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8738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1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包括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的接合与断开能够控制接触器的通断,其中,动触头组件包括:触头部分,包括位于两侧的触头;动簧部分,包括推动杆、下楔块、斜簧片和上楔块,下楔块、斜簧片和上楔块依据堆叠后与推动杆套接,并通过下楔块和上楔块夹持斜簧片使得斜簧片在初始位置时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铁芯部分,包括动铁芯,动铁芯与推动杆套接;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接合时,推动杆带动斜簧片的一端先与触头部分一侧的触头下表面接触,随后斜簧片转动到水平位置,与触头部分的另一侧触头下表面接触。本技术能实现毫秒级别的分时通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器


技术介绍

1、新能源行业兴起也推动了相关从业者对低压电器的电弧原理的研究,ast和asd技术的提出也对接触器本体分时机构提出了较高要求。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常用结构是桥式簧片在电磁机构的推动下实现闭合,由接触器零件精度以及装配限位保证两端触点同时闭合(闭合时差约几十到几百微秒),然而上述两种电子灭弧技术方案中电容充放电间隔要求毫秒级才能正常实现功能;依靠接触器本体的结构差异实现分时接触是不可靠的。

2、例如专利号为cn112563078a的一种直流接触器触头组件所述结构,采用单侧银点的结构实现双触点先后闭合,该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单侧拉弧减少触头烧蚀,也有分时效果,但是接通时间差依旧不能够满足电子灭弧技术所需的分时时间。例如专利号为cn216980464u的直流接触器,通过单侧触头弹簧牵引以及簧片转动结构实现了簧片两侧分时通断,但是机构零部件杂多,触头接通容易出现接触震荡,导致灭弧电路误触发。

3、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分时通断的触头系统及其接触器,通过簧片斜置的结构实现触点间的分时通断,通过理论计算可以达到电子灭弧技术所需的分时时间,该结构可为分时电子灭弧技术提供本体结构的技术方案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如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接触器,能够实现毫秒级别的分时通断。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接触器的实施例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接触器,包括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所述静触头组件和所述动触头组件的接合与断开能够控制所述接触器的通断,其中,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

4、触头部分,包括位于两侧的触头;

5、动簧部分,包括推动杆、下楔块、斜簧片和上楔块,所述下楔块、所述斜簧片和所述上楔块依据堆叠后与所述推动杆套接,并通过所述下楔块和所述上楔块夹持所述斜簧片使得所述斜簧片在初始位置时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6、铁芯部分,包括动铁芯,位于所述下楔块之下,所述动铁芯与所述推动杆套接;

7、所述静触头组件和所述动触头组件接合时,所述动铁芯向下运动,推动杆带动所述斜簧片的一端先与所述触头部分一侧的触头下表面接触,随后所述斜簧片转动到水平位置,与所述触头部分的另一侧触头下表面接触。

8、进一步地,所述触头的下表面为弧面。

9、优选地,所述弧面为球面回转体。

10、进一步地,所述触头包括触头主体部分和触头肩部,所述触头肩部设置于对应的触头的下端,所述触头肩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触头主体部分的下表面的面积,所述触头肩部的下表面即为所述触头的下表面。

11、优选地,所述触头肩部的厚度为1mm到2mm。

12、进一步地,所述斜簧片两端有圆倒角。

13、进一步地,所述动簧部分还包括第一弹性体和第一卡簧,所述推动杆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轴肩、第二轴肩和第三轴肩,所述第一轴肩与所述第一弹性体套接,所述第一弹性体上端与所述下楔块的下沉孔卡位套接,所述下楔块、所述斜簧片以及所述上楔块依次堆叠后与所述推动杆套接于所述第二轴肩处,所述第一卡簧与所述第三轴肩卡固并通过压缩第一弹性体将所述下楔块、所述斜簧片以及所述上楔块紧密贴合于所述推动杆上。

14、进一步地,所述上楔块包括限位叉,所述下楔块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叉与所述限位柱上下滑动套接,使所述下楔块、所述斜簧片和所述上楔块相对径向固定,且可绕所述推动杆自由转动。

