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4898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打磨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打磨结构和第二打磨结构;其中,壳体呈锥形且内部中空,壳体的锥顶端的直径小于锥底端的直径,并且,壳体的锥顶端为封闭端,壳体的锥底端为开口端;第一打磨结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第二打磨结构设置于壳体的外壁;壳体的锥顶端用于与驱动装置相连接,壳体用于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进而通过第一打磨结构或者第二打磨结构对待打磨件进行打磨。本技术中,驱动装置驱动壳体转动,第一打磨结构或者第二打磨结构对待打磨件进行打磨,实现了自动打磨,无需手动操作,提高了打磨速度和打磨效率,当待打磨件为管道时,壳体呈锥形,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管道进行打磨,扩大了打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打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1、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含有较高硬度颗粒的砂纸等)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一般而言,对于管道的打磨是采用锉刀进行手动打磨,打磨速度慢,打磨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打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锉刀手动打磨导致打磨效率低的问题。

2、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打磨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打磨结构和第二打磨结构;其中,壳体呈锥形且内部中空,壳体的锥顶端的直径小于锥底端的直径,并且,壳体的锥顶端为封闭端,壳体的锥底端为开口端;第一打磨结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第二打磨结构设置于壳体的外壁;壳体的锥顶端用于与驱动装置相连接,壳体用于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进而通过第一打磨结构或者第二打磨结构对待打磨件进行打磨。

3、进一步地,上述打磨装置中,第一打磨结构包括:多个环形的第一凸台倒角;其中,各第一凸台倒角从锥顶端至锥底端间隔地设置于壳体的内壁。

4、进一步地,上述打磨装置中,每个第一凸台倒角均为实心结构,并且,每个第一凸台倒角均具有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面和第一连接面;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为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面设置于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之间;第一倾斜面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倾斜面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也为钝角,并且,第一倾斜面的宽度大于第二倾斜面的宽度,第二倾斜面相较于第一倾斜面更靠近锥底端。

5、进一步地,上述打磨装置中,各第一凸台倒角在壳体的内壁上从锥顶端至锥底端均匀分布。

6、进一步地,上述打磨装置中,第二打磨结构包括:多个环形的第二凸台倒角;其中,各第二凸台倒角从锥顶端至锥底端间隔地设置于壳体的外壁。

7、进一步地,上述打磨装置中,每个第二凸台倒角均为实心结构,并且,每个第二凸台倒角均具有第三倾斜面、第四倾斜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三倾斜面与第四倾斜面为相对设置,第二连接面设置于第三倾斜面与第四倾斜面之间;第三倾斜面与壳体的外壁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四倾斜面与壳体的外壁之间的夹角也为钝角,并且,第三倾斜面的宽度大于第四倾斜面的宽度,第四倾斜面相较于第三倾斜面更靠近锥顶端。

8、进一步地,上述打磨装置中,各第二凸台倒角在壳体的外壁上从锥顶端至锥底端均匀分布。

9、进一步地,上述打磨装置中,壳体的锥顶端置于壳体外的端面设置有第一连接体,第一连接体与驱动装置相连接。

10、进一步地,上述打磨装置中,壳体的锥顶端置于壳体内的端面设置有第二连接体,第二连接体从壳体的锥底端穿出壳体且置于壳体的外部,第二连接体置于壳体外的端部与驱动装置相连接。

11、进一步地,上述打磨装置中,第二连接体置于壳体外的端部与壳体的锥底端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12、本技术中,第一打磨结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第二打磨结构设置于壳体的外壁,驱动装置驱动壳体转动,第一打磨结构或者第二打磨结构对待打磨件进行打磨,实现了自动打磨,无需手动操作,提高了打磨速度和打磨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锉刀手动打磨导致打磨效率低的问题,当待打磨件为管道时,壳体呈锥形,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管道进行打磨,扩大了打磨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第一打磨结构(2)和第二打磨结构(3);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磨结构(2)包括:多个环形的第一凸台倒角(21);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凸台倒角(21)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从所述锥顶端(11)至所述锥底端(12)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打磨结构(3)包括:多个环形的第二凸台倒角(31);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凸台倒角(31)在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从所述锥顶端(11)至所述锥底端(12)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锥顶端(11)置于所述壳体(1)外的端面设置有第一连接体(4),所述第一连接体(4)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锥顶端(11)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端面设置有第二连接体(5),所述第二连接体(5)从所述壳体(1)的锥底端(12)穿出所述壳体(1)且置于所述壳体(1)的外部,所述第二连接体(5)置于所述壳体(1)外的端部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体(5)置于所述壳体(1)外的端部与所述壳体(1)的锥底端(12)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第一打磨结构(2)和第二打磨结构(3);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磨结构(2)包括:多个环形的第一凸台倒角(21);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凸台倒角(21)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从所述锥顶端(11)至所述锥底端(12)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打磨结构(3)包括:多个环形的第二凸台倒角(31);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凸台倒角(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青山杨猛陈俊亦杨飞孔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