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8937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15
本申请公开一种复合生产线,包括:第一挤出机、与第一挤出机并排设置的第二挤出机以及复合模具,第一挤出机包括具有第一杆体和第一螺纹的第一挤出螺杆,第一杆体包括第一加料段、第一压缩段以及自前向后彼此交替设置的多个第一均化分段和多个第一屏障分段;第二挤出机包括具有第二杆体和第二螺纹的第二挤出螺杆,第二杆体包括第二加料段、第二压缩段、多个第二均化分段、第二屏障分段和混炼分段;第一挤出螺杆和第二挤出螺杆的压缩比均为2.5~4.0;复合生产线具有复合模具与第一挤出机或者第二挤出机相流体连通的单一挤出模式以及复合模具挤出同时与第一挤出机和第二挤出机相流体连通的复合挤出模式;本申请挤出产量高,降低能耗,提高产品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塑料挤出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生产线


技术介绍

1、由于tpu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环保性能等特点,牙套一般都采用tpu,tpu牙套的生产是基于tpu颗粒料的基础上,经挤出、压延、冷却、收卷等工艺制得的一种片材。petg制品透明度高,抗冲击性能优异,具有优秀的耐候性,保持产品的坚韧性,petg材料也可以应用于牙套,这两种材料与人体接触无不良反应,因此可以用于制作牙套。目前国内大部分的tpu牙套挤出设备,在tpu和petg颗粒挤出生产的过程中存在塑化效果不好、挤出产量低等的问题,且生产工艺落后、耗材、耗费人工,不适合高产、低能耗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生产线。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生产线,包括:

3、第一挤出机,包括第一挤出螺杆,所述的第一挤出螺杆包括自前向后延伸的第一杆体和沿所述的第一杆体螺旋延伸的第一螺纹,所述的第一杆体自前向后依次为第一加料段、第一压缩段、第一均化段,所述的第一均化段包括多个第一均化分段和多个第一屏障分段,所述的多个第一均化分段与所述的多个第一屏障分段沿自前向后的方向彼此交替设置,所述的第一螺纹分布在所述的第一加料段、第一压缩段和多个第一均化分段上,所述的第一挤出螺杆的压缩比为2.5~4.0;

4、第二挤出机,与所述的第一挤出机并排设置,所述的第二挤出机包括第二挤出螺杆,所述的第二挤出螺杆包括自前向后延伸的第二杆体和沿所述的第二杆体螺旋延伸的第二螺纹,所述的第二杆体自前向后依次为第二加料段、第二压缩段和第二均化段,所述的第二均化段包括多个第二均化分段、第二屏障分段和混炼分段,所述的第二屏障分段布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均化分段之间,所述的混炼分段布置在所述的第二杆体的末尾,所述的第二螺纹分布在所述的第二加料段、第二压缩段和所述的第二均化分段上,所述的第二螺纹在所述的压缩段上开设有液相槽,所述的液相槽的槽宽自前向后逐渐增大,所述的第二挤出螺杆的压缩比为2.5~4.0;以及

5、复合模具,同时与所述的第一挤出机和所述的第二挤出机连接;

