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9915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26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管,所述阀体的另外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阀体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主控杆,所述阀体的下部插接有副控杆,所述阀体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刻度,所述主控杆和副控杆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指针,所述主控杆在阀体内部固定连接有上阀芯,所述副控杆在阀体内部的部分套接有下阀芯;所述下阀芯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橡胶环,所述主控杆插接在橡胶环内,所述主控杆的底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副控杆顶端插接在活动槽中。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根据指针配合刻度便可获知下阀芯的实时位置,工作人员可以很直观的获知支管的开合情况,使用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阀门,特别是一种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


技术介绍

1、三通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等功能,三通阀门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

2、目前所使用的三通阀门大都通过一个开关同时对两个排水口进行开启、截流操作,很难对两个出水口单独调节,因此当三通阀门两侧的管道需要不同的流量时就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进而不能灵活使用。

3、如公开号为cn216045605u的一种可调节式三通阀门,通过设置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齿条、左球阀和右球阀,可通过滑动左驱动轴或右驱动轴使齿条啮合,而后便可转动该驱动轴带动对应球阀转动对两侧管道进行单独控制。但该装置在通过驱动轴对球阀进行操作时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球阀状态,无法直观的获知管道开合情况,使用不够方便。为此,提出一种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作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2、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管,所述阀体的另外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阀体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主控杆,所述阀体的下部插接有副控杆,所述阀体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刻度,所述主控杆和副控杆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指针,所述主控杆在阀体内部固定连接有上阀芯,所述副控杆在阀体内部的部分套接有下阀芯;

4、所述下阀芯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橡胶环,所述主控杆插接在橡胶环内,所述主控杆的底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副控杆顶端插接在活动槽中,所述下阀芯的内部设置有卡块,所述副控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拨块。

5、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阀体采用圆柱状结构,所述主管位于阀体的上半部分,所述支管位于阀体的下半部分。

6、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主控杆和副控杆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转把。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体为主管、支管以及主控杆、副控杆、阀芯等结构提供安装平台。阀体采用圆柱状结构,可供上阀芯和下阀芯在其中以主控杆或副控杆为轴进行转动。主管、支管分别与外部管道连接,以供输送流体。主控杆和副控杆分别用以控制上阀芯和下阀芯,二者末端设置转把可便于工作人员对二者进行转动。主管和支管分别设置在阀体的上部和下部,可便于上阀芯和下阀芯对二者的开合进行单独控制。

8、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上阀芯和下阀芯均采用弧形结构,所述上阀芯和下阀芯的弦长分别大于主管和支管的直径。

9、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主控杆和副控杆上的两个指针之间的角度与上阀芯、下阀芯的两个直边之间的角度相同。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体顶面和底面所设置的刻度可配合指针使工作人员获知上阀芯和下阀芯的位置,进而可以得知主管和支管的开合状态。上阀芯和下阀芯均采用弧形结构,使二者能够在圆柱形结构的阀体内转动。二者的弦长分别大于主管、支管的直径,使二者能够将主管、支管完全封堵。在主控杆和副控杆上各设置两个指针,两个指针示意上阀芯、下阀芯的位置,配合刻度,使工作人员能够清晰、直观的获知上阀芯、下阀芯的位置。

11、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活动槽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副控杆的顶端设置有内螺纹且该内螺纹与活动槽顶部的外螺纹的圈数均为整数。

12、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活动槽的开口处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副控杆侧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约束块。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槽可供副控杆与主控杆连接,在活动槽顶部设置外螺纹,配合在副控杆顶端开设内螺纹,使副控杆能够与主控杆螺纹连接,进而可使主控杆带动副控杆转动。橡胶环使主控杆能够带动下阀芯转动,但在卡块与拨块卡接,副控杆转动的作用下,下阀芯也能跟随副控杆单独转动。活动槽开口处的限位块和副控杆侧壁上的约束块能够对副控杆进行约束,防止其与主控杆彻底脱离。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5、1、该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通过设置刻度、指针、上阀芯、下阀芯以及主控杆、副控杆等结构,转动主控杆可带动上阀芯、下阀芯同步转动以对主管、支管的开合进行控制。当需要单独控制支管的开合时,转动副控杆使其顶部内螺纹与活动槽的外螺纹脱离,而后下拉副控杆,当限位块将约束块卡住,卡块与拨块处于同一高度,而后再转动副控杆,副控杆通过卡块、拨块带动下阀芯转动,进而便可控制支管的开合。根据指针配合刻度便可获知下阀芯的实时位置,工作人员可以很直观的获知支管的开合情况,使用非常方便。

16、2、该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通过在主控杆和副控杆的末端均设置转把,可便于工作人员转动主控杆和副控杆。通过在主控杆和副控杆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指针,两个指针之间的角度与上阀芯、下阀芯的两个直边之间的角度相同,对应刻度,使工作人员能够清晰、直观的获知上阀芯、下阀芯的位置。

17、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管(2),所述阀体(1)的另外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管(3),所述阀体(1)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主控杆(4),所述阀体(1)的下部插接有副控杆(5),所述阀体(1)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刻度(7),所述主控杆(4)和副控杆(5)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指针(8),所述主控杆(4)在阀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上阀芯(9),所述副控杆(5)在阀体(1)内部的部分套接有下阀芯(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采用圆柱状结构,所述主管(2)位于阀体(1)的上半部分,所述支管(3)位于阀体(1)的下半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杆(4)和副控杆(5)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转把(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芯(9)和下阀芯(10)均采用弧形结构,所述上阀芯(9)和下阀芯(10)的弦长分别大于主管(2)和支管(3)的直径。p>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杆(4)和副控杆(5)上的两个指针(8)之间的角度与上阀芯(9)、下阀芯(10)的两个直边之间的角度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12)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副控杆(5)的顶端设置有内螺纹(13)且该内螺纹(13)与活动槽(12)顶部的外螺纹的圈数均为整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12)的开口处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副控杆(5)侧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约束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管(2),所述阀体(1)的另外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管(3),所述阀体(1)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主控杆(4),所述阀体(1)的下部插接有副控杆(5),所述阀体(1)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刻度(7),所述主控杆(4)和副控杆(5)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指针(8),所述主控杆(4)在阀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上阀芯(9),所述副控杆(5)在阀体(1)内部的部分套接有下阀芯(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采用圆柱状结构,所述主管(2)位于阀体(1)的上半部分,所述支管(3)位于阀体(1)的下半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量可调的分合流液控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杆(4)和副控杆(5)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转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芬麦俊鹏林秋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安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