15、进一步地,所述下楔块、所述斜簧片以及所述上楔块中用于容纳所述推动杆的孔均为斜孔。

16、优选地,所述斜孔为2°~6°。

17、优选地,所述斜孔内径r≥1.1s×sinθ,其中s为所述斜簧片厚度,θ为初始位置所述斜簧片的倾斜角度。

18、进一步地,所述下楔块的第一厚边和所述上楔块的第二厚边错位放置。

19、进一步地,所述铁芯部分还包括第二弹性体、滑片、导磁筒、第二卡簧、线架和金属杯,所述第二弹性体和所述动铁芯紧密贴合于所述推动杆上,且所述动铁芯(32)在所述第二弹性(31)体的压缩下能沿所述推动杆(21)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卡簧设置于所述推动杆下端用于限位所述动铁芯的下缘所在位置,所述滑片套设在所述动铁芯外部,所述导磁筒套设在所述滑片外部,所述线架套设在所述导磁筒外部且置于所述金属杯内部,所述线架位于所述导磁筒上缘处设置有线架凸板,用于限位所述导磁筒上缘所在位置,以及将所述滑片上缘设置的折弯部卡在所述线架凸板与所述导磁筒上缘之间从而固定所述滑片,所述线架侧壁通过所述导磁筒挤压所述滑片,使所述滑片在所述导磁筒中上下运动时保持稳定,所述导磁筒下缘比所述线架下缘突出,使得所述导磁筒下缘与所述金属杯接触,且所述线架下缘悬空。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楔块和下楔块夹持斜簧片的结构使得斜簧片在初始位置具有一个稳定的倾斜角度,在动簧部分运动过程中,斜簧片的一端先与某侧触头接触,随后第一弹性体压缩,斜簧片转动到水平位置,与另一侧触头接触,以此实现了接触器分时时间稳定可控。该结构可实现毫秒级别的分时通断,满足电子灭弧电路所需的通断时间间隔,而且各部件结合紧凑可靠,分时通断接触器的稳定性好、一致性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器,包括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所述静触头组件和所述动触头组件的接合与断开能够控制所述接触器的通断,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的下表面(11)为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为球面回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包括触头主体部分和触头肩部(12),所述触头肩部(12)设置于对应的触头的下端,所述触头肩部(12)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触头主体部分的下表面的面积,所述触头肩部(12)的下表面即为所述触头的下表面(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肩部(12)的厚度为1mm到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簧片(24)两端(242)有圆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部分(2)还包括第一弹性体(22)和第一卡簧(26),所述推动杆(21)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轴肩(211)、第二轴肩(212)和第三轴肩(213),所述第一轴肩(211)与所述第一弹性体(22)套接,所述第一弹性体(22)上端与所述下楔块(23)的下沉孔(233)卡位套接,所述下楔块(23)、所述斜簧片(24)以及所述上楔块(25)依次堆叠后与所述推动杆(21)套接于所述第二轴肩(212)处,所述第一卡簧(26)与所述第三轴肩(213)卡固并通过压缩第一弹性体(22)体将所述下楔块(23)、所述斜簧片(24)以及所述上楔块(25)紧密贴合于所述推动杆(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楔块(25)包括限位叉(253),所述下楔块(23)包括限位柱(234),所述限位叉(253)与所述限位柱(234)上下滑动套接,使所述下楔块(23)、所述斜簧片(24)和所述上楔块(25)相对径向固定,且可绕所述推动杆(21)自由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楔块(23)、所述斜簧片(24)以及所述上楔块(25)中用于容纳所述推动杆(21)的孔均为斜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孔为2°~6°。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孔内径r≥1.1s×sinθ,其中s为所述斜簧片(24)厚度,θ为初始位置所述斜簧片(24)的倾斜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楔块(23)的第一厚边(231)和所述上楔块(25)的第二厚边(252)错位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部分(3)还包括第二弹性体(31)、滑片(33)、导磁筒(34)、第二卡簧(35)、线架(36)和金属杯(37),所述第二弹性体(31)体和所述动铁芯(32)紧密贴合于所述推动杆(21)上,且所述动铁芯(32)在所述第二弹性体(31)体的压缩下能沿所述推动杆(21)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卡簧(35)设置于所述推动杆(21)下端用于限位所述动铁芯(32)的下缘所在位置,所述滑片(33)套设在所述动铁芯(32)外部,所述导磁筒(34)套设在所述滑片(33)外部,所述线架(36)套设在所述导磁筒(34)外部且置于所述金属杯(37)内部,所述线架位于所述导磁筒(34)上缘处设置有线架凸板(351),用于限位所述导磁筒(34)上缘所在位置,以及将所述滑片(33)上缘设置的折弯部卡在所述线架凸板(351)与所述导磁筒(34)上缘之间从而固定所述滑片(33),所述线架(36)侧壁通过所述导磁筒(34)挤压所述滑片(33),使所述滑片(33)在所述导磁筒(34)中上下运动时保持稳定,所述导磁筒(34)下缘比所述线架(36)下缘突出,使得所述导磁筒(34)下缘与所述金属杯(37)接触,且所述线架(36)下缘悬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包括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组件,所述静触头组件和所述动触头组件的接合与断开能够控制所述接触器的通断,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的下表面(11)为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为球面回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包括触头主体部分和触头肩部(12),所述触头肩部(12)设置于对应的触头的下端,所述触头肩部(12)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触头主体部分的下表面的面积,所述触头肩部(12)的下表面即为所述触头的下表面(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肩部(12)的厚度为1mm到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簧片(24)两端(242)有圆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部分(2)还包括第一弹性体(22)和第一卡簧(26),所述推动杆(21)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轴肩(211)、第二轴肩(212)和第三轴肩(213),所述第一轴肩(211)与所述第一弹性体(22)套接,所述第一弹性体(22)上端与所述下楔块(23)的下沉孔(233)卡位套接,所述下楔块(23)、所述斜簧片(24)以及所述上楔块(25)依次堆叠后与所述推动杆(21)套接于所述第二轴肩(212)处,所述第一卡簧(26)与所述第三轴肩(213)卡固并通过压缩第一弹性体(22)体将所述下楔块(23)、所述斜簧片(24)以及所述上楔块(25)紧密贴合于所述推动杆(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楔块(25)包括限位叉(253),所述下楔块(23)包括限位柱(234),所述限位叉(253)与所述限位柱(234)上下滑动套接,使所述下楔块(23)、所述斜簧片(24)和所述上楔块(25)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元登孙会超王剑飞姜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