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及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及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0783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及航空发动机,该喷油杆包括喷杆本体和盖板,喷杆本体一侧设有安装面,安装面与喷杆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安装面上设有第一油槽,第一油槽的两侧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喷嘴油槽,喷嘴油槽连通第一油槽和喷杆本体的外部;盖板的一侧具有与安装面相适配的结合面;结合面上设有第二油槽;第二油槽上间隔设有用于封堵喷嘴油槽的封堵板,封堵板与第二油槽的底部形成油道过孔,封堵板与第二油槽的侧面形成漏油孔,油道过孔与漏油孔连通;盖板与喷杆本体固定连接,且安装面与结合面抵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不改变喷油杆尺寸的前提下,将自激扫掠燃油喷嘴内部复杂流道与喷油杆一体化实现,并保证加工工艺的可实现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及航空发动机


技术介绍

1、专利us3973558、us4052002提出了一种振荡喷雾装置,通过流道内部流路的设计,在稳定液体进口条件下,在出口处形成扫射型的液柱或者扇形的液面(或液雾)。其核心原理是依靠康恩达效应,让流体在两个通道内往复循环,最终在喷嘴出口形成周期扫射式射流。当其内部以液体为工作介质,以较高工作频率射入气体介质后,就会在喷嘴出口处形成扇形液雾。当其进口压力较低,工作频率较低时,其出口形成扇形液膜;当其进口压力较高,工作频率较高时,其出口形成扇形液雾。此结构具有尺寸紧凑,流动损失小,无活动部件,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将其应用于表面喷涂装置、农药/化肥等喷洒装置、淋浴喷洒装置以及风挡玻璃清洗液喷洒装置等具有巨大的收益,特别是应用于汽车风挡玻璃清洗液喷洒装置,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2、公开号为cn113280366a的专利文件,将此构型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于航空发动机一体化加力燃烧室内的燃油喷射,利用此装置产生的高频动态扫掠效果,大幅提高燃油在来流中的空间散布均匀度,从而提高燃烧效率,最终实现提升发动机工作效率的目的。目前绝大多数航空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均采用传统的设计构型,而不是一体化加力燃烧室的构型。传统加力燃烧室主要由扩压器、混合器、点火装置、喷油杆、火焰稳定器、预燃室、隔热屏、燃油总管等部件组成。涡轮排出高温气流与外涵道空气进入加力燃烧室,通过混合器混合形成压力、速度、温度均匀的气流;气流通过扩压器增压减速,与燃料掺混后在点火装置和火焰稳定器作用下被点燃;已燃气流向前回流,点燃后续油气混合物,使得加力燃烧室内气体充分燃烧,达到增加喷气速度与推力的目的。由于喷油杆与其他加力部件是分开的,因此可以仅仅将对喷油杆进行替换,将传统直孔式燃油喷射替换为自激扫掠式燃油喷射,就可以实现燃油空间分布均匀度的大幅提高,从而实现加力燃烧效率的显著提升,即用最小的结构改进即可实现较大的发动机总体性能的提升。

3、因此,如何将自激扫掠式燃油喷嘴集成到结构紧凑的喷杆内部,并保证喷嘴的喷射流量数、扫掠频率等参数保持一致,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及航空发动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在不改变喷油杆的流阻,不显著增加喷油杆的尺寸,不改变喷油孔的分布的前提下,将自激扫掠燃油喷嘴内部复杂流道与喷油杆进行一体化的结构实现,同时又能保证加工工艺的可实现性。

2、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中:包括,

3、喷杆本体,一侧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喷杆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安装面上设有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的两侧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喷嘴油槽,所述喷嘴油槽连通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喷杆本体的外部;

4、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安装面相适配的结合面;所述结合面上设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上间隔设有用于封堵所述喷嘴油槽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与所述第二油槽的底部形成油道过孔,所述封堵板与所述第二油槽的侧面形成漏油孔,所述油道过孔与所述漏油孔连通;

5、所述盖板与所述喷杆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安装面与所述结合面抵接。

6、如上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喷杆本体上设有喷嘴座,所述喷嘴座位于所述第一油槽的侧面且向内凸出;

7、所述喷嘴油槽设置在所述喷嘴座上;所述喷嘴油槽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所述喷嘴油槽的出口位于所述喷杆本体的外周处。

8、如上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喷嘴油槽的进口设置于喷嘴座朝向所述第一油槽的一侧。

9、如上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喷杆本体与所述盖板的横截面均为“d”字形结构。

10、如上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中,可选的是:位于所述第一油槽两侧的所述喷嘴油槽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1、如上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一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喷嘴油槽的深度。

12、如上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一油槽的最小截面积与所述第二油槽的最小截面积之和不小于所述喷嘴油槽的喉道处截面积的20倍。

13、如上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喷嘴油槽的出口处,沿向外的方向宽度逐渐变大。

14、如上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喷嘴油槽与所述封堵板配合形成喷油嘴,所述喷油嘴为无反馈自激扫掠燃油喷嘴或双反馈自激扫掠燃油喷嘴。

15、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其中,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喷油杆。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喷油杆设置为分体式结构,能够在不改变喷油杆的流阻,不显著增加喷油杆的尺寸,不改变喷油孔的分布的前提下,将自激扫掠燃油喷嘴内部复杂流道与喷油杆进行一体化的结构实现,同时又能保证加工工艺的可实现性。

17、喷嘴油道直接与第一油槽连通,加之喷油杆一端进油,远离喷油杆进口处的喷油嘴的油液压力会不断降低。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二油槽,并在第二油槽内形成了油道过孔。通过第二油槽、油道过孔和漏油孔能够迅速向远离喷油杆进口端的喷油嘴快速补充油液,以实现各喷油嘴处压力基本相等,从而提高各喷油嘴喷油的均匀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杆本体(1)上设有喷嘴座(14),所述喷嘴座(14)位于所述第一油槽(12)的侧面且向内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油槽(13)的进口设置于喷嘴座(14)朝向所述第一油槽(1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杆本体(1)与所述盖板(2)的横截面均为“D”字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油槽(12)两侧的所述喷嘴油槽(13)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12)的深度大于所述喷嘴油槽(13)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12)的最小截面积与所述第二油槽(22)的最小截面积之和不小于所述喷嘴油槽(13)的喉道处截面积的20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油槽(13)的出口处,沿向外的方向宽度逐渐变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油槽(13)与所述封堵板(23)配合形成喷油嘴,所述喷油嘴为无反馈自激扫掠燃油喷嘴或双反馈自激扫掠燃油喷嘴。

10.一种航空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喷油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杆本体(1)上设有喷嘴座(14),所述喷嘴座(14)位于所述第一油槽(12)的侧面且向内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油槽(13)的进口设置于喷嘴座(14)朝向所述第一油槽(1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杆本体(1)与所述盖板(2)的横截面均为“d”字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喷油杆,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油槽(12)两侧的所述喷嘴油槽(13)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奇温泉庄昕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