6、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具有单一挤出模式和复合挤出模式,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处于单一挤出模式时,所述的复合模具与所述的第一挤出机或者所述的第二挤出机相流体连通;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处于复合挤出模式时,所述的复合模具挤出同时与所述的第一挤出机和所述的第二挤出机相流体连通。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底径自前向后逐渐增大,所述的第一加料段的底径自前向后均等,且与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最小底径相等;连接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第一均化分段的底径自前向后均等,且与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最大底径相等,布置在所述的第一杆体的末尾的第一均化分段的底径小于连接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第一均化分段的底径。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挤出螺杆具有三个第一均化分段和两个第一屏障分段,两个所述的第一屏障分段的长度一致,三个所述的第一均化分段的长度自前向后逐渐减小,且各个所述的第一均化分段的长度大于各个所述的第一屏障分段的长度;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长度大于第一加料段的长度,所述的第一加料段的长度大于第一均化分段的长度。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各个所述的第一屏障分段上开设有螺旋延伸的多个第一料槽。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螺纹在所述的第一杆体上等螺距布置。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压缩段的底径自前向后逐渐增大,所述的液相槽的槽深不变,所述的第二加料段的底径自前向后均等,且与所述的第二压缩段的最小底径相等;各个所述的第二均化分段的底径自前向后均等,且与所述的第二压缩段的最大底径相等。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挤出螺杆具有两个第二均化分段、一个第二屏障分段和混炼段,所述的第二均化分段的长度自前向后逐渐减小,所述的第二屏障分段和混炼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均化分段,所述的第二压缩段的长度大于第二加料段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加料段的长度大于第二均化分段的长度。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屏障分段上开设有螺旋延伸的多个第二料槽,所述的混炼段上布置有若干个混炼部。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二螺纹在所述的第二杆体上等螺距布置。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复合模具具有挤出口以及与所述的挤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熔体流道和第二熔体流道,所述的第一挤出机与所述的第一熔体流道连接,所述的第二挤出机与所述的第二熔体流道连接。

16、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

17、本申请的复合生产线的两台挤出机塑化效果好、挤出产量高,适合高产出的市场需求;两台挤出机与复合模具连通,能够生产物料单一的片材或者生产多种物料复合的片材,降低能耗,提高产品的多样性和生产线的适配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底径自前向后逐渐增大,所述的第一加料段的底径自前向后均等,且与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最小底径相等;连接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第一均化分段的底径自前向后均等,且与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最大底径相等,布置在所述的第一杆体的末尾的第一均化分段的底径小于连接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第一均化分段的底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挤出螺杆具有三个第一均化分段和两个第一屏障分段,两个所述的第一屏障分段的长度一致,三个所述的第一均化分段的长度自前向后逐渐减小,且各个所述的第一均化分段的长度大于各个所述的第一屏障分段的长度;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长度大于第一加料段的长度,所述的第一加料段的长度大于第一均化分段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的第一屏障分段上开设有螺旋延伸的多个第一料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螺纹在所述的第一杆体上等螺距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压缩段的底径自前向后逐渐增大,所述的液相槽的槽深不变,所述的第二加料段的底径自前向后均等,且与所述的第二压缩段的最小底径相等;各个所述的第二均化分段的底径自前向后均等,且与所述的第二压缩段的最大底径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挤出螺杆具有两个第二均化分段、一个第二屏障分段和混炼段,所述的第二均化分段的长度自前向后逐渐减小,所述的第二屏障分段和混炼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二均化分段,所述的第二压缩段的长度大于第二加料段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加料段的长度大于第二均化分段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屏障分段上开设有螺旋延伸的多个第二料槽,所述的混炼段上布置有若干个混炼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螺纹在所述的第二杆体上等螺距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模具具有挤出口以及与所述的挤出口流体连通的第一熔体流道和第二熔体流道,所述的第一挤出机与所述的第一熔体流道连接,所述的第二挤出机与所述的第二熔体流道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底径自前向后逐渐增大,所述的第一加料段的底径自前向后均等,且与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最小底径相等;连接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第一均化分段的底径自前向后均等,且与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最大底径相等,布置在所述的第一杆体的末尾的第一均化分段的底径小于连接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第一均化分段的底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挤出螺杆具有三个第一均化分段和两个第一屏障分段,两个所述的第一屏障分段的长度一致,三个所述的第一均化分段的长度自前向后逐渐减小,且各个所述的第一均化分段的长度大于各个所述的第一屏障分段的长度;所述的第一压缩段的长度大于第一加料段的长度,所述的第一加料段的长度大于第一均化分段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的第一屏障分段上开设有螺旋延伸的多个第一料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螺纹在所述的第一杆体上等螺距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生产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潮杨乐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纬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