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1、连接器组件包括线端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现有的连接器组件的自动化组装技术为采用自动装配机,将连接器通过标准化的机械手进行批量对插装配,有效的提高了组装效率。
2、现有的5g基站连接器,设置有两组主板,需要在两组板端连接器内连接两组线端连接器,两组线端连接器之间通过线材连接,两组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连接时,由于线材是软的,无法进行自动化组装,采用人工组装,导致组装效率低下。
3、为了实现自动化组装,在现有技术中将两组线端连接器固定在一起,但是由于不同产品中两组主板的间距有大有小,线缆连接器在与主板上的板端连接器连接时,需要严格控制线端连接器的尺寸及组装精度,否则将无法组装,对自动化组装要求过高,导致不良品率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以适用自动化组装,提升组装良品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线端连接器、第二线端连接器、线缆及连接件,所述线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线端连接器及第二线端连接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位移的方向为X向、Y向或Z向中的一个方向或几个方向,所述X向为线缆连接器的长度方向,所述Y向为线缆连接器的宽度方向,所述Z向为线缆连接器的高度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线端连接器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二线端连接器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线端连接器、第二线端连接器、线缆及连接件,所述线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线端连接器及第二线端连接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位移的方向为x向、y向或z向中的一个方向或几个方向,所述x向为线缆连接器的长度方向,所述y向为线缆连接器的宽度方向,所述z向为线缆连接器的高度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线端连接器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二线端连接器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相互连接,且连接端面设置有间隙,使得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相对位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四个第一侧壁,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四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卡槽或卡勾,所述第二侧壁上相对应设置有卡勾或卡槽,所述卡勾与卡槽在沿连接器高度方向具有第一移动间隙,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在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具有第二移动间隙,在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具有第三移动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间隙t1≤5%h,第二移动间隙t2≤5%l,第三移动间隙t3≤5%w,其中,h为第一线端连接器或第二线端连接器的最大高度,l为最大长度,w为最大宽度。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端连接器和第二线端连接器均包括连接器壳体及线端电连接体,所述线端电连接体设置于连接器壳体前端,所述线缆插接至连接器壳体内腔中与线端电连接体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后端与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端连接器和第二线端连接器还包括弹性卡扣件,所述连接器壳体上凸伸出一对接部,对接部的两侧设置有导柱,导柱凸出于对接部,所述弹性卡扣件安装于对接部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端接器和第二线端连接器活动安装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且可沿连接件的两端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设置有滑移孔,滑移孔内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一线端连接器或者第二线端连接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设置有容纳第一线端连接器及第二线端连接器的腔体,所述滑移孔设置于腔体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初,唐辉,刘振兴,李杭,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