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6354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其主要是由当归、川芎、白芥子、黄芪、皂角刺、夏枯草、黄独和青皮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上述的中药组合物是根据临床有效验方“消瘿汤”经加减而成,经临床口服给药28例初步观察,有效率达82.14%,以示中医中药在治疗该类疾病辨证施治的优势,弥补了西药在治疗此类疾病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散瘿巴布 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甲状腺疾病起病缓慢,其突出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一般呈中度弥漫性肿大,质 韧或较硬,也可呈结节状等症状,极大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改变, 工作压力加大和碘过量摄入,致使其发病率逐年攀升。由于本病的发病机理至今不明,现已 引起医药界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方面优势逐渐显现,并在治疗甲状腺疾病时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大量疗效确切的秘方和验方,其治法有“内治法”,“外治法”,“内 外治法”和“中西结合法”。“外治法”是一种从治标入手,兼顾治本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治 疗甲状腺的外用制剂相关报道较少,即便有也只停留在简单的铅硬膏及软膏剂的水平,由 于存在制法不科学,药物有效成分提取不完全、制剂载药量小和作用不明显等弊端,使得药 物吸收差,疗效不明显,且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 合物及其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 成当归1 30份、川芎1 30份、白芥子1 15份、黄芪1 30份、皂角刺1 15份、 夏枯草1 30份、黄独1 15份和青皮1 12份。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 成当归6 15份、川芎6 15份、白芥子3 12份、黄芪10 21份、皂角刺3 12份、 夏枯草9 21份、黄独3 12份和青皮2 9份。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 成当归9 12份、川芎9 12份、白芥子6 9份、黄芪12 15份、皂角刺6 9份、夏 枯草12 15份、黄独6 9份和青皮3 6份。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所述的组合物的剂型为外用散 剂、巴布剂或其它外用剂型。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工艺步骤1)称取各原料药当归、川芎、白芥子、黄芪、皂角刺、夏枯草、黄独和青皮,备用;2)在所述重量份的当归和川芎中加6 10倍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提取1 2小 时,提取1 3次,合并乙醇提取液得到提取液A,提取液A经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至相 对密度为1. 15 1. 30的浸膏,即得到浸膏I ;在所述重量份的白芥子、黄芪、皂角刺、夏枯3草、黄独和青皮中加8 12倍水,煎煮1 3次,每次1 2小时,合并水提液得到提取液 B,提取液B经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 70%,静置24 48h后,抽滤,回收乙醇至 无醇味,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15 1. 30的浸膏,即得到浸膏II ;将浸膏I与浸膏II混合 均勻作为药膏备用;3)按药膏、粘着剂、保湿剂、填充剂和透皮吸收促进剂重量比为1 1. 4 0. 35 1.8 1.0 2.0 0.02 0.16 1. 0 3. 0,称取辅料,将称取的粘着剂、保湿剂、填充 剂、透皮吸收促进剂在55°C 65°C水浴中加热搅拌均勻,再加入药膏混合搅拌均勻后涂布 于无纺布上,涂布厚度为0. 5mm,然后覆盖聚乙烯膜,常温下放置24 72h后,按需要的规格 切制,即得散瘿巴布剂膏体成品。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粘着剂为明胶、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纤维素 衍生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保湿剂为甘油、山梨醇和蓖麻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填充剂为高岭土、微粉硅胶、碳酸钙、二氧化钛和氧化锌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 合物。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透皮吸收促进剂为氮酮和多元醇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2)中的药膏、粘着剂、保湿剂、填充剂和透皮吸收促进剂重量比为1 1.4 0.6 1.2 1.5 2.0 0.05 0.10 1. 5 2. 5。上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由当归、川芎、黄芪、白芥子、黄芪、皂角刺、 夏枯草、黄独、青皮,具有宣通营血、化痰散瘀、扶正消瘿之功效。