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2461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及其加工方法,涉及一种垫。提供一种可冬夏两面使用,具有独立的支撑框架,可有效解决软垫类产品在使用、运输和储存等过程中变形等问题的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及其加工方法。两用垫设有热循环加热层、凉爽层和支撑框架;热循环加热层设有发热系统和经编间隔织物层,发热系统设在经编间隔织物层内;支撑框架设在热循环加热层和凉爽层四周。先后制作支撑框架、热循环加热层和凉爽层;将热循环加热层和凉爽层放入经编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支撑框架内,并与经编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边框架内的经编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平面立体成型构件进行组装,将支撑框架与热循环加热层和凉爽层固定,组合得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垫,尤其是涉及一种由热循环加热层、凉爽层和支撑框架组成的。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垫,尤其是床垫,一般都存在功能单一的缺点。为了克服上述缺 点,已有不少有关冬夏两用床垫的报道。公告号为CN201452387U的技术专利提供一种冬夏两用床垫,包括支撑层、缓 冲层、保暖层、棉布及包边布。在支撑层的两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在第 一缓冲层的上面设置有保暖层,在第二缓冲层下面绗缝有棉布,床垫的四周缝制有包边布。公告号为CN201029661的技术专利提供一种带有天然竹凉板的冬夏两用床 垫,在本体的另一面,覆盖有天然竹凉板,在天然竹凉板的四周外设置有连接带,连接带沿 轴向的一边固定在本体上,另一边固定在天然竹凉板上。公告号为CN201253033的技术专利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舒适性好的床垫,该 床垫结构为床垫本体上方依次设置有弹簧、椰宗片、海绵、无纺布、其要点是,所述无纺布设 置有连接机构,垫层通过连接机构与无纺布联接在一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床垫、睡垫等软垫所存在的在使用、运输、储存等过 程中变形等问题,提供一种可冬夏两面使用,具有独立的支撑框架,可有效解决软垫类产品 在使用、运输和储存等过程中变形等问题的。所述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设有热循环加热层、凉爽层和支撑框架;所述热循环加热层和凉爽层叠合,所述热循环加热层设有发热系统和经编间隔织 物层,所述发热系统设在经编间隔织物层内;所述支撑框架设在热循环加热层和凉爽层四 周,以形成整个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框架。所述经编间隔织物层的厚度可为2 30cm。所述发热系统可设有发热件和温控电路,所述发热件与温控电路连接;所述发热 件可采用发热线或热水管,发热线或热水管设在经编间隔织物层内。所述发热线或热水管设在经编间隔织物层内,可以是所述发热线或热水管设于经 编间隔织物层的表面凹槽内,最好是所述发热线或热水管以格栅形式由固定线固定在设于 经编间隔织物层的表面凹槽内,或所述发热线或热水管穿入经编间隔织物层中的格栅孔 内。所述发热线可采用碳纤维发热线、PVC发热线或电阻丝发热线等,相邻的发热线间 隔距离可为10 15cm,所述相邻的发热线间隔距离最好相同,在经编间隔织物层内由下而 上输送热量,以使表面温度达到40 60°C。所述热水管与热水供应系统连接;相邻的热水管间隔距离可为10 15cm,所述相邻的热水管间隔距离最好相同。所述凉爽层可为经编间隔织物层,所述经编间隔织物层的最表面层可为云母纤维 经编间隔织物层、竹纤维经编间隔织物层或玉石纤维经编间隔织物层等;或所述经编间隔 织物层的表面设有凹槽,在凹槽内设有云母或玉石等凉爽材料;所述经编间隔织物层的厚 度可为2 30cm。所述支撑框架可采用经编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框架。所述经编间隔织物增强复 合材料以经编间隔织物为基体,在基体中通过注塑整理,使其成为增强硬挺的立体构件。所 述经编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框架,可设有平面立体成型构件和立体工型凹槽成型构件, 所述平面立体成型构件通过铆钉连接在立体工型凹槽成型构件的中心位置,以形成整个经 编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框架。所述经编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边框架上也设有ABS增强 工程塑料钉,ABS增强工程塑料钉之间的间距可为5 10cm,ABS增强工程塑料钉的直径可 为5 8mm。所述经编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框架可设有凹槽,热循环加热层和凉爽层的四 周嵌入所述凹槽内,以形成整个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所述凹槽的深度可为4 6mm, 凹槽的厚度可为0. 