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FID读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0760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RFID读写器,包括主机端、读写器端,所述主机端和读写器端通过PCI-E接口连接器相互连接,读写器由主机端的PCI-E接口的供电引脚供电,可以有效的减小RFID读写器的体积,另外,由于主机端的控制程序模块和数据库模块设置于主机端内,RFID读写器端不用设置单独的存储单元,RFID读写器端所读写的数据均通过主机端的控制程序模块与主机端的数据库模块进行交互,从而进一步减小了RFID读写器的体积;并且由于嵌入式微处理器主要起到主机端和读写器端的数据传递的作用,而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加快了读写器端的处理速度,更容易满足读写速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对读写速度的要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RFID读写器。
技术介绍
随着RFID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物品开始贴上RFID标签进行身份识别,其应用 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有商品零售、商品防伪、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安全管理、医疗卫生、图书 档案和国防军事等。但现有的RFID阅读器还存在着如下一些缺陷一是现有的RFID阅读 器大都是通过串口或USB接口与主机相连,因带有电源转换电路,大容量数据存储电路,不 太可能小型化,轻便化,因而产品使用上存在不便。二是现有的RFID阅读器采用嵌入式处 理器作为主控制器,而现有的嵌入式处理器的运算和对数据的处理能力都比计算机的CPU 弱,而如果采用处理能力强的处理器又大大增加了产品成本,这样读写RFID标签的时间都 比较长,不太适合对读写速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 RFID读写器,能解决现有RFID读写器不能应用于对读写速度要求高的场合的问题和解决 RFID阅读器体积大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RFID读写器,包括主机端、读 写器端,所述主机端和读写器端通过PCI-E接口连接器相互连接,所述读写器端由主机端 PCI-E接口的供电引脚供电,RFID读写器由于不需要单独具备电源转换电路,而直接通过 PCI-E的供电引脚供电,因而可以有效的减小RFID读写器的体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机端包括控制模块、数据库模块、数据处理模块、PCI-E接口驱动程序模 块;所述读写器端包括PCI-E接口芯片、嵌入式微处理器、基于甚高频的RFID发送接 收芯片、甚高频RFID天线;所述主机端的控制模块将使用者的指令通过数据处理模块传送给PCI-E接口驱 动程序,从PCI-E接口驱动程序读取或向PCI-E接口驱动程序发送RFID电子标签信息和指 令,并将上述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和执行过的指令存储在主机端的数据库模块中;所述主机端的数据处理模块为接受控制模块的指令,对从控制模块发送过来的或 从PCI-E接口驱动程序发送过来的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根据PCI-E协议规则和RFID的协 议规则进行正向或反向的转换;所述主机端的数据库模块为按照预定的格式,存储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供使用 者执行RFID电子标签的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所述读写器端的嵌入式微处理器通过PCI-E接口芯片和主机端通信,用于上电后 初始化自身、PCI-E接口芯片和基于甚高频的RFID发送接收芯片,等待和接收基于甚高频的RFID发送接收芯片传送的数据或指令并经由PCI-E接口芯片和主机端PCI-E接口驱动 程序、数据处理模块发送给控制模块;或执行数据的反向传输。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主机端的控制程序模块和数据库模块设置于主机端内,RFID 读写器端不用设置单独的存储单元,RFID读写器端所读写的数据均通过主机端的控制程序 模块与主机端的数据库模块进行交互,减小了 RFID读写器的体积;并且由于嵌入式微处理 器主要起到主机端和读写器端的数据传递的作用,而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加快了 读写器端的处理速度;此外,由于数据库模块设置与主机端中,主机CPU的运算能力往往较 读写器端的嵌入式处理器强,相同的时间内可以处理更多的读写次数,从而缩短单张RFID 卡的读写时间,更容易满足读写速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对读写速度的要求。所述控制模块中包括两个临时数据存储器,一个为用于存储临时接收的数据的临 时数据接收存储器,一个用于存储临时发送的数据或指令的临时数据发送存储器。所述主机端可以为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或具有PCI-E接口的手持终端。所述PCI-E接口芯片可以为CH365或PCI9052。所述嵌入式微处理器可以为AT89LV51/FP或W78L52。所述基于甚高频的RFID发送接收芯片可以为CC1000或XRAOO。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基于PCI-E接口的RFID读写器的系统框图;图2是图1中主机端数据和指令处理的软件流程图;图3是图1中读写器端对数据和指令处理的软件流程图;图4是图1中读写器端的嵌入式微处理器部分的电路原理图;图5是图1中读写器端的基于甚高频的RFID发送接收芯片部分的电路原理图;图6是图1中读写器端的嵌入式微处理器部分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实质,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 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基于PCI-E接口的RFID读写器,包括主机端、读写器 端,主机端和读写器端通过PCI-E接口连接器相互连接;主机端的PCI-E的供电引脚向读写 器端供电。供电引脚为52脚、24脚、2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RFID读写器由于不需要单 独具备电源转换电路,而直接通过PCI-E的供电引脚供电,因而可以有效的减小RFID读写 器的体积。图1所给出的实施例中,主机端内包含了控制模块、数据库模块、数据处理模块、 PCI-E接口驱动程序模块;读写器端内包括PCI-E接口芯片、嵌入式微处理器、基于甚高频 的RFID发送接收芯片、甚高频RFID天线;从图2中控制模块对数据和指令处理的软件流程图可见当主机上电后,控制模 块初始化本地寄存器后就开始等待和扫描是否有数据处理模块发送过来的数据或者是否 有需要发送给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或指令,如果判定结果为“no”,则会继续等待;如果判 定结果为“yes”,则控制模块会继续判断是否要发送数据或指令。4对于上述数据的接收或者数据或指令的发送的判定可以通过在控制模块中设置 两个临时数据存储器来实现,如在控制模块中设置一个用于接收数据用的临时接收数据存 储器和一个用于发送数据或指令的发送数据的临时发送数据存储器,在上电后控制模块通 过轮询临时接收数据存储器和临时发送数据存储器,当控制模块轮询到两个临时数据存储 器中任意一个存储器中有数据时,就判断“是否要发送数据或指令”的结果为“yes”时,反 之,为“no”。如果上述过程的判定结果为“yes”后,控制模块会继续判断是否要发送数据或指 令,这个也可以通过控制模块再次轮询临时接收数据存储器和临时发送数据存储器来实 现,当轮询到临时接收数据存储器中有数据时,就判定“是否要发送数据或指令”的结果为 “no”,如果轮询到临时发送数据存储器中有数据时,就判定“是否要发送数据或指令”的结 果为“yes”。(Yes表示为临时发送数据存储器有数据要发送,No表示为临时接收数据存储 器有数据要接收)当本次轮询的结果为“yes”后,控制模块会将数据或指令发送给数据处理模块,并 把发送给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或指令按照预定格式保存在数据库模块中,数据处理模块将 收到的数据和指令按照PCI-E协议规则和RFID的协议规则转换后打包发送给PCI-E接口 驱动程序;当本次轮询的结果为“no”后,则数据处理模块按PCI-E协议规则和RFID的协议 规则把从读写器端发送过来的数据解析为主机端可以识别的格式后提交给控制模块按照 预定的格式存在数据库模块中。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将收到的数据为RFID电子标 签信息。每次数据处理模块对数据或指令的发送或者接收的过程完成后,两个临时数据库 模块中的数据会清零。由上述内容结合图1所示的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RFID读写器,包括主机端、读写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和读写器端通过PCI-E接口连接器相互连接,所述读写器端由主机端PCI-E接口的供电引脚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金拓
申请(专利权)人:方正科技集团苏州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