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锰扣式二次电池负极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797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锂锰扣式二次电池负极及电池属于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扣式二次电池的负极,锂锰扣式二次电池负极由第一类电极片和至少包括第二类电极片、第三类电极片、第四类电极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体构成,第二类电极、第三类电极、第四类电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体叠放在第一类电极的一面或两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锂锰扣式二次电池放电性能稳定,循环寿命高,具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锂锰扣式二次电池负极及电池属于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扣式二次电 池的负极。
技术介绍
一次锂锰扣式电池,电压高,自放电率低,体积小,通常用在一些比较小且薄的电 子产品里面,如超薄遥控器、计算器、电子词典、蓝牙耳机、MP3、IC卡、手表等。又由于其使 用温度范围广,密封性能好,贮存时间长,放电电压平稳等优点,经常将其用在一些产品的 后备记忆电源里,如电脑主板的时钟电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袖珍式、便携式电器 越来越多,一些新兴用电器对微型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使得一次锂锰扣式电池无 法满足需要。具有工作温度宽广、综合电化学性能优越和价格低廉等优点的二次锂锰扣式 电池,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传统技术上的二次锂锰扣式电池多采用金属锂或锂合金为负极,但单纯用含活性 锂的金属为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的溶出和沉积会使负极表面变得凹凸不平,沉积下来 的锂总有一部分失去活性,产生的锂枝晶严重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和充放电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使锂锰扣式二次电池达 到优良的充放电以及循环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锂锰扣式二次电池负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使锂锰扣式二次电池达 到优良的充放电以及循环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锂锰扣式二次电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的,本专利技术的锂锰扣式二次电池负极由第一 类电极和至少包括第二类电极、第三类电极、第四类电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体构 成,第二类电极、第三类电极、第四类电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体与第一类电极叠放 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类电极、第三类电极、第四类电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体叠 放在第一类电极的一面,形成锂锰扣式二次电池用负极。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类电极、第三类电极、第四类电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体叠 放在第一类电极的两面,形成锂锰扣式二次电池用负极。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类电极、第三类电极、第四类电极中的两种以上的复合体通过叠放 在一起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类电极采用薄状金属锂或粉末锂或LiH粉末或锂铝合金,第一类电 极极片的成型可采用锂电池行业内采用的任何一种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类电极是采用含碳、含炭、含石墨的活性物质,活性物质是人工石 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纳米碳管、石油焦、碳纤维、热解树脂碳、浙青焦、活性炭、炭 黑、乙炔黑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类电极是采用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的活性物质,活性物质是锡、锡基 氧化物SnO2、锡基复合氧化物SnGeO3、钛、钛的氧化物TiO2、铁、铁的氧化物Fe3O4、锌、锌的氧 化物ZnO、硅、硅的氧化物SiO2、钼、钼的氧化物MoO3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类电极是由采用含碳、含炭、含石墨的活性物质,和采用金属及金属 氧化物的活性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含碳、含炭、含石墨的活性物质和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的 活性物质在混合物中的比率为0. 50%,优选为2% 30%之间。含碳、含炭、含石墨 的活性物质,活性物质是人工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纳米碳管、石油焦、碳纤维、热 解树脂碳、浙青焦、活性炭、炭黑、乙炔黑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的 活性物质是锡、锡基氧化物SnO2、锡基复合氧化物SnGeO3、钛、钛的氧化物TiO2、铁、铁的氧 化物Fe3O4、锌、锌的氧化物ZnO、硅、硅的氧化物SiO2、钼、钼的氧化物MoO3的一种或两种以 上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电极极片成型方法,可采用行业内采用的任何 一种。活性物质与其它添加物质重量百分比为活性物质20%-100%,粘结剂0%-40%,导电添加剂 0%-40%。本专利技术的电极极片的正极活性物质采用锰氧化物或锂锰复合氧化物。电极极片的 成型方法可采用行业内采用的任何一种。电极极片中活性物质与其它添加物质重量百分比 为锰氧化物或锂锰复合氧化物 20%-100%,粘结剂0%-40%,导电添加剂0%-40%。所述的锰氧化物MnxOy (1 ≤χ≤ 3,1 ≤y≤ 7),包括 MnO, MnO2, Mn2O3, Mn3O4, Mn2O7, 所述的锂锰复合氧化物LixMnyOz(0. 01≤χ≤4,0. 1≤y≤5,2≤z≤12)。所述的导电添 加剂为碳黑、乙炔黑、导电石墨、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的粘结剂为 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和聚丁苯胶中的一种或 两种以上的混合物。隔膜选用锂电池行业中可以采用的任何类别隔膜,电解液为以含锂盐的化合物为 溶质,以碳酸酯类和醚类的混合溶液为溶剂的功能电解液。本专利技术的锂锰扣式二次电池包括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以及电池钢壳组成, 负极由第一类电极和至少包括第二类电极、第三类电极、第四类电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的复合体构成,第二类电极、第三类电极、第四类电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体叠放在 第一类电极上。本专利技术的锂锰扣式二次电池包括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以及电池钢壳组成, 负极由第一类电极和至少包括第二类电极、第三类电极、第四类电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的复合体构成,第二类电极、第三类电极、第四类电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体叠放在 第一类电极的一面或两面。本专利技术的锂锰扣式二次电池放电稳定,循环性能好,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有很 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电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电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电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电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电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电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正极盖1,正极集流体2,正极3,隔膜4,密封圈5,第二类电极6,第一类电 极7,负极盖8,第三类电极9,第四类电极10。如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锂锰扣式二次电池包括由正极3、负极、隔膜4、电解液,正 极盖1以及负极盖8组成,正极盖1以及负极盖8组成电池钢壳,负极由第一类电极7和第 二类电极6构成,第二类负极叠放在第一类电极一面和隔膜4之间。正极盖1和负极盖8 通过密封圈5密封。如附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锂锰扣式二次电池包括由正极3、负极、隔膜4、电解液,正 极盖1以及负极盖8组成,正极盖1以及负极盖8组成电池钢壳,负极由第一类电极7和第 三类电极9构成,第三类电极叠放在第一类电极的一面和隔膜4之间。正极盖1和负极盖 8通过密封圈5密封。如附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锂锰扣式二次电池包括由正极3、负极、隔膜4、电解液,正 极盖1以及负极盖8组成,正极盖1以及负极盖8组成电池钢壳,负极由第一类电极7和第 四类电极10构成,第四类电极10叠放在第一类电极一面和隔膜4之间。正极盖1和负极 盖8通过密封圈5密封。如附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锂锰扣式二次电池包括由正极3、负极、隔膜4、电解液,正 极盖1以及负极盖8组成,正极盖1以及负极盖8组成电池钢壳,负极由第二类电极6、第三 类电极9和第一类电极7构成,第二类电极叠加在第三类电极上,形成两种电极的复合体, 然后把此复合体放置在第一类电极7 —面和隔膜4之间。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锰扣式二次电池负极,其特征是由第一类电极和至少包括第二类电极、第三类电极、第四类电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体构成,第二类电极、第三类电极、第四类电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体与第一类电极叠放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建军刘青崔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