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鼓单元及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5368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30
本申请涉及一种鼓单元和处理盒,鼓单元包括感光鼓和联轴器,联轴器设置于感光鼓的端部,用于与成像设备的鼓驱动单元接合;联轴器包括:驱动部和鼓连接部,驱动部能够与鼓驱动单元的活动件接合,以接收来自鼓驱动单元的驱动力,驱动部设置于鼓连接部,鼓连接部与感光鼓连接。在本申请中,驱动部与第一移动部件和/或第二移动部件接合,使得联轴器与鼓驱动单元的接合更加稳定,联轴器接收到的驱动力更加充足,不易出现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能够在处理盒中设置更多的旋转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打印耗材,尤其涉及一种鼓单元及处理盒


技术介绍

1、处理盒是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上的耗材。成像设备设置有驱动力传递单元,现有的驱动力传递单元包括驱动力传递组件和制动力施加组件,其中驱动力传递组件用于向处理盒传递驱动力,制动力施加组件能够向感光鼓施加载荷;对应的处理盒上设置有与驱动力传递组件接合的驱动力接收部以及与制动力施加组件接合的制动力接收部。

2、在成像设备的运作过程中,上述结构的处理盒由于接收制动力,易出现驱动力不足的问题,导致无法设置更多的旋转部件(如用于松散碳粉的搅拌架、与感光鼓接触的清洁部件等),甚至影响显影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鼓单元及处理盒,该鼓单元用于解决处理盒接收到的驱动力不足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鼓单元,包括感光鼓和联轴器,所述联轴器设置于所述感光鼓的端部,用于与成像设备的鼓驱动单元接合;所述联轴器包括:驱动部和鼓连接部,所述驱动部能够与所述鼓驱动单元的活动件接合,以接收来自所述鼓驱动单元的驱动力,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鼓连接部,所述鼓连接部与所述感光鼓连接。

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活动件包括第一移动部件和第二移动部件,所述驱动部包括壁部,所述壁部用于伸入所述第一移动部件和所述第二移动部件之间,通过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之间和/或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之间的摩擦接收来自所述鼓驱动单元的驱动力。

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壁部沿垂直所述联轴器轴向方向的截面呈完整环形或至少一个不完整环形。

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壁部的圆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向靠近所述鼓连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鼓驱动单元的接合部件抵接,和/或所述第三表面用于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抵接。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壁部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突部,所述第一突部设置有第一孔部,所述第一孔部用于容纳所述鼓驱动单元的中心柱。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突部的圆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缘部,所述第二凸缘部用于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抵接。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壁部在远离所述鼓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引导部,和/或所述第一突部在远离所述鼓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引导部。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活动件包括第一移动部件和第二移动部件,所述驱动部能够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部件抵接,通过来自所述第一移动部件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部件的推压作用接收来自所述鼓驱动单元的驱动力。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突部和第一耦接部,所述第一耦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突部的圆周面上,所述第一耦接部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用于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卡接。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突部和第二耦接部,所述第二耦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突部的圆周面上,所述第二耦接部具有抵接槽,所述抵接槽用于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抵接。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突部,所述第一突部设置有第一孔部,所述第一孔部用于容纳所述鼓驱动单元的中心柱;所述第一突部在远离所述鼓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引导部。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部包括作用部、活动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接合所述作用部和所述活动块;所述作用部包括连接突部和通孔,所述活动块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第一移动部件或所述第二移动部件能够伸入所述连接突部和所述活动块之间,所述连接突部和/或所述活动块能够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或所述第二移动部件抵接。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突部具有导向面和接收面,所述导向面为螺旋形,用于引导所述第一移动部件或所述第二移动部件伸入所述连接突部和所述活动块之间,所述接收面用于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或所述第二移动部件抵接。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作用部包括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所述连接突部和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一轴部和所述第二轴部之间;所述活动块与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周壁和/或所述第二轴部的内周壁抵接,所述活动块能够沿周向运动。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部包括定位件和接收件,所述接收件具有至少两个对称设置的接收部,接收部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沿轴线方向靠近所述卡合部的方向,所述接收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17、所述定位件具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位于所述接收部之间,所述第一凸块沿轴线方向远离所述卡合部时,所述卡合部之间的距离增大,所述卡合部能够位于所述鼓驱动单元的限位部和第二圆环部之间,以使所述接收部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部件抵接,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鼓连接部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接收件连接,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用于与处理盒上的引导块抵接;所述支撑件转动时,所述引导块引导所述支撑件朝向远离所述感光鼓的方向运动。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部的至少部分的表面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鼓连接部的表面的摩擦系数。

2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盒,包括上述所述的鼓单元。

21、在本申请中,驱动部与第一移动部件和/或第二移动部件接合,使得联轴器与鼓驱动单元的接合更加稳定,联轴器接收到的驱动力更加充足,不易出现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能够在耗材盒中设置更多的旋转部件。

