);所述气密盖(2)的外侧贯穿开设有固定活塞筒(21)、排出管(24);固定活塞筒(21)的下侧端口处安装有气阀(26),固定活塞筒(21)内安装有活塞杆(11),活塞杆(11)的一端装配活塞(12),另一端开设手柄(1);所述排出管(24)的内侧端口处安装进食导管(23),进食导管(23)的端口装配在气压罐(3)的底部;所述排出管(24)的外端端口开设有连接件(25),该连接件(25)连接外侧的软质进食导管(323)及其胃管连接件;所述双口罐(303)是一个双口结构的罐体,罐体一侧开设排料口(300)、进料口(302);排料口(300)与导管密封盖(301)适配,进料口(302)与气密盖(20)适配;所述双口罐(62)是一个罐体两端分别开设有罐口(61)及底口(63)的罐状容器,底口(63)设置在与罐体连接在一起的圈足(64)内,所述圈足(64)的一侧开设有豁口(67),以便于软质进食导管(323)导出罐体,所述罐口(61)上适配有带有气筒的气密盖(6)、底口(63)上适配有底盖(65),该底盖(65)的一侧开设有排料管(66),该排料管(66)与软质进食导管(323)及胃管连接件对接;所述罐口(61)或底口(63)适配网罩(68);所述双口罐(72)的罐体两端分别开设有罐口(71)、底口(73),罐口(71)上适配带有气筒的气密盖(7),底口(73)上适配有底盖(74),该底盖(74)上开设有排料管(75),所述排料管(75)的端口处对接有软质进食导管(323)及胃管连接件,所述底盖(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