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3702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3:1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悬架组件、行走组件、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轴,传动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均转动连接至传动轴,传动轴与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支撑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机构和动力系统之间。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传动轴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1、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

2、全地形车的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发动机和车轮,从而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输到车轮。现有技术中传动轴通常只通过一个固定件固定到车架上,导致传动轴每一段的轴长过长,从而在使用时每段传动轴容易产生较大震动,降低传动轴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其传动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悬架组件,悬架组件与车架连接;行走组件,行走组件通过悬架组件与车架连接;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传动系统,传动系统由车架支撑并包括传动轴,传动轴分别传动连接动力系统和行走组件;传动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撑机构以及位于第一支撑机构后侧的第二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机构和传动轴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机构和传动轴转动连接,传动轴与动力系统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支撑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机构和动力系统之间。

4、进一步地,定义一个垂直于全地形车高度方向的基准平面,第一支撑机构沿高度方向在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第二支撑机构沿高度方向在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面,传动轴沿高度方向在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三投影面,第一投影面和第二投影面沿全地形车长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三投影面沿全地形车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25且小于等于0.45。

5、进一步地,第一投影面的最前端和第三投影面的最前端沿全地形车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二投影面的最后端和第三投影面的最后端沿全地形车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第四距离,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1.1且小于等于2.3。

6、进一步地,传动轴包括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和第三轴体,第二轴体设置在第一轴体和第三轴体之间,第一轴体分别连接行走组件和第二轴体,第三轴体分别连接第二轴体和动力系统。

7、进一步地,第一轴体连接第二轴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万向节,第三轴体连接第二轴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万向节,第二轴体分别花键连接至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

8、进一步地,第一轴体的长度和第二轴体的长度之差大于0,第二轴体的长度和第三轴体的长度之差大于0,第一轴体的长度和第三轴体的长度之差大于0。

9、进一步地,全地形车还包括动力电池,动力电池设置在车架上,从全地形车的高度方向观察,动力电池还设置于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之间。

10、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轴承件和传动轴固定件,轴承件和传动轴转动连接,传动轴固定件将轴承件连接至车架;第一支撑机构的结构和第二支撑机构的结构基本一致。

11、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机构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至少部分围绕轴承件设置并与传动轴固定件连接,缓冲件还至少部分设置在轴承件和传动轴固定件之间。

12、进一步地,传动轴固定件和车架一体成型。

13、所述全地形车的传动轴通过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连接到车架,从而提高了传动轴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定义一个垂直于所述全地形车高度方向的基准平面,所述第一支撑机构沿所述高度方向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所述第二支撑机构沿所述高度方向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面,所述传动轴沿所述高度方向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三投影面,所述第一投影面和所述第二投影面沿所述全地形车长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三投影面沿所述全地形车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25且小于等于0.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影面的最前端和所述第三投影面的最前端沿所述全地形车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二投影面的最后端和所述第三投影面的最后端沿所述全地形车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第四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四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1.1且小于等于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包括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和第三轴体,所述第二轴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三轴体之间,所述第一轴体分别连接所述行走组件和所述第二轴体,所述第三轴体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轴体和所述动力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连接所述第二轴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万向节,所述第三轴体连接所述第二轴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万向节,所述第二轴体分别花键连接至所述第一万向节和所述第二万向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轴体的长度之差大于0,所述第二轴体的长度和所述第三轴体的长度之差大于0,所述第一轴体的长度和所述第三轴体的长度之差大于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从所述全地形车的高度方向观察,所述动力电池还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轴承件和传动轴固定件,所述轴承件和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固定件将所述轴承件连接至所述车架;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的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的结构基本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至少部分围绕所述轴承件设置并与所述传动轴固定件连接,所述缓冲件还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轴承件和所述传动轴固定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固定件和所述车架一体成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定义一个垂直于所述全地形车高度方向的基准平面,所述第一支撑机构沿所述高度方向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所述第二支撑机构沿所述高度方向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面,所述传动轴沿所述高度方向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三投影面,所述第一投影面和所述第二投影面沿所述全地形车长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三投影面沿所述全地形车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25且小于等于0.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影面的最前端和所述第三投影面的最前端沿所述全地形车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二投影面的最后端和所述第三投影面的最后端沿所述全地形车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第四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四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1.1且小于等于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包括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和第三轴体,所述第二轴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三轴体之间,所述第一轴体分别连接所述行走组件和所述第二轴体,所述第三轴体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轴体和所述动力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年华张玉华朱明周良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