5 2cm。所述支撑框架外可设有外套,即制成具有一面凉爽、一面发热的冬夏二用多功能 垫;所述外套可为经编面料外套或棉布料外套等。所述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支撑框架; 2)制作热循环加热层取经编机械编织好的用于铺设发热线的经编间隔织物层, 将发热线按间隔格栅的方式穿入到表面为平面且内部为格栅孔的经编间隔织物层内或用 线将发热线镶嵌到表面设有凹槽的经编间隔织物层上,并将发热线与温控电路进行电连 接,得铺设有发热线的热循环加热层;或取经编机械编织好的用于铺设热水管的经编间隔织物层,将热水管穿入到表面为 平面且内部为格栅孔的经编间隔织物层内或用线将热水管镶嵌到表面设有凹槽的经编间 隔织物层上,并将热水管与热水供应系统连接,得铺设有热水管的热循环加热层;3)制作凉爽层将凉爽型经编间隔织物与其他普通经编间隔织物进行粘合,凉爽 型经编间隔织物放置最上面,得凉爽层;4)将热循环加热层和凉爽层放入经编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支撑框架内,并与经 编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边框架内的经编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平面立体成型构件进行 组装,将支撑框架与热循环加热层和凉爽层固定,组合得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在步骤1)中,所述制作支撑框架,可在经编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立体工型凹槽 成型构件的中心位置用铆钉和经编间隔织物平面立体成型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经编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边框架。在步骤2)中,所述发热线可按人体的腿、腰、肩部分分三区域铺设,该三区域可通 过同一温控电路实时控制不同的温度;发热线的功率可为75 500w,发热温度可控制在 30 70°C以内;所述热循环加热层厚度可为2 30cm ;所述热水管可按人体的腿、腰、肩部 分分三区域铺设,该三区域可通过热水供应系统实时控制不同的温度。在步骤4)中,所述将支撑框架与热循环加热层和凉爽层固定,可在边框上每隔 5 IOcm用直径为5 8mm的ABS增强工程塑料钉从上至下固定支撑框架、热循环加热层和凉爽层。在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上可套入外套,在发热层设有用于连接温控器的通 孔。与现有的日用垫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①该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可双面使用,一边具有凉爽效果,一边具有发热效 果,可根据不同季节进行调节使用,并具有独立的支撑框架,可有效解决产品在使用、运输、 储存等过程中容易变形等问题,同时又具有热循环加热和凉爽保健双向功能。②发热系统可采用碳纤维发热线、PVC发热线或电阻丝发热线等,加上具有循环储 热的经编间隔织物材料为基体,配有可调节人体各接触区域的温度,可以达到发热时间短、 受热比较均勻、使用寿命比较长的效果,而且发热线通电后可以辐射8 10 μ m的远红外 线,长期使用具有很好的通经活络保健强身作用。发热系统还可采用热水循环系统,以保证 使用更加安全。③由于凉爽层采用具有通风透气特点的经编间隔织物,同时添加玉石、云母等材 料,因此可起到凉爽、保健、抗菌的作用。④该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可广泛用于睡垫、床垫、沙发垫等产品。 附图说明图1为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的支撑框架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为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的发热线或发热管嵌入经编间隔织物层表面凹 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发热线或发热管穿入经编间隔织物层内格栅孔结构图。图6为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的凉爽层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的凉爽层的玉石、云母等凉爽颗粒镶嵌在经编间 隔织物层凹槽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其特征在于设有热循环加热层、凉爽层和支撑框架;所述热循环加热层和凉爽层叠合,所述热循环加热层设有发热系统和经编间隔织物层,所述发热系统设在经编间隔织物层内;所述支撑框架设在热循环加热层和凉爽层四周,以形成整个经编间隔织物冬夏两用垫框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玲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福联精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