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玥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管道内的施工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0973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管道内的施工用车。本施工用车包括固定在底架上且互相连接的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的底架上设有车轮,动力装置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车轮转动,所述的车轮呈半球体状,半球体的凸面朝向管道的内壁面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向地下管道中铺设电缆或线缆时,可将电缆或线缆绕设施工用车上,然后启动本施工用车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车轮转动,由于所述的车轮呈半球体状,因此本施工用车的车轮能够十分方便地在管道的圆弧形的内壁面上转动前行,进而拉动电缆或线缆铺设在管道中,使施工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电缆、线缆等管道内部线路的铺设,大大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管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管道内的施工用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城市地下管道内铺设电缆和线缆时,通常首先使用线或绳穿过管 道,并在线或绳的尾端连接需要铺设的电缆、线缆,再将电缆和线缆拉进管道内进行铺设, 然而由于管道通常铺设在地下,因此使线或绳穿过管道的施工难度较大,尤其是当管道较 长时,施工人员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施工速度慢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管道内的施工用车,其便于在地下管道内 铺设电缆或线缆,且施工效率高。用来完成电缆、线缆等管道内部线路的铺设以及管道的内部探测。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管道内的施工用 车,本施工用车包括固定在底架上且互相连接的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的底架上设有 车轮,动力装置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车轮转动,所述的车轮呈半球体状,半球体的凸面朝向管 道的内壁面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向地下管道中铺设电缆或线缆时,可将电缆或线 缆绕设施工用车上,然后启动本施工用车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车轮转 动,由于所述的车轮呈半球体状,因此本施工用车的车轮能够十分方便地在管道的圆弧形 的内壁面上转动前行,进而拉动电缆或线缆铺设在管道中,使施工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完 成电缆、线缆等管道内部线路的铺设,大大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架部分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在管道中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3所示,一种适用于管道内的施工用车,本施工用车包括固定在底架11 上且互相连接的动力装置13和传动装置14,所述的底架11上设有车轮12,动力装置13通 过传动装置14带动车轮12转动,所述的车轮12呈半球体状,半球体的凸面朝向管道20的 内壁面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的半球体的凸面设置为光滑的表面;或者半球体的凸面上设置有 与管道内壁上的螺旋形槽相吻合转动的弧形槽。当管道20的内壁面为光面时,也即管道20的内壁面较为光滑平整,此时车轮12的半球体状的凸面则设置为光滑的表面,以利于车轮12转动前进;当管道20的内壁面设置 有螺旋形的槽时,此时车轮12的半球体状的凸面则设置有与管道内壁上的螺旋形槽相吻 合转动的弧形槽,同样使得车轮12能够顺利前进。所述的动力装置13、传动装置14均位于底架11的上侧,车轮12位于底架11的两 侧,以利于本施工用车在管道中前进。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动力装置13为电池131和电动机132 ;所述 的传动装置14为齿轮传动机构。当然动力装置13也可视现场情况而采用燃油发动机,而 传动装置则也可选择链传动或带传动等传动方式。为了方便铺设电缆或线缆,本技术在所述的底架11上设有可连接牵引绳索 或线缆的牵引装置15,且牵引装置15设置于车尾部,如图2所示。本施工用车当然不仅仅用于铺设电缆,比如可以在本施工用车的底架11上放置 施工用具或施工材料以进一步方便管道施工,也可以在底架11的上侧设置照明灯具和/或 可视探头,以实现对管道内部的探测。如图1、2所示,所述的车轮12包括与传动装置14直接相连的第一驱动轮121和 用于承托底架11的从动轮123,第一驱动轮121和从动轮123均设置为两个,且第一驱动轮 121和从动轮123均布在底架11的两侧,以便于施工用车平稳的前进。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驱动轮121之间以及从动轮123之间均 设置有轴16,所述的轴16的长度沿其轴向可调。由于轴16的长度沿其轴向可调,因此本施工用车在经过简单调整的基础上便能 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直径的管道,适用性强且便于操作。轴的长度可调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 将轴分为可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小段,管径较大时将多个小段全部连接起来,管径较小 时则只将部分小段连接起来;当然轴也可以采用各个小段彼此构成滑动配合且能够套合卡 接为一体的方式连接起来。如图3所示,所述的底架11上侧还设置有与传动装置14直接相连的第二驱动轮 122,第二驱动轮122呈车轮状,所述的第二驱动轮122与第一驱动轮121的转动方向相反, 第二驱动轮122的顶部位于施工用车的最顶端。第二驱动轮122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适用性,当管道内部铺设的电 缆较多或已铺设的电缆缠结在一起时,底架11在前进时将有可能被抬高而使得底架11两 侧的第一驱动轮121以及从动轮123空转,从而使本施工用车不能继续前进,此时由于施 工用车的最顶端还设置有与传动装置14直接相连的第二驱动轮122,因此第二驱动轮122 可以沿着管道内壁的顶部继续转动并推动本施工用车继续前行,从而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 行。权利要求一种适用于管道内的施工用车,本施工用车包括固定在底架(11)上且互相连接的动力装置(13)和传动装置(14),所述的底架(11)上设有车轮(12),动力装置(13)通过传动装置(14)带动车轮(12)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12)呈半球体状,半球体的凸面朝向管道(20)的内壁面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13)、传动装置 (14)均位于底架(11)的上侧,车轮(12)位于底架(11)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13)为电池(131) 和电动机(1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14)为齿轮传动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施工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11)上侧设 有照明灯具和/或可视探头。6.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施工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11)上设有 可连接牵引绳索或线缆的牵引装置(15),且牵引装置(15)设置于车尾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12)包括与传动装 置(14)直接相连的第一驱动轮(121)和用于承托底架(11)的从动轮(123),第一驱动轮 (121)和从动轮(123)均设置为两个,且第一驱动轮(121)和从动轮(123)均布在底架(11) 的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11)上侧还设置有与传 动装置(14)直接相连的第二驱动轮(122),第二驱动轮(122)呈车轮状,所述的第二驱动 轮(122)与第一驱动轮(121)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驱动轮(122)的顶部位于施工用车的最顶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球体的凸面设置为光滑的 表面;或者半球体的凸面上设置有与管道内壁上的螺旋形槽相吻合转动的弧形槽。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轮(121)之间以及 从动轮(123)之间均设置有轴(16),所述的轴(16)的长度沿其轴向可调。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管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管道内的施工用车。本施工用车包括固定在底架上且互相连接的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的底架上设有车轮,动力装置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车轮转动,所述的车轮呈半球体状,半球体的凸面朝向管道的内壁面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向地下管道中铺设电缆或线缆时,可将电缆或线缆绕设施工用车上,然后启动本施工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管道内的施工用车,本施工用车包括固定在底架(11)上且互相连接的动力装置(13)和传动装置(14),所述的底架(11)上设有车轮(12),动力装置(13)通过传动装置(14)带动车轮(12)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12)呈半球体状,半球体的凸面朝向管道(20)的内壁面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玥
申请(专利权)人:徐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