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电化学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829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复合电化学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工艺,其包含四个主要步骤:pH调节、多维电催化氧化处理、微电解耦合电芬顿氧化处理和混凝沉淀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优势在于对最难降解的苯环类、杂环类、多环类、大分子、持久性有机物具有良好的破环、断链、降解效果,对各类高浓度有机废水无明显的选择性,具有广谱处理效果,是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前处理的有效措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是采用二级电化学处理设备实现三段高级氧化组合处理,高效率地利用了二级电化学处理设备产生的H2O2和Fe2+,将电芬顿氧化耦合在微电解反应器中;工艺流程中,氧化能力由强到弱,配置合理,废水pH值不需要反复调节;具有电耗低、药剂消耗少、处理效率高、可控性好的显著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电化学组合技术处理有毒有害、难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 复合工艺,属于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废水领域。
技术介绍
电化学方法是一种处理废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有效途径。该方法是高浓 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农药、制药、精细化工、染料等行业排出的废水不仅有机物浓度高,而且毒性大,不 可生物降解,多为持久性有机物(POPs)、对环境、人体危害极大,被称为“三致”(致畸、致 癌、致突变)物质、环境荷尔蒙(EDCs)物质,由此该类污染物成为环境保护的“优先控制污 染物”。目前,降解此类有机污染物的有效方法是高级氧化技术,电化学方法作为高级氧化 技术中的一类,是最有可能进入工业应用的有效技术。电化学方法处理废水的机理是在反应体系中产生强氧化物质(· OH、H2O2, 0C1_、 C12、03、· O2等),与有机污染物发生直接氧化反应和间接氧化反应,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 有机物分解成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甚至将其完全矿化为 CO2和H2O等无机物。多维电催化氧化技术是通过外加电场施加于反应器内阴阳极板电极与极板间的 三维粒子电极,极板与粒子表面涂覆有催化物资,在电场与催化物质作用下,系统内产生以 羟基自由基(· 0H)为主的多种氧化物质,· OH是很强的氧化剂,且对有机物的氧化作用具 有广谱性,可以将大部分有机物完全矿化或降解为易生化的小分子有机物。电催化技术氧 化能力强,无需添加化学药剂,但电能消耗偏高。微电解处理技术是内电解反应处理方法。反应器内铁为阳极,碳为阴极,在酸性条 件下,当废水通过含铁和碳的填料时,铁与碳之间形成无数个微电流反应器,废水中的有机 物在腐蚀电池微电流的作用下被还原和氧化。微电解反应器不需要外加电场,反应过程不 耗电,能耗低,但氧化能力偏弱。芬顿(Fenton)试剂是亚铁盐(Fe2+)与H2O2组合而成的一种很有效的有机物氧化 剂,使用这种试剂的反应相应地称为芬顿氧化反应。反应的机理主要以电子转移,即金属阳 离子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变化使H2O2催化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 0H),利用· OH氧化分解废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电芬顿反应则是利用电化学过程中,系统自身产生H2O2和Fe2+组成芬顿试剂,进行 氧化反应,反应过程中不需要外加投入化学试剂。化学氧化技术需要向废水中投加氧化剂(如03、C102、H202等),氧化剂在一定条件 下和废水中的污染物产生反应,降解有机物。该技术药剂成本高,氧化效率较低。混凝沉淀技术是一种物化处理技术,其主要过程是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和助凝 剂,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脱稳,并聚集为矾花,通过重力沉降方式分离去除。不同氧化处理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单一处理技术的应用存在局限,多工艺方法拼凑又往往会带来反复调节废水PH值、处理费用过高而处理效率无明显提高等 问题,恰当的优化组合和复合联用可获得最佳处理效果和最低的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前 处理提供一种复合电化学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工艺。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电化学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工艺,其特 征在于步骤包括A、原水pH调节-将原废水的pH值调至2. 