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67344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施工导墙;步骤二、安装模板底框;步骤三、固定模板底框;步骤四、安装剪力墙劲性板;步骤五、安装剪力墙模板及支撑结构:模板安装、对拉撑安装、右侧支撑安装、左侧拉撑安装;步骤六、剪力墙浇筑与养护:在剪力墙浇筑空腔内浇筑剪力墙混凝土、利用剪力墙模板内设的养护管道进行养护。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导墙本体与底座安装模板底框,利用拉与撑结合的方式固定剪力墙模板,利用组合成型的螺杆安装形成对撑与内撑,实现了超厚混凝土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的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施工,适用于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施工。


技术介绍

1、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该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高支模施工存在较大难度。在剪力墙混凝土浇筑之前,通常应当根据剪力墙结构的轴线制作的导墙,将制作完成的大模板固定在导墙上并使用塑料薄膜等材料将缝隙封严,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产生漏浆问题,但是,该节点处仍容易成为剪力墙施工工艺控制的难点,且导墙与新筑剪力墙连接处易成为结构薄弱点。另外,在倾斜混凝土剪力墙施工过程中,由于剪力墙两侧的大模板处于不平衡受力状态,容易由于模板固定不牢靠造成模板的移位、垮塌。

2、因此,亟待一种支模固定可靠的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00、施工导墙:

4、在底板施工时,根据剪力墙结构的轴线制作形成导墙;

5、s10、安装模板底框:

6、沿导墙四周安装用于固定剪力墙模板底部的模板底框;

7、其中,模板底框为框架结构,模板底框与导墙间具有匹配剪力墙模板空隙;

8、s20、固定模板底框;

9、将模板底框与底板锚固连接;

10、s30、安装剪力墙劲性板:

11、劲性板纵横向呈间隔布置,利用连接杆将相邻劲性板连接;

12、s40、安装剪力墙模板及支撑结构:

13、s41、模板安装:

14、将剪力墙的两侧模板吊装就位,模板底部伸入模板底框的预留空腔内;

15、s42、对拉撑安装:

16、分别利用间隔布置的背楞、圆管、山型卡、螺杆将两侧模板进行对拉固定;

17、s43、右侧支撑安装:

18、利用若干根撑杆支撑右侧模板,利用锚固在底板上的撑杆底座将撑杆的底部进行固定;

19、s44、左侧拉撑安装:

20、利用拉杆连接左侧模板与第三底座;

21、s50、剪力墙浇筑与养护:

22、s51、在剪力墙浇筑空腔内浇筑剪力墙混凝土;

23、s52、利用剪力墙模板内设的养护管道进行养护。

24、进一步地,s10步骤中,模板底框包括位于导墙左侧与底板交界处的左下横楞、导墙左侧顶部的左上横楞,左下横楞与左上横楞平行布置,左下横楞与左上横楞间布置间隔的左竖楞;

25、在本导墙右侧,布置位于导墙右侧与底板交界处的右下横楞、导墙右侧顶部的右上横楞,右下横楞与右上横楞平行布置,右下横楞与右上横楞间布置间隔的右竖楞;

26、在导墙边侧的侧板外围,分别具有连系左上横楞与右上横楞的上框架、连系左下横楞与右下横楞的下框架,下框架与侧板间具有限位块。

27、进一步地,s10步骤中,对于上述模板底框,左下横楞、左上横楞、左竖楞、右下横楞、右上横楞、右竖楞与导墙间均具有匹配剪力墙模板空隙。

28、进一步地,s20步骤中,下框架延伸至导墙右侧,利用第一底座将其压固在底板上,并利用锚固杆将第一底座与底板锚固连接,下框架延伸至导墙左侧,利用第二底座和第三底座将其压固在底板上,并利用锚固杆将第二底座、第三底座与底板锚固连接。

29、进一步地,s30步骤中,与所述劲性板垂直的方向,与劲性板或连接杆连接间隔布置内螺杆,内螺杆的两端头均具有内套筒,两相对的内套筒即为剪力墙浇筑空腔的两边侧。

30、进一步地,s42步骤中,螺杆分为内螺杆与外螺杆,同一螺杆单元由一内螺杆与两外螺杆组成,内螺杆与外螺杆间由套筒连接;

31、在安装剪力墙劲性板时,已安装完成内螺杆与套筒;

32、在对拉撑安装时,将各外螺杆伸入各套筒内,组成完整的螺杆单元。

33、进一步地,s42步骤中,通过将螺杆本身作为模板对拉杆,同时利用内螺杆及内螺杆两侧抵在两侧模板的内侧面上的内套筒,形成模板的内支撑,用于替代传统的垫块内支撑;

34、在剪力墙施工完成后,将外螺杆拆卸,将内螺杆留在剪力墙内部作为永久结构,且内螺杆与劲性板或连接杆连接,以作为受力结构。

35、进一步地,s44步骤中,各第三底座间隔排列布置,各第三底座间由纵撑连接,各第三底座顶部均具有拉结点,左侧模板上具有若干上固定点、若干下固定点,利用拉杆将拉结点与固定点或下固定点连接。

