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586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2:53
本技术公开了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涉及推拿理疗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架板和第二架板,还包括竖槽壳,竖槽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竖槽壳的内侧设置有升降块,升降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升降板,两组升降板的一侧均设置有转动盘,两组转动盘的外侧面均转动安装有若干组推拿滚球,第一架板和第二架板的一侧边缘位置均连接有弹性背带,下连接块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贯穿竖槽壳的丝杆轴;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推拿理疗方式,具有便捷的穿戴推拿功能,且推拿效果较好,并方便对仪器进行折叠存放,也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推拿理疗,特别涉及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


技术介绍

1、中医学的脏腑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它是根据人体外在的生理病理现象探究内在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脏腑和经络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每一个脏腑都有一条所属的经脉,脏与腑之间的联系也是通过经络来实现的。经络又是全身的调控系统,起着平衡内环境的作用,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联系起来的有机整体。经络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密切相关,脏腑的病理变化可通过经络表现出来。在病理情况下,体表经穴信息数值即发生相应变化,并反映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这为经络诊断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经络学说能够阐释病理变化,并能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通过经络理论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经检索,专利号为cn215385768u,公开了一种新型保健推拿装置,使用时可使压辊随患者推拿部位的肌肉轮廓改变状态,使其与患者肌肤贴合,增加推拿效果,同时可无接触施加药油,干净卫生,辅助操作者对患者进行推拿,减少操作者劳动强度,便于使用,然而现有的推拿理疗仪器在使用时,通常需要人工进行手持使用,比较费时费力,且人工对背部的推拿不够均匀,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现有的推拿理疗仪器在使用时,通常需要人工进行手持使用,比较费时费力,且人工对背部的推拿不够均匀,效果欠佳。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包括第一架板和第二架板,还包括竖槽壳,所述竖槽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所述竖槽壳的内侧设置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升降板,两组所述升降板的一侧均设置有转动盘,两组所述转动盘的外侧面均转动安装有若干组推拿滚球,所述第一架板和第二架板的一侧边缘位置均连接有弹性背带。

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下连接块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贯穿竖槽壳的丝杆轴,所述升降块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螺纹孔,且升降块通过螺纹孔与丝杆轴螺纹连接。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两组所述升降板远离转动盘的一侧中间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均安装有转动轴,两组所述转动盘分别与两组转动轴固定连接。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两组所述转动盘分别位于第一架板和第二架板的内侧,若干组所述推拿滚球分别等距离均匀分布在两组转动盘上。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架板和第二架板分别与上连接块之间连接有第一铰链,所述第一架板和第二架板分别与下连接块之间连接有第二铰链,所述上连接块的上侧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两组卡栓。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架板与第二架板的旋转范围均为-°,且第一架板与第二架板的规格大小相同。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连接块与转动板之间连接有弹簧轴,所述第一架板和第二架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卡槽,且两组卡栓分别与两组卡槽相契合。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架板的上下侧靠近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板,所述第二架板的上下侧靠近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板,且第一磁铁板与第二磁铁板相吸合。

10、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两组弹性背带将仪器背在身后,再启动下连接块内的第一电机,以带动丝杆轴进行正反旋转,从而带动升降块沿着竖槽壳的内侧而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两组升降板一同上下移动,同时启动两组升降板外侧的第二电机,以分别带动两组转动轴进行旋转,从而带动两组转动盘一同旋转,使得若干组推拿滚球不断对人体背部进行按摩,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推拿理疗方式,具有便捷的穿戴推拿功能,且推拿效果较好。

11、通过弹簧轴配合两组卡栓和两组卡槽使得转动板分别与第一架板和第二架板相分离,再通过两组第一铰链和两组第二铰链的配合使得第一架板和第二架板相对旋转,并在第一磁铁板与第二磁铁板的吸合作用下使得第一架板和第二架板紧密接触,方便对仪器进行折叠存放,也便于携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包括第一架板(1)和第二架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槽壳(3),所述竖槽壳(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块(4)和下连接块(5),所述竖槽壳(3)的内侧设置有升降块(9),所述升降块(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升降板(10),两组所述升降板(10)的一侧均设置有转动盘(13),两组所述转动盘(13)的外侧面均转动安装有若干组推拿滚球(14),所述第一架板(1)和第二架板(2)的一侧边缘位置均连接有弹性背带(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块(5)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安装有贯穿竖槽壳(3)的丝杆轴(8),所述升降块(9)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螺纹孔,且升降块(9)通过螺纹孔与丝杆轴(8)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升降板(10)远离转动盘(13)的一侧中间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均安装有转动轴(12),两组所述转动盘(13)分别与两组转动轴(1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转动盘(13)分别位于第一架板(1)和第二架板(2)的内侧,若干组所述推拿滚球(14)分别等距离均匀分布在两组转动盘(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板(1)和第二架板(2)分别与上连接块(4)之间连接有第一铰链(18),所述第一架板(1)和第二架板(2)分别与下连接块(5)之间连接有第二铰链(19),所述上连接块(4)的上侧设置有转动板(15),所述转动板(15)的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两组卡栓(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板(1)与第二架板(2)的旋转范围均为0-90°,且第一架板(1)与第二架板(2)的规格大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块(4)与转动板(15)之间连接有弹簧轴(16),所述第一架板(1)和第二架板(2)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卡槽,且两组卡栓(17)分别与两组卡槽相契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板(1)的上下侧靠近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板(20),所述第二架板(2)的上下侧靠近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板(21),且第一磁铁板(20)与第二磁铁板(21)相吸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包括第一架板(1)和第二架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槽壳(3),所述竖槽壳(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块(4)和下连接块(5),所述竖槽壳(3)的内侧设置有升降块(9),所述升降块(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升降板(10),两组所述升降板(10)的一侧均设置有转动盘(13),两组所述转动盘(13)的外侧面均转动安装有若干组推拿滚球(14),所述第一架板(1)和第二架板(2)的一侧边缘位置均连接有弹性背带(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块(5)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安装有贯穿竖槽壳(3)的丝杆轴(8),所述升降块(9)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螺纹孔,且升降块(9)通过螺纹孔与丝杆轴(8)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升降板(10)远离转动盘(13)的一侧中间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均安装有转动轴(12),两组所述转动盘(13)分别与两组转动轴(1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背部可穿戴式推拿理疗仪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转动盘(13)分别位于第一架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嘉科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