0 3. 5 ;B、多维电极电催化氧化处理-将pH调节后的原水送入多维电极电解反应器进行 电催化氧化处理,本步骤中,反应器的电流密度为10 20mA/cm2,废水停留时间0. 5 2. 0 小时;C、微电解耦合电芬顿氧化处理_经电催化氧化的废水送入铁碳微电解反应器处 理,废水在铁碳微电解反应器中进行曝气,利用前级多维电催化段产生的H2O2和本级微电 解段产生的Fe2+,同时耦合产生电芬顿反应,本步骤中废水停留时间为1. 0 3. 0小时;D、混凝沉淀处理-铁碳微电解反应器的出水进入混凝器,加碱调节废水的pH值至 偏碱性(pH 8. 0 9. 0),并加PAM进行混凝反应,经沉淀处理后出水。进一步的,经过步骤D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生化处理。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中,多维电催化反应段出水pH上升到2. 5 4. 0,是微电解耦合 电芬顿氧化处理段合适的进水条件。经微电解段处理后出水PH上升到5. 0 6. 0,进入混 凝反应段,加碱调节废水至偏碱性,混凝沉淀后出水可接后续的生化处理工艺段。处理流程 中,一次调酸、一次调碱,电化学反应过程中,PH逐步上升,避免了反复调节pH,减少了药剂 消耗和有利污泥减量。进一步的,多维电极电解反应器中,多层阴阳极板水平交替放置,间距100 150mm,阳、阴极板并联后与外加的高频直流脉冲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阳极板为表面涂覆 有锡、锑、铱、钽金属氧化物催化材料的钛板;阴极板为表面无涂层物质的纯钛板;阴、阳极 极板间充填有粒子群电极,所述粒子群电极由粒径3 5mm表面担载有锡、锑、锰元素复合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涂层和表面无涂层的陶瓷颗粒按11混合组成。反应器在电场与催化 物质作用下,产生的以羟基自由基(· 0H)为主的多种氧化物质,氧化降解有机物。进一步的,所述铁碳微电解反应器采用水平滚筒结构,筒体3° 5°倾斜,废水 一端进入,反应后从另一端排出。反应体系中,铁为阳极、碳为阴极,铁和碳构成无数个微小 的腐蚀电池,因此,铁屑和碳粒按体积比1 1混合配置后放入筒体内。滚筒式结构保证铁 屑和碳粒始终工作在翻滚、搅动中,可从根本上杜绝常见的各类铁碳反应床经常发生的床 体板结、水流短路问题,同时铁碳的翻滚搅动可以清洁和更新微电极接触面与反应面,有利 于提高和保持电化学反应效果。铁碳反应器无需外加电场,工作时,在酸性、富氧条件下,铁 与碳之间形成无数个微电流反应器,废水中的有机物在腐蚀电池微电流的作用下被还原氧 化。同时,前级多维电催化过程产生的H2O2和本级微电解反应产生的亚铁盐(Fe2+)组合而 形成芬顿试剂,二价铁离子(Fe2+)和H2O2之间的链式反应催化生成· 0H,利用· OH氧化分 解水中的污染物。所述的混凝沉淀作为复合电化学处理出水的后处理配置工艺。微电解处理废水时 会产生大量Fe2+和Fe3+离子,新生成的Fe2+和Fe3+具有很好的絮凝作用,溶液在偏碱性时 反应生成高吸附性能的Fe(OH)2和Fe (OH)3,进一步将废水中悬浮物态、胶体态的COD和悬 浮物SS沉淀去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 二组不同的电化学氧化处理设备实现高级氧化处理技术中三级不同的处理工 艺,电芬顿氧化耦合在微电解反应器中,高效率地利用了二级电化学处理设备产生的H2O2 和 Fe2+。(2)氧化能力强。系统产生的羟基自由基(·0Η)具有高氧化电位(2. 8V),可破坏 与打开芳烃类、杂环类、多环类有机物的环状结构,将结构稳定、难降解的大分子类有机物 降解为有机酸类的小分子有机物。(3)复合工艺流程中,氧化能力由强到弱,配置合理。多维电催化将难降解的大分 子类有机物降解为有机酸类等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电芬顿氧化和内电解氧化进一步将 小分子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大幅去除COD。(4)低能耗,低药剂消耗。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大部分原水呈酸 性,而本工艺处理过程水质PH变化由低到高,因此不需反复调节pH,药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复合电化学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A、原水pH调节-将原废水的pH值调至2.0~3.5;  B、多维电极电催化氧化处理-将pH调节后的原水送入多维电极电解反应器进行电催化氧化处理,本步骤中,反应器的电流密度为10~20mA/cm↑[2],废水停留时间0.5~2.0小时;  C、微电解耦合电芬顿氧化处理-经电催化氧化的废水送入铁碳微电解反应器处理,利用前级多维电催化段产生的H↓[2]O↓[2]和本级微电解段产生的Fe↑[2+],同时耦合产生电芬顿反应,本步骤中废水停留时间为1.0~3.0小时;  D、混凝沉淀处理-铁碳微电解反应器的出水进入混凝器,加碱调节废水的pH值至偏碱性,并加PAM进行混凝反应,经沉淀后出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秀宁汤捷杜小军林晨贾少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赛佳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