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连铸钢包的开浇方法技术_技高网

连铸钢包的开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6797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铸钢包的开浇方法,属于钢铁冶金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开浇方法基于一种连铸钢包的开浇装置实现,开浇装置包括钢包、中间包和长水口;开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开浇指令,降低钢包高度;开启滑动水口直至引流砂从长水口的下水口中流出,滑动水口的开度不超过1/2;当钢水流出2~5秒时,继续开启滑动水口至全开状态;进一步降低钢包的高度以使得长水口的下水口插入至中间包的液面以下;控制滑动水口的开度以使得中间包的液面高度保持在550~700mm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开浇方法对开浇过程的可控性更高,处置异常情况的灵敏性更高,能够在提高开浇成功率的同时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冶金领域,涉及一种连铸钢包的开浇方法


技术介绍

1、钢包浇铸钢坯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设置于钢包和中间包之间的滑动水口来控制钢水流量。目前的滑动水口机构一般采用上下两块开设有浇铸孔的滑板,上滑板固定,通过下滑板的移动改变钢水的流量。

2、目前钢包开浇时通常采用全开模式,即将滑动水口全部打开,通过引流砂的流动实现自动开浇。然而此种操作模式存在较高的事故风险,尤其是当引流砂出现异常烧结时,例如引流砂局部发生过度烧结使得其局部厚度增加,使得引流砂无法形成正常的线性流动。若此时依然采用全开模式开浇,为局部烧结的引流砂提供了较宽的通路,则可能会使得钢液从部分烧结的引流砂中提前流出钢包,甚至从滑动水口的滑板间泄露至外界,造成漏钢现象,引起严重的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铸钢包开浇方法,精细化控制开浇流程,以预防开浇事故的发生。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铸钢包的开浇方法,基于一种连铸钢包的开浇装置实现。

3、可选的,连铸钢包的开浇装置包括设置于回转台上的钢包,设置在钢包下方的中间包,以及连接钢包和中间包的长水口;长水口的上水口位于钢包内,长水口的下水口连通至中间包内,在上水口和下水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钢水流量的开度的滑动水口,引流砂置于长水口的上水口中以在滑动水口开启时引导钢水流动。

4、可选的,中间包的底部设置有稳流器,稳流器为顶部敞口的渐扩形结构。

5、可选的,滑动水口包括彼此滑动的上滑板和下滑板,通过移动上滑板和下滑板来控制滑动水口的开度,其中,下滑板的一侧设置有事故液压阀。

6、连铸钢包的开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s1:基于开浇指令,降低钢包高度以减小长水口的下水口至中间包的液面的距离,直至长水口的下水口至中间包的液面的距离为100~150mm之间;

8、步骤s11:调整回转台的旋转角度,以使得长水口的下水口竖直地对准稳流器的中心。

9、步骤s2:开启滑动水口直至引流砂从长水口的下水口中流出,滑动水口的开度不超过1/2;

10、步骤s3:当钢水流出2~5秒时,继续开启滑动水口至全开状态;

11、步骤s31:若滑动水口成功开启至全开状态,当中间包内的钢水液面高度达到中间包的深度的1/2时,对滑动水口进行试滑操作,试滑操作为将滑动水口由全开状态关闭至全闭状态,而后再次开启至全开状态;

12、步骤s32:若滑动水口半开时引流砂和/或钢水没有正常流出,则对钢包执行引流操作。

13、步骤s4:进一步降低钢包的高度以使得长水口的下水口插入至中间包的液面以下;

14、步骤s41:若滑动水口保持全开状态5分钟后,中间包内的钢水液面持续下降,则对钢包执行引流操作。

15、引流操作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事故液压阀完全拉开长水口的下滑板,若钢水仍然无法成功流出,则取下长水口观察钢水流动情况,若无改善,则清理长水口,优选采用烧氧管对长水口进行烧氧挽救操作。

16、步骤s5:控制滑动水口的开度以使得中间包的液面高度保持在550~700mm之间。

17、当中间包的液面低于550mm时,逐渐增加滑动水口的开度直至中间包的液面高度保持在550~700mm之间;当中间包的液面高于700mm时,逐渐减小滑动水口的开度直至中间包的液面高度保持在550~700mm之间。

18、可选的,当钢包内的钢水浇完之前,观察长水口的下水口的出流情况,若发现下渣现象,立即关闭滑动水口,5~30秒后再开启滑动水口,直至钢包内的钢水完全流入中间包中。

19、进一步可选的,钢包内的钢水完浇完之前和浇完之时,中间包内的液面至少不低于600mm。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1、由于引流砂在钢包底部(即长水口的上水口)中的堆积情况是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的,通常只能通过观察其从下水口的流出情况来是否处于正常开浇状态,若全开长水口,当操作人员观测到异常烧结的引流砂混着钢水同时从长水口的下水口流出时,此时再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已经具有严重的滞后性,甚至此时已经发生了钢水泄露情况。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连铸钢包的开浇方法采取提出半流开浇模式,先将长水口开启至开度为1/2以进行引流砂的试流,待引流砂和钢液正常流出之后再将长水口开启至全开状态。

22、相较于普遍使用的全开自动开浇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开浇方法对于引流砂的状态控制更严格,引流砂只有在正常的线性流动状态下才能够成功通过开度为1/2的长水口,即使出现引流砂的异常烧结时,也能够避免大量异常状态的引流砂携带钢水流出长水口,避免造成严重的事故后果。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开浇方法对开浇过程的可控性更高,处置异常情况的灵敏性更高,能够在提高开浇成功率的同时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23、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铸钢包的开浇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基于开浇指令,降低所述钢包(1)高度以减小所述长水口(4)的下水口至所述中间包(3)的液面的距离,直至所述长水口(4)的下水口至所述中间包(3)的液面的距离为100~15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包(3)的底部设置有稳流器(31),所述稳流器(31)为顶部敞口的盆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包(1)设置于回转台(2)上;在所述步骤1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水口(5)包括彼此滑动的上滑板(51)和下滑板(52),通过移动所述上滑板(51)和所述下滑板(52)来控制所述滑动水口(5)的开度,其中,所述下滑板(52)的一侧设置有事故液压阀(5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钢包(1)内的钢水浇完之前,观察所述长水口(4)的下水口的出流情况,若发现下渣现象,立即关闭所述滑动水口(5),5~30秒后再开启所述滑动水口(5),直至所述钢包(1)内的钢水完全流入所述中间包(3)中。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包(1)内的钢水完浇完之前和浇完之时,所述中间包(3)内的液面至少不低于600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钢包的开浇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基于开浇指令,降低所述钢包(1)高度以减小所述长水口(4)的下水口至所述中间包(3)的液面的距离,直至所述长水口(4)的下水口至所述中间包(3)的液面的距离为100~15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包(3)的底部设置有稳流器(31),所述稳流器(31)为顶部敞口的盆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包(1)设置于回转台(2)上;在所述步骤1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水口(5)包括彼此滑动的上滑板(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令文杨超刘剑余杰胡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