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水织机织物经面张力的自动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喷水织机上的机台电脑的程序中的织物组织设置为平纹组织;先后两次将喷水织机的刻度盘逆转至180度,使所述织物的上、下两层后经纱交叉形成的一第一开口和一第二开口,并分别将两根棒状物横向穿入第一开口口和第二开口中,调整两根棒状物至合适的位置后相对固定;将该布种原始设计的正确组织纹版输入到机台电脑中;正常开机运转,运转过程中,织物经面上自动形两道清晰的交叉形的开口。如此可减少因为经纱摩擦产生静电,使之在运转中保持清晰的织口,确保织机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织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喷水织机织物经面张力的自动调节 方法。
技术介绍
在利用喷水织机进行织造的生产流程过程中,因纱源关系(不良纱线表面有许多 细小纤维突起)或前段整经纱捲取时,经纱张力差异关系,在织造时易造成织机开口不良, 引起纬向折返停机或空停;或者在开机时产生开车档,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喷水织机织物经面张力的自动调节方 法,在织造时控制经纱的张力,并且减少因为经纱摩擦产生静电,使之在运转中保持清晰的 织口,确保织机正常运转。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包括如下步 骤步骤10、将喷水织机上的机台电脑的程序中的织物组织设置为平纹组织;步骤20、将喷水织机的刻度盘逆转至170 190度,使所述织物的经面的后经纱的 一端相间分成上、下两层以形成一第一开口 ;步骤30、将一根长度大于所述织物的经面的棒状物横向穿入所述第一开口中,并 将棒状物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预设于喷水织机的两侧;步骤40、再将喷水织机的刻度盘再次逆转至170 190度,使上、下两层后经纱调 换位置以交叉形成一第二开口;步骤50、再将另一根棒状物横向穿入所述第二开口中;步骤60、调整两根棒状物至合适的位置后,再将两根棒状物相对固定;步骤70、将该布种原始设计的正确组织纹版通过制作好的模块传输到机台电脑 中;步骤80、正常开机运转,运转过程中,所述织物的经面上自动形两道清晰的交叉形 的开口。其中,所述步骤50中,具体是调整两根棒状物,使两根棒状物相互平行,并使两根 棒状物之间的间距为250 300mm,再用尼龙绳将两根棒状物相对固定。其中,所述步骤20或步骤40中,是将喷水织机的刻度盘逆转至180度,使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张得最大。其中,所述棒状物为外表面光滑无痕迹,两端均为圆角平滑过渡的2100mm,# 1寸的镀锌管。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方法用于在喷水织机织造时控制织物经纱的张力,使织物 经面上自动形成两道清晰的交叉形的开口,以减少因为经纱摩擦产生静电,确保织机正常运转,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且品质稳定。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流程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某一操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 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将喷水织机上的机台电脑的程序中的织物组织设置为平纹组织;步骤20、将喷水织机的刻度盘逆转至170 190度,使所述织物的上、下两层后经 纱形成的一第一开口,较佳为180度,可使该第一开口张得最大;步骤30、将一根棒状物横向穿入所述第一开口中,并将根棒状物的两端分别固定 在喷水织机的两侧,如固定在喷水织机两侧预设的托盘上;步骤40、再将喷水织机的刻度盘再次逆转至170 190度,从而使上、下两层后经 纱交叉形成一第二开口,较佳是逆转至180度,此时第二开口张得最大;步骤50、再将另一根棒状物横向穿入所述第二开口中;步骤60、调整两根棒状物,使两根棒状物相互平行,并使两根棒状物之间的间距为 250 300mm,再用尼龙绳将两根棒状物相对固定;步骤70、将该布种原始设计的正确组织纹版通过制作好的模块传输到机台电脑 中,使织布机正常开机后,经纱开口符合织物设计要求;步骤80、正常开机运转,运转过程中,织物经面上自动形两道清晰的交叉形的开□。其中,所述棒状物要求其外表面光滑无痕迹,两端均为圆角平滑过渡,其可选择作 光滑处理后的2100mm,# 1寸的镀锌管用。上述方法用于在喷水织机织造时控制织物经纱的张力,通过两根棒状物使织物经 面上自动形成两道清晰的交叉形的开口,以减少因为经纱摩擦产生静电,确保织机正常运 转,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且品质稳定。权利要求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将喷水织机上的机台电脑的程序中的织物组织设置为平纹组织;步骤20、将喷水织机的刻度盘逆转至170~190度,使所述织物的经面的后经纱的一端相间分成上、下两层以形成一第一开口;步骤30、将一根长度大于所述织物的经面的棒状物横向穿入所述第一开口中,并将棒状物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预设于喷水织机的两侧;步骤40、再将喷水织机的刻度盘再次逆转至170~190度,使上、下两层后经纱调换位置以交叉形成一第二开口;步骤50、再将另一根棒状物横向穿入所述第二开口中;步骤60、调整两根棒状物至合适的位置后,再将两根棒状物相对固定;步骤70、将该布种原始设计的正确组织纹版通过制作好的模块传输到机台电脑中;步骤80、正常开机运转,运转过程中,所述织物的经面上自动形两道清晰的交叉形的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50中,具体是调整两根棒状物,使两根棒状物相互平行,并使两根棒状物之间的间距为 250 300mm,再用尼龙绳将两根棒状物相对固定。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20或步骤40中,是将喷水织机的刻度盘逆转至180度,使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张得最 大。4.如权利要求3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 物为2100mm,# 1寸的镀锌管,镀锌管的外表面光滑无痕迹,两端均为圆角平滑过渡。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下步骤将喷水织机上的机台电脑的程序中的织物组织设置为平纹组织;先后两次将喷水织机的刻度盘逆转至180度,使所述织物的上、下两层后经纱交叉形成的一第一开口和一第二开口,并分别将两根棒状物横向穿入第一开口口和第二开口中,调整两根棒状物至合适的位置后相对固定;将该布种原始设计的正确组织纹版输入到机台电脑中;正常开机运转,运转过程中,织物经面上自动形两道清晰的交叉形的开口。如此可减少因为经纱摩擦产生静电,使之在运转中保持清晰的织口,确保织机正常运转。文档编号D03D49/12GK101922079SQ20101025556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7日专利技术者吴文清, 郝小平, 陈奕廷 申请人:福州福华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水织机织物经面张力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将喷水织机上的机台电脑的程序中的织物组织设置为平纹组织; 步骤20、将喷水织机的刻度盘逆转至170~190度,使所述织物的经面的后经纱的一端相间分成上、下两层以形成一第一开口; 步骤30、将一根长度大于所述织物的经面的棒状物横向穿入所述第一开口中,并将棒状物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预设于喷水织机的两侧; 步骤40、再将喷水织机的刻度盘再次逆转至170~190度,使上、下两层后经纱调换位置以交叉形成一第二开口; 步骤50、再将另一根棒状物横向穿入所述第二开口中; 步骤60、调整两根棒状物至合适的位置后,再将两根棒状物相对固定; 步骤70、将该布种原始设计的正确组织纹版通过制作好的模块传输到机台电脑中; 步骤80、正常开机运转,运转过程中,所述织物的经面上自动形两道清晰的交叉形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奕廷,吴文清,郝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福华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