当归性温味辛,具有活血化 瘀、补血止痛之功效,主治癥瘕结聚,痈疽疮疡;川芎辛温香串,走而不守,谓血中之气药,能 活血行气,主治“瘰病瘿赘”,白芥子药性辛温,具有温肺化饮、利气散节、通络止痛之功效, 能祛除“皮里膜外之邪”;黄芪性甘、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托疮生肌之功效;阜角刺 性辛温,归肝、肺、胃经,具有祛痰开窍、散结消肿之功效。夏枯草药性苦、辛、寒,归肝、胆经, 能“破瘿、散瘿结气”,“疏通结气”,具有开郁行结、清泻肝火、解郁散结之功效;黄独药性苦 寒,有小毒,归肺、肝经,为治瘿要药,能“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恶肿疮瘤、瘿气结核,两者 同为方中佐药;青皮药性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具有利气豁痰、散寒止痛之功效,引药上 行。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对机体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可提高机体的 免疫功能、防御能力以及抗肿瘤能力。文献报道黄芪、当归有减轻氧自由基的损伤,抑制炎 症因子,减少纤维生成的作用,能诱导甲状腺细胞的凋亡。川芎中的川芎嗪及阿魏酸具有明 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以上诸药配伍应用可以有效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甲状腺组织 的增生。除此,本专利技术中川芎辛温、当归辛甘温、白芥子辛温,这些性味辛的药物作为制备巴 布剂等外用制剂的组合药物,本身就具有促进透皮吸收的作用。外用贴膏剂的使用在中国 历史悠久,不仅局限于治疗皮肤和局部疾病,还可通过皮肤达到内病外治。“内病外治法”是 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一,也是中药透皮制剂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机理是经络传导和皮肤透入,这与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等特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时 虽然没有透皮吸收这样的概念,但是外用贴膏剂却一直沿用至今,说明中药复方帖剂还是 有其透皮机理及特点的,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处方中部分药物的成分 作为促透剂,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对巴布剂及其它外用制剂的研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 价值。上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是根据临床有效验方“消瘿汤”经加减而成, 经临床口服给药28例初步观察,有效率达82. 14%,以示中医中药在治疗该类疾病辨证施 治的优势,弥补了西药在治疗此类疾病中的不足(治标不治本)。上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中医“内病外治”的治 则,对药物进行筛选,将其制成“消瘿散”、“散瘿巴布剂”。巴布剂作为贴敷剂的一种新剂型,与我国传统的黑膏药和橡皮膏的最大的区别是 使用的“基质不同”。巴布剂具有包容药量大、透皮效果好、药量成分可控、透气性好、对皮肤 生物相溶性好、无刺激等特点,是理想的外用药物传输平台。现已成为一种安全、舒适的局 部给药体系,并能有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当归1~30份、川芎1~30份、白芥子1~15份、黄芪1~30份、皂角刺1~15份、夏枯草1~30份、黄独1~15份和青皮1~12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当归1~30份、川芎1~30份、白芥子1~15份、黄芪1~30份、皂角刺1~15份、夏枯草1~30份、黄独1~15份和青皮1~12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 原料药制成当归6 15份、川芎6 15份、白芥子3 12份、黄芪10 21份、皂角刺 3 12份、夏枯草9 21份、黄独3 12份和青皮2 9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 原料药制成当归9 12份、川弯9 12份、白芥子6 9份、黄芪12 15份、皂角刺6 9份、夏枯草12 15份、黄独6 9份和青皮3 6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所述的组合物的剂型 为外用散剂、巴布剂或其它外用剂型。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治疗甲状腺的中药组合物散瘿巴布剂的制备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称取各原料药当归、川芎、白芥子、黄芪、皂角刺、夏枯草、黄独和青皮,备用;2)在所述重量份的当归和川芎中加6 10倍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提取1 2小时,提 取1 3次,合并乙醇提取液得到提取液A,提取液A经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至相对密度 为1. 15 1. 30的浸膏,即得到浸膏I ;在所述重量份的白芥子、黄芪、皂角刺、夏枯草、黄独 和青皮中加8 12倍水,煎煮1 3次,每次1 2小时,合并水提液得到提取液B,提取液 B经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 70%,静置24 48h后,抽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15 1. 30的浸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霄宏昝日增俞欣玮王芳赵斌胡万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