22、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单元(24)包括感光鼓(241)和联轴器(30),所述联轴器(30)设置于所述感光鼓(241)的端部,用于与成像设备(10)的鼓驱动单元(180)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包括第一移动部件(104)和第二移动部件(108),所述驱动部(30a)包括壁部(31),所述壁部(31)用于伸入所述第一移动部件(104)和所述第二移动部件(108)之间,通过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104)之间和/或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108)之间的摩擦接收来自所述鼓驱动单元(180)的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31)沿垂直所述联轴器(30)轴向方向的截面呈完整环形或至少一个不完整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31)的圆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缘部(312),所述第一凸缘部(312)具有第一表面(312a)、第二表面(312b)和第三表面(312c),所述第二表面(312b)位于所述第一表面(312a)和所述第三表面(312c)之间,所述第一表面(312a)和所述第三表面(312c)向靠近所述鼓连接部(30b)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3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突部(32),所述第一突部(32)设置有第一孔部(321),所述第一孔部(321)用于容纳所述鼓驱动单元(180)的中心柱(10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部(32)的圆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缘部(323),所述第二凸缘部(323)用于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108)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31)在远离所述鼓连接部(30b)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引导部(311),和/或所述第一突部(32)在远离所述鼓连接部(30b)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引导部(3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包括第一移动部件(104)和第二移动部件(108),所述驱动部(30a)能够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104)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部件(108)抵接,通过来自所述第一移动部件(104)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部件(108)的推压作用接收来自所述鼓驱动单元(180)的驱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0a)包括第一突部(32)和第一耦接部(33),所述第一耦接部(33)设置于所述第一突部(32)的圆周面上,所述第一耦接部(33)具有开口部(334),所述开口部(334)用于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108)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0a)包括第一突部(32)和第二耦接部(34),所述第二耦接部(34)设置于所述第一突部(32)的圆周面上,所述第二耦接部(34)具有抵接槽(344),所述抵接槽(344)用于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108)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0a)包括第一突部(32),所述第一突部(32)设置有第一孔部(321),所述第一孔部(321)用于容纳所述鼓驱动单元(180)的中心柱(107);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0a)包括作用部(35)、活动块(36)和第一弹性件(37),所述第一弹性件(37)接合所述作用部(35)和所述活动块(36);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突部(353)具有导向面(353a)和接收面(353b),所述导向面(353a)为螺旋形,用于引导所述第一移动部件(104)或所述第二移动部件(108)伸入所述连接突部(353)和所述活动块(36)之间,所述接收面(353b)用于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104)或所述第二移动部件(108)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部(35)包括第一轴部(351)和第二轴部(352),所述连接突部(353)和所述通孔(355)位于所述第一轴部(351)和所述第二轴部(352)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0a)包括定位件(51)和接收件(53),所述接收件(53)具有至少两个对称设置的接收部(532),接收部(532)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533),沿轴线方向靠近所述卡合部(533)的方向,所述接收部(53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鼓连接部(30b)包括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单元(24)包括感光鼓(241)和联轴器(30),所述联轴器(30)设置于所述感光鼓(241)的端部,用于与成像设备(10)的鼓驱动单元(180)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包括第一移动部件(104)和第二移动部件(108),所述驱动部(30a)包括壁部(31),所述壁部(31)用于伸入所述第一移动部件(104)和所述第二移动部件(108)之间,通过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104)之间和/或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108)之间的摩擦接收来自所述鼓驱动单元(180)的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31)沿垂直所述联轴器(30)轴向方向的截面呈完整环形或至少一个不完整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31)的圆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缘部(312),所述第一凸缘部(312)具有第一表面(312a)、第二表面(312b)和第三表面(312c),所述第二表面(312b)位于所述第一表面(312a)和所述第三表面(312c)之间,所述第一表面(312a)和所述第三表面(312c)向靠近所述鼓连接部(30b)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3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突部(32),所述第一突部(32)设置有第一孔部(321),所述第一孔部(321)用于容纳所述鼓驱动单元(180)的中心柱(10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部(32)的圆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缘部(323),所述第二凸缘部(323)用于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108)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31)在远离所述鼓连接部(30b)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引导部(311),和/或所述第一突部(32)在远离所述鼓连接部(30b)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引导部(3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包括第一移动部件(104)和第二移动部件(108),所述驱动部(30a)能够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104)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部件(108)抵接,通过来自所述第一移动部件(104)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部件(108)的推压作用接收来自所述鼓驱动单元(180)的驱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0a)包括第一突部(32)和第一耦接部(33),所述第一耦接部(33)设置于所述第一突部(32)的圆周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寂鸣徐婧熹曾丽坤朱一静刘朝星赵文杰李颖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纳思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