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7783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航空器推进系统设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包括:短舱、气动桨叶、气动桨榖、气动轴套、气动轴套连杆、气动推力轴承、气动单向轴承、电机、电机固定架、电动丝杆、光轴、液动单向轴承、液动推力轴承、液动轴套连杆、液动轴套、液动桨毂、液动桨叶、减速齿轮组。电机整体可以在短舱内的丝杆上沿短舱的轴向运动,进而改变发动机与桨盘之间的相对位置以调整桨叶与短舱轴向之间的角度,并通过发动机短舱外壁开口存放折叠后的桨叶,以达到更优异的气动和水动阻力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跨介质无人机在不同工况下主动选择最合适的螺旋桨,最大限度降低了两种主要工况下的流体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器推进系统设计,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


技术介绍

1、能够实现空中飞行和水下巡航以及两种介质间无缝过渡的无人飞行器日益受到重视,一些常用现有方案包括多旋翼方案,利用多旋翼的大升力特性实现垂直起降和水中沉浮,但载荷能力、飞行效率和速度相对固定翼飞机不具优势;固定翼跨介质飞行器具有航程更远,载荷更大和飞行速度更高的潜在优势。

2、在固定翼跨介质飞行器系统研究的过程中,其推进系统的设计对于飞行器的整体效率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在不同介质工况下,针对单一介质设计安装的推进系统无法始终保持高推进效率。一般地,中小型跨介质飞行器一般都配备至少两套推进系统以满足水下、空中两种介质中的推进需求。但是受到双动力系统重量大,系统复杂,两套推进系统只能在单介质条件下工作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确定的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所述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包括:

3、短舱,所述短舱上通过气动推力轴承安装有液动轴套;

4、所述短舱一侧连接有气动桨榖,所述气动桨榖上通过铰链铰接有气动桨叶,且所述气动桨榖一侧设置有气动输出轴,所述气动输出轴与气动桨毂之间通过气动单向轴承连接并且插入气动轴套内;

5、所述气动轴套的耳片上铰接有气动轴套连杆,所述气动轴套连杆的另一端与气动桨叶上的铰链相连

6、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还包括:

7、液动输出轴与液动桨毂,二者之间通过液动单向轴承连接并插入液动轴套内,所述液动桨毂上铰链连接有液动桨叶,所述液动轴套的耳片上铰接有液动轴套连杆,所述液动轴套连杆的一端与液动桨叶上的铰链相连;

8、所述短舱前后两侧分别通过丝杆电机与丝杆轴承固定设置有丝杆;

9、所述液动轴套通过液动推力轴承安装在短舱后部。

10、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短舱内部设置有电机固定环,所述电机固定环上设置有盘式电机,所述盘式电机的前后输出轴分别通过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连接气动输出轴与减速齿轮组;

11、所述减速齿轮组的输出端设置液动输出轴;

12、所述电机固定环上开设有两个滑槽,并设置有光轴,且所述盘式电机及电机固定环在光轴上沿短舱向上滑动;

13、电机固定环与一个丝杆滑块固接,用于使电机固定环沿着丝杆在短舱向上移动。

14、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丝杆两端分别通过丝杆电机与丝杆轴承固定在短舱的前后两侧。

15、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速齿轮组内包含一组行星齿轮组,所述丝杆电机输出至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所述液动输出轴连接行星架,齿圈固定作为减速组壳体。

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7、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紧凑、高效的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兼顾了推进效率与整流外形,可用于中小型跨介质飞行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舱(107)内部设置有电机固定环(124),所述电机固定环(124)上设置有盘式电机(113),所述盘式电机(113)的前后输出轴分别通过第一联轴器(112)和第二联轴器(114)连接气动输出轴(108)与减速齿轮组(1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110)两端分别通过丝杆电机(109)与丝杆轴承(111)固定在短舱(107)的前后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齿轮组(115)内包含一组行星齿轮组,所述丝杆电机(109)输出至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所述液动输出轴(123)连接行星架,齿圈固定作为减速组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单电机跨介质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舱(107)内部设置有电机固定环(124),所述电机固定环(124)上设置有盘式电机(113),所述盘式电机(113)的前后输出轴分别通过第一联轴器(112)和第二联轴器(1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吉昕曹润桢宋文滨祁洋韩铠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