36、进一步地,s52步骤中,模板内具有间隔布置的竖向管道,竖向管道贯穿模板上下,模板侧边的上端具有进水管,进水管连通每一竖向管道,在模板侧边的下端具有出水管,出水管同样连通每一竖向管道;

37、在超厚混凝土剪力墙浇筑时,利用进水管的进水口循环排入冷却水,冷却水流入每一竖向管道内并带走混凝土释放的水化热,并从出水管的出水口流出,以实现超厚混凝土剪力墙的内部养护。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9、1.本专利技术利用导墙本体与底座安装模板底框,利用模板底框安装剪力墙模板的底部,避免了利用导墙预留孔洞来进行模板对拉固定,防止导墙穿孔形成剪力墙根部的质量隐患。

40、2.本专利技术利用拉与撑结合的方式固定剪力墙模板,提高了模板的稳定性。

41、3.本专利技术通过组合成型的螺杆结构与安装方法,螺杆本身可作为模板对拉杆,同时,利用内螺杆及内螺杆两侧抵在两侧模板的内侧面上的内套筒,形成模板的内支撑,用于替代传统的垫块内支撑;另外,由于螺杆可拆卸,在剪力墙施工完成后,可将外螺杆拆卸,将内螺杆留在剪力墙内部作为永久结构,且内螺杆与劲性板或连接杆连接,故可作为受力结构考虑。

42、4.本专利技术利用模板内设管道进行冷却水循环散热养护,实现了超厚混凝土剪力墙的内部养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0步骤中,所述模板底框包括位于导墙(2)左侧与底板(1)交界处的左下横楞(16)、导墙(2)左侧顶部的左上横楞(17),左下横楞(16)与左上横楞(17)平行布置,左下横楞(16)与左上横楞(17)间布置间隔的左竖楞(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0步骤中,对于模板底框左下横楞(16)、左上横楞(17)、左竖楞(18)、右下横楞(24)、右上横楞(25)、右竖楞(23)与导墙(2)间均具有匹配剪力墙模板(3)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20步骤中,下框架(11)延伸至导墙(2)右侧,利用第一底座(5)将其压固在底板(1)上,并利用锚固杆(9)将第一底座(5)与底板(1)锚固连接,下框架(11)延伸至导墙(2)左侧,利用第二底座(6)和第三底座(7)将其压固在底板(1)上,并利用锚固杆(9)将第二底座(6)、第三底座(7)与底板(1)锚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30步骤中,与所述劲性板(32)垂直的方向,与劲性板(32)或连接杆(39)连接间隔布置内螺杆(37),内螺杆(37)的两端头均具有内套筒(36),两相对的内套筒(36)即为剪力墙浇筑空腔(4)的两边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2步骤中,螺杆(31)分为内螺杆(37)与外螺杆(38),同一螺杆(31)单元由一内螺杆(37)与两外螺杆(38)组成,内螺杆(37)与外螺杆(38)间由套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2步骤中,通过将螺杆(31)本身作为模板(3)的对拉杆(20),同时利用内螺杆(37)及内螺杆(37)两侧抵在两侧模板(3)的内侧面上的内套筒(36),形成模板(3)的内支撑,用于替代传统的垫块内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4步骤中,各第三底座(7)间隔排列布置,各第三底座(7)间由纵撑(15)连接,各第三底座(7)顶部均具有拉结点(8),左侧模板(3)上具有若干上固定点(22)、若干下固定点(21),利用拉杆(20)将拉结点(8)与固定点或下固定点(2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52步骤中,模板(3)内具有间隔布置的竖向管道(35),竖向管道(35)贯穿模板(3)上下,模板(3)侧边的上端具有进水管(33),进水管(33)连通每一竖向管道(35),在模板(3)侧边的下端具有出水管(40),出水管(40)同样连通每一竖向管道(35);

...

【技术特征摘要】

1.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0步骤中,所述模板底框包括位于导墙(2)左侧与底板(1)交界处的左下横楞(16)、导墙(2)左侧顶部的左上横楞(17),左下横楞(16)与左上横楞(17)平行布置,左下横楞(16)与左上横楞(17)间布置间隔的左竖楞(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0步骤中,对于模板底框左下横楞(16)、左上横楞(17)、左竖楞(18)、右下横楞(24)、右上横楞(25)、右竖楞(23)与导墙(2)间均具有匹配剪力墙模板(3)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20步骤中,下框架(11)延伸至导墙(2)右侧,利用第一底座(5)将其压固在底板(1)上,并利用锚固杆(9)将第一底座(5)与底板(1)锚固连接,下框架(11)延伸至导墙(2)左侧,利用第二底座(6)和第三底座(7)将其压固在底板(1)上,并利用锚固杆(9)将第二底座(6)、第三底座(7)与底板(1)锚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超厚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30步骤中,与所述劲性板(32)垂直的方向,与劲性板(32)或连接杆(39)连接间隔布置内螺杆(37),内螺杆(37)的两端头均具有内套筒(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国强张信波狄丽萍杨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