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圆清洗装置及晶圆清洗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799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晶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晶圆清洗装置及晶圆清洗方法,装置包括底座、总支架、传输机构、抛光机构、出浆机构以及清洁机构,总支架固接于底座顶壁,传输机构、抛光机构、出浆机构以及清洁机构均设于总支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传动槽的间歇性运动,从而使晶圆本体在传输的过程中,可以停留在储料口下方、抛光盘下方一段时间,实现挤出板对储料腔内的研磨浆进行间歇性挤出至晶圆本体上,实现抛光盘下移对晶圆本体进行抛光操作,联动性高,设计巧妙,可自动去除研磨浆和碎屑,无需人工清洁,提高生产质量,节省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晶圆生产,具体涉及一种晶圆清洗装置及晶圆清洗方法


技术介绍

1、集成电路是指在一半导体基板上,利用氧化、蚀刻、扩散等方法,将众多电子电路组成各式二极管、晶体管等电子组件,做在一个微小面积上,以完成某一特定逻辑功能,达成预先设定好的电路功能要求的电路系统,而晶圆则是制作集成电路的基本原料,晶圆在进行生产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并在最后对其进行抛光处理。

2、而现有技术中,在对晶圆进行抛光处理后,晶圆的多个面会残留一些碎屑或者浆液,需要进行清洗,但目前都是人工取出进行手动清洗,浪费人力物力,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晶圆清洗装置及晶圆清洗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2、一种晶圆清洗装置,包括底座、总支架、传输机构、抛光机构、出浆机构以及清洁机构,总支架固接于底座顶壁,传输机构、抛光机构、出浆机构以及清洁机构均设于总支架上。

3、有益地,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传动条、第二传动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晶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总支架(2)、传输机构、抛光机构、出浆机构以及清洁机构,总支架(2)固接于底座(1)顶壁,传输机构、抛光机构、出浆机构以及清洁机构均设于总支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晶圆固定机构包括传送板(14)、转板(16)、第一楔形块(23)以及两个夹持机构,传送板(14)固接于传动软带(12)后壁,传送板(14)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5),转板(16)转动连接于第一凹槽(15)前壁,转板(16)上开设有第一通道(17),第一楔形块(23)固接于转板(16)底壁,夹持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片(20)、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总支架(2)、传输机构、抛光机构、出浆机构以及清洁机构,总支架(2)固接于底座(1)顶壁,传输机构、抛光机构、出浆机构以及清洁机构均设于总支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晶圆固定机构包括传送板(14)、转板(16)、第一楔形块(23)以及两个夹持机构,传送板(14)固接于传动软带(12)后壁,传送板(14)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5),转板(16)转动连接于第一凹槽(15)前壁,转板(16)上开设有第一通道(17),第一楔形块(23)固接于转板(16)底壁,夹持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片(20)、第一弹性件(21)以及夹持件(22),第一连接片(20)固接于转板(16)顶壁,夹持件(22)通过第一弹性件(21)和第一连接片(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晶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浆机构包括第一蜗轮(26)、蜗杆(27)、连接座(28)、第二蜗轮(29)、第二施力条(30)、延伸杆(31)、受力条(32)、挤出板(33)以及储料箱(34),第一蜗轮(26)固接于第一输出轴(4)上,储料箱(34)以及连接座(28)均固接于总支架(2)前壁,蜗杆(27)转动连接于连接座(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庆郭同健张海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