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防夹系统、车辆座椅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2867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3: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座椅防夹系统、车辆座椅和车辆,本申请提供的座椅防夹系统用于安装于车辆座椅,包括压敏电阻、座椅控制器和座椅驱动电机,压敏电阻用于与车辆座椅中的座椅靠背和/或座椅头枕固定连接,座椅控制器用于安装于车辆座椅内部,包括信号采集接口,信号采集接口与压敏电阻电连接,用于检测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当压敏电阻的阻值大于预设值时发出控制信号;座椅驱动电机,与座椅控制器电连接,当座椅驱动电机在正向转动过程中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停止转动和/或反向转动。本申请提供的座椅防夹系统灵敏度高、防夹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防夹系统、车辆座椅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辆在控制过程中加入防夹检测策略,比如对车窗、天窗以及车辆座椅在运动过程中的防夹检测,通过防夹检测可以有效避免相关部件移动过程中对人身或车内部件可能带来的伤害,有助于提高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但是相关技术中的车辆座椅的防夹系统中,防夹功能在受力较大后才可生效,即该防夹系统的灵敏度较弱,因此防夹效果较差,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防夹系统、车辆座椅和车辆,本申请提供的座椅防夹系统灵敏度高、防夹效果好。

2、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防夹系统,用于安装于车辆座椅,包括:

3、压敏电阻,用于与所述车辆座椅中的座椅靠背和/或座椅头枕固定连接;

4、座椅控制器,用于安装于所述车辆座椅内部,包括信号采集接口,所述信号采集接口与所述压敏电阻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当所述压敏电阻的阻值大于预设值时发出控制信号;

5、座椅驱动电机,与所述座椅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座椅驱动电机在正向转动过程中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停止转动和/或反向转动。

6、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所述压敏电阻包括第一压敏电阻,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用于检测座椅头枕受到的意外压力,所述座椅驱动电机包括座椅水平移动电机和座椅靠背角度旋转电机;

7、当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阻值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座椅控制器发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座椅水平移动电机在正向转动过程中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后停止转动,和/或反向转动、以使座椅反向移动预设距离;和/或,所述座椅靠背角度旋转电机在正向转动过程中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后停止转动,和/或反向转动、以使座椅靠背反向调节预设角度。

8、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压敏电阻包括第二压敏电阻,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用于检测座椅靠背受到的意外压力,所述座椅驱动电机包括座椅水平移动电机和座椅靠背角度旋转电机;

9、当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阻值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座椅控制器发出第二控制信号,所述座椅水平移动电机在正向转动过程中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后停止转动,和/或反向转动、以使座椅反向移动预设距离;和/或,所述座椅靠背角度旋转电机在正向转动过程中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后停止转动,和/或反向转动、以使座椅靠背反向调节预设角度。

10、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座椅驱动电机还包括座椅头枕旋转电机,所述座椅头枕旋转电机在正向转动过程中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后停止转动,和/或反向转动、以使所述座椅靠背反向调节预设角度。

11、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预设距离为2cm-5cm,所述预设角度为2°-5°。

12、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座椅防夹系统。

13、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包括:

14、坐垫;

15、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的第一端与所述坐垫相连接且呈预设角度,且所述坐垫和所述座椅靠背围合形成容纳空间;

16、座椅头枕,与所述座椅靠背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座椅靠背远离所述坐垫的一侧;

17、其中,所述座椅防夹系统包括压敏电阻,所述压敏电阻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和/或所述座椅头枕内且位于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

18、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座椅头枕包括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一受力面、与所述第一受力面相对设置的第一非受力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受力面与所述第一非受力面之间的第一侧面;所述座椅靠背包括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二受力面、与所述第二受力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非受力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受力面与所述第二非受力面之间的第二侧面;所述压敏电阻位于所述座椅头枕内靠近所述第一非受力面的一侧且阵列分布,和/或,所述压敏电阻位于所述座椅靠背内靠近所述第二非受力面的一侧且阵列分布。

19、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座椅头枕包括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一受力面、与所述第一受力面相对设置的第一非受力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受力面与所述第一非受力面之间的第一侧面;所述座椅靠背包括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二受力面、与所述第二受力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非受力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受力面与所述第二非受力面之间的第二侧面;

20、所述压敏电阻包括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二压敏电阻,所述第一压敏电阻设置于所述座椅头枕内,所述第二压敏电阻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内,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非受力面的第一分阻以及靠近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分阻,所述第二分阻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正投影的分布密度为m,所述第二非受力面包括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所述第一分阻在所述第一分区上正投影的分布密度为n1,所述第一分阻在所述第二分区上正投影的分布密度为n2,其中,m>n1,n1>n2;

21、其中,所述第二非受力面包括沿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排列方向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一区域,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分区位于一个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另一个所述第一分区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

22、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车辆座椅。

23、本申请提供的座椅防夹系统中,包括压敏电阻、座椅控制器和座椅驱动电机,通过压敏电阻感知座椅收到的意外压力,通过将座椅控制器与压敏电阻电连接以检测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当压敏电阻的阻值大于预设值时,座椅控制器可发出控制信号,座椅驱动电机与座椅控制器电连接,当座椅驱动电极正处于工作状态时,收到上述控制信号后停止工作和/或由之前的正向转动转换为反向转动,以防止继续运动挤压物品或用户,从而可达到防夹的效果。该座椅防夹系统中采用压敏电阻,压敏电阻对意外压力的感知灵敏度高,可提升座椅防夹系统的灵敏度,提升防夹的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防夹系统,用于安装于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电阻包括第一压敏电阻,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用于检测座椅头枕受到的意外压力,所述座椅驱动电机包括座椅水平移动电机和座椅靠背角度旋转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电阻包括第二压敏电阻,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用于检测座椅靠背受到的意外压力,所述座椅驱动电机包括座椅水平移动电机和座椅靠背角度旋转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驱动电机还包括座椅头枕旋转电机,所述座椅头枕旋转电机在正向转动过程中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后停止转动,和/或反向转动、以使所述座椅靠背反向调节预设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为2cm-5cm,所述预设角度为2°-5°。

6.一种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防夹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头枕包括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一受力面、与所述第一受力面相对设置的第一非受力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受力面与所述第一非受力面之间的第一侧面;所述座椅靠背包括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二受力面、与所述第二受力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非受力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受力面与所述第二非受力面之间的第二侧面;所述压敏电阻位于所述座椅头枕内靠近所述第一非受力面的一侧且阵列分布,和/或,所述压敏电阻位于所述座椅靠背内靠近所述第二非受力面的一侧且阵列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头枕包括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一受力面、与所述第一受力面相对设置的第一非受力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受力面与所述第一非受力面之间的第一侧面;所述座椅靠背包括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二受力面、与所述第二受力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非受力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受力面与所述第二非受力面之间的第二侧面;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防夹系统,用于安装于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电阻包括第一压敏电阻,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用于检测座椅头枕受到的意外压力,所述座椅驱动电机包括座椅水平移动电机和座椅靠背角度旋转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电阻包括第二压敏电阻,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用于检测座椅靠背受到的意外压力,所述座椅驱动电机包括座椅水平移动电机和座椅靠背角度旋转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驱动电机还包括座椅头枕旋转电机,所述座椅头枕旋转电机在正向转动过程中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后停止转动,和/或反向转动、以使所述座椅靠背反向调节预设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为2cm-5cm,所述预设角度为2°-5°。

6.一种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防夹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洪阳钟铭李修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