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温散热装置、电池组件及用电器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1667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2:54
本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均温散热装置、电池组件及用电器件。均温散热装置包括风冷板、液冷板以及密封安装在所述风冷板和所述液冷板之间的亲水膜组件;所述风冷板上设有供风气流通的风气流道以及连通所述风气流道的第一孔组,所述液冷板上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液体流道以及连通所述液体流道的第二孔组,所述第一孔组中的风气通过所述亲水膜组件与所述第二孔组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本技术中,所述风冷板和所述液冷板都可以对单体电池进行降温,提高了单体电池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均温散热装置、电池组件及用电器件


技术介绍

1、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其优良性能可以大大提升电动汽车的竞争力。动力电池在工作的过程中将散热大量的热量,为了保证动力电池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需要给动力电池设置散热结构。现有技术中存在通过风冷或液冷的方式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的方案,但冷却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动力电池的冷却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均温散热装置、电池组件及用电器件。

2、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均温散热装置,包括风冷板、液冷板以及安装在所述风冷板和所述液冷板之间的亲水膜组件;

3、所述风冷板上设有供风气流通的风气流道以及连通所述风气流道的第一孔组,所述液冷板上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液体流道以及连通所述液体流道的第二孔组,所述第一孔组中的风气通过所述亲水膜组件与所述第二孔组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

4、可选地,所述风冷板上设有平行且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风气流道,每一条所述风气流道均与一组所述第一孔组对应连通。

5、可选地,所述第一孔组包括间隔分布且均与所述风气流道连通的多个第一通孔,所述亲水膜组件远离所述液冷板的端面密封盖合在所有所述第一通孔上;

6、沿所述风气流道中风气流动方向,同一组所述第一孔组中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大。

7、可选地,沿所述风气流道中风气流动方向,同一组所述第一孔组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

8、可选地,所述液体流道包括进液流道、出液流道以及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冷却流道,所有所述冷却流道的相对两端均分别连通所述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

9、所述液冷板上设有平行间隔分布的多组所述第二孔组,每一条所述冷却流道均与一组所述第二孔组对应连通。

10、可选地,所述第二孔组包括间隔分布且均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的多个第二通孔,所述亲水膜组件远离所述风冷板的端面密封盖合在所有所述第二通孔上;沿所述冷却流道中冷却液流动方向,所述第二通孔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大。

11、可选地,沿所述冷却流道中冷却液流动方向,同一组所述第二孔组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

12、可选地,所述液冷板朝向所述风冷板的端面上设有平行间隔分布的多个凹槽,所述第二孔组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

13、所述亲水膜组件包括安装在所有所述凹槽中的多片亲水膜。

14、可选地,所述进液流道与所述出液流道平行设置,所述进液流道与所述冷却流道垂直设置。

15、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包括单体电池和上述的均温散热装置,所述单体电池安装在所述风冷板背离所述亲水膜组件的端面上,或者安装在所述液冷板背离所述亲水膜组件的端面上。

16、本技术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器件,包括上述的电池组件。

17、本技术中,亲水膜组件密封安装在风冷板和液冷板之间,所述风冷板上设有供风气流通的风气流道以及连通所述风气流道的第一孔组,所述液冷板上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液体流道以及连通所述液体流道的第二孔组,所述第一孔组和所述第二孔组通过所述亲水膜组件对接;单体电池可以安装在所述风冷板背离所述亲水膜组件的板面上,也可以安装在所述风冷板背离所述亲水膜组件的板面上,从而所述风冷板和所述液冷板都可以对单体电池进行降温,提高了单体电池的散热效率。当单体电池安装在所述风冷板背离所述亲水膜组件的板面上时,该均温散热装置以风冷板的风冷散热为主,以所述液冷板的液冷散热为辅,实现了对单体电池均匀散热的功能,该均温散热装置既可以利用风冷散热的这种简单快速的散热方式,同时弥补了风冷散热能力不足及散热不均匀的问题,还可以弥补液冷散热需要配置高功率、高能耗的空调和水泵。

18、另外,利用所述亲水膜组件吸水透气的特点,液冷板的液体流道中的冷却液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孔组浸润到所述亲水膜组件上,风冷板的风气流道中的风气通过所述第一孔组可以吹到所述亲水膜组件上,冷却液在所述亲水膜组件上蒸发散热,从而降低了所述风气流道中风气的温度,因此所述液冷板不需要具备超高的导热系数、足够的散热面积以及较高的冷却液流速,该均温散热装置也能起到散热均匀且散热充分的技术效果。

19、此外,液冷板的液体流道中的冷却液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孔组浸润到所述亲水膜组件上,风冷板的风气流道中的冷风气通过所述第一孔组可以吹到所述亲水膜组件上,冷风气通过所述亲水膜组件可以对所述第二孔组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从而降低了所述液冷板中冷却液的温度,提高了液冷板对单体电池的散热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冷板、液冷板以及安装在所述风冷板和所述液冷板之间的亲水膜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板上设有平行且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风气流道,每一条所述风气流道均与一组所述第一孔组对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组包括间隔分布且均与所述风气流道连通的多个第一通孔,所述亲水膜组件远离所述液冷板的端面密封盖合在所有所述第一通孔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风气流道中风气流动方向,同一组所述第一孔组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流道包括进液流道、出液流道以及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冷却流道,所有所述冷却流道的相对两端均分别连通所述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组包括间隔分布且均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的多个第二通孔,所述亲水膜组件远离所述风冷板的端面密封盖合在所有所述第二通孔上;沿所述冷却流道中冷却液流动方向,所述第二通孔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冷却流道中冷却液流动方向,同一组所述第二孔组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朝向所述风冷板的端面上设有平行间隔分布的多个凹槽,所述第二孔组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流道与所述出液流道平行设置,所述进液流道与所述冷却流道垂直设置。

10.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体电池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均温散热装置;所述单体电池安装在所述风冷板背离所述亲水膜组件的端面上,或者安装在所述液冷板背离所述亲水膜组件的端面上。

11.一种用电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冷板、液冷板以及安装在所述风冷板和所述液冷板之间的亲水膜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板上设有平行且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风气流道,每一条所述风气流道均与一组所述第一孔组对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组包括间隔分布且均与所述风气流道连通的多个第一通孔,所述亲水膜组件远离所述液冷板的端面密封盖合在所有所述第一通孔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风气流道中风气流动方向,同一组所述第一孔组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流道包括进液流道、出液流道以及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冷却流道,所有所述冷却流道的相对两端均分别连通所述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组包括间隔分布且均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彪阳贵波尹雪芹李善鹏尹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