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稳产减磷并提高水稻磷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稳产减磷并提高水稻磷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0750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稳产减磷并提高水稻磷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方法,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利用入侵植物薇甘菊制备生物炭,育秧时将薇甘菊生物炭添加至水稻育秧基质或育秧营养土中,并在移栽时随水稻一同移栽至大田,利用薇甘菊生物炭疏松多孔的结构,将土壤中的磷吸附至土壤根系周围,同时将杂交稻与常规稻混播,利用其根系形态的差异增加水稻根系的吸收范围,能有效提高水稻对磷肥的吸收利用效率,不仅操作简便,同时将入侵植物薇甘菊进行了资源化利用,且相较于直接向土壤中添加生物炭的方式而言大幅度降低了生物炭用量,减小了制备生物炭的能源消耗,在稳产的同时降低磷肥投入,减小化肥对环境危害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种植,具体涉及一种稳产减磷并提高水稻磷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1、磷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大量元素,在作物生产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磷肥供植物生长。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磷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差,投入的磷肥仅有25%被水稻所吸收利用,剩余的磷肥被固定在土壤中,或随地表径流汇入河流和湖泊,不仅浪费资源,还会造成水体污染。因此,在保证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减少磷肥投入,增加水稻对磷肥的吸收与利用是减少水体磷污染的一种重要方法。

2、生物炭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土壤改良剂,其不仅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种群丰度、改善土壤质量的作用,并且对作物的生长也具有一定促进效果。但由于生物炭在大田生产中投入量较大、成本较高,因此目前在作物生产中应用仍然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产减磷并提高水稻磷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方法。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稳产减磷并提高水稻磷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1)水稻品种选择:选用生育期和粒形相似,遗传性状互补的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各1个;

5、(2)基质配制:毯苗育秧时将育秧基质与生物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钵苗育秧时则将育秧营养土与生物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6、(3)浸种育秧:将杂交稻种子与常规稻种子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使用浸种剂浸种催芽至破胸露白,将种子定量匀播在秧盘中;

7、(4)秧田管理:秧盘摆好后使用无纺布覆盖秧盘后保持湿润育秧,待秧苗生长至1叶1心时揭开无纺布,移栽前2~3天根据叶色情况喷施“送嫁肥”,移栽前采用干湿交替控长增根;毯苗机插时待秧苗生长至3叶1心机插,钵苗育秧时可待秧苗生长至4~5叶带蘖机插;

8、(5)精准机插:大田精细耕整,秸秆埋没,田面平整,高低落差不超过3厘米,因土泥浆沉实2~4天且保持2~3厘米浅水层;以每穴2~4苗调节取秧量,行距30厘米、株距15~17厘米移栽密度进行机插;移栽时生物炭附着在水稻根系上随水稻一同移栽至大田;

9、(6)肥水管理:在全生育期内每亩纯氮施用16千克,p2o5施用3.2±0.1千克,k2o施用12.8千克,比例为1:0.2±0.01:0.8,其中磷肥为常规施用量的50±2%;移栽时水层保持在2~3cm;返青分蘖期继续保持浅水灌溉原则,水层保持在3~5cm;待亩茎蘖数20±1万左右时开始排水搁田,待土壤沉实细裂缝时复跑马水,循环4~5次,持续时间为15~20天,以土壤板实不陷脚,复水后不回软和叶色落黄为宜;在枝梗分化至抽穗期采用浅水层和湿润交替灌溉,在整个抽穗期扬花期保持土壤浅水或湿润,尔后田面干湿交替直到水稻成熟;

10、(7)大田管理:按所种杂交稻为品种主导的相配套田间栽培管理,构建二元品种增强综合抗性(抗病虫、抗倒等)的健康群体,不增加额外管理措施;

11、(8)待水稻成熟后混合收获,由于所选用的品种其生育期和粒形较为相似,因此不会对收获和后续的加工过程产生影响;实现了减少磷肥投入的条件下保证水稻稳产,同时增加了水稻对磷肥的吸收与利用效率。

12、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选用的优质丰产杂交稻主栽品种1个和与其配套的优质丰产常规稻品种1个;

13、作为优选,步骤(1)中选用的杂交稻品种与常规稻品种其生育期应相差不超过5天,精米长宽比应相差不超过10%,且抗性能够互补的品种;

14、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生物炭为薇甘菊生物炭;

15、所述薇甘菊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薇甘菊干燥至恒重后粉碎过筛后,隔绝氧气加热至500~700℃保持1.5~2小时(优选为500℃保持2小时),得到薇甘菊生物炭;

16、进一步的,所述过筛为过10~20目筛;更优选为过20目筛。

17、作为优选,步骤(2)中毯苗育秧时育秧基质与生物炭混合,生物炭的占比应在30~45%,每公顷使用65~97千克(按每公顷移栽300盘秧苗计算);钵苗育秧时育秧营养土与生物炭混合,生物炭的占比应在50~65%,每公顷使用80~104千克(按每公顷移栽400盘秧苗计算);

18、进一步的,钵苗育秧时育秧营养土与生物炭混合,生物炭的占比应在60±2%,每公顷使用96千克(按每公顷移栽400盘秧苗计算);

19、作为优选,步骤(3)中杂交稻种子与常规稻种子的比例应为1:2.5~3;

20、作为优选,步骤(3)中,采用机插育秧的方式使用机械流水线将种子定量匀播在秧盘中;

21、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送嫁肥”为尿素,具体:将尿素溶解在水中喷洒在秧盘中作为“送嫁肥”;再进一步:每平方米秧苗喷施浓度为10克/升的尿素溶液0.8~1升作为“送嫁肥”。

22、作为优选,步骤(8)中收获时应按生育期稍长的品种成熟时收获。

23、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24、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利用入侵植物薇甘菊制备生物炭,育秧时将薇甘菊生物炭添加至水稻育秧基质或育秧营养土中,移栽时生物炭随水稻一同移栽至大田,由于薇甘菊生物炭独特的疏松多孔结构,能有效吸附土壤中的磷酸盐至土壤根系周围供水稻根系吸收,具有提高磷肥吸收能力以及改良土壤质量的作用,且该方法较直接向土壤中添加生物炭而言,不仅具有省时省力、且大幅度降低了生物炭用量,降低了生物炭制备时的能源消耗,在稳产的同时降低磷肥投入,减小化肥对环境危害的风险。此外,杂交稻根系长而深,常规稻根系短而浅,将杂交稻品种与常规稻品种共同种植在同一田块中,利用其根系形态的差异能充分利用土壤地下部的空间,增大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增加水稻根系的吸收范围,促进水稻根系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还能有效提高水稻对磷肥的吸收利用效率。通过此方法能增强水稻对磷元素的吸收、减少化肥的投入和降低面源污染的风险,操作简便,并对入侵植物薇甘菊进行进行了有效的资源化利用,同时生物炭加入土壤中还能具有改良土壤质量,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产减磷并提高水稻磷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产减磷并提高水稻磷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龙邓仕文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