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鼓单元及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741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1
本技术公开一种鼓单元,包括感光鼓和鼓联轴器,鼓联轴器设置于感光鼓一端,用于与成像设备的驱动传递单元配合以带动感光鼓旋转,驱动传递单元包括驱动力传递构件和制动力施加构件;其中,鼓联轴器包括驱动力接收部和按压部,驱动力接收部用于与驱动力传递构件接合以接收驱动力,按压部用于与制动力施加构件抵接,以按压制动力施加构件使其朝远离感光鼓的方向轴向移动,以消除制动力施加构件的制动力。一种处理盒,包括上述的鼓单元。本技术通过设置按压部使得制动力施加组件不在驱动传递单元接收驱动,使鼓联轴器不再接收制动力,解决了处理盒在运转时容易出现转动不稳定、容易发生异响、驱动力不足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成像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鼓单元及处理盒


技术介绍

1、处理盒是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上的耗材,现有的成像设备设置有驱动传递单元,该驱动传递单元通常包括驱动力传递组件和制动力施加组件,其中驱动力传递组件用于向处理盒传递驱动力,制动力施加组件用于向处理盒施加载荷;对应的处理盒上的感光鼓端部设置有联轴器,联轴器设置有与驱动力传递组件接合的驱动力接收部以及与制动力施加组件接合的制动力接收部。

2、在成像设备的运作过程中,上述结构的处理盒由于接收制动力,易出现驱动力不足的问题,导致无法设置更多的旋转部件(如用于松散碳粉的搅拌架、与感光鼓接触的清洁部件等),甚至影响显影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制动力施加组件是可相对驱动力传递组件运动的活动部件,这些部件需要与联轴器上的制动力接收部进行接合并随联轴器的转动来对其施加制动力,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异响,制动力传递不均匀等问题,不仅影响用户体验,也容易导致感光鼓的转动不稳定。

3、因此,需要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鼓单元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鼓单元,包括:

4、感光鼓和鼓联轴器,鼓联轴器设置于感光鼓一端,用于与成像设备的驱动传递单元配合以带动感光鼓旋转,驱动传递单元包括驱动力传递构件和制动力施加构件;

5、鼓联轴器包括:>

6、驱动力接收部,用于与驱动力传递构件接合以接收驱动力;以及

7、按压部,用于与制动力施加构件抵接,以按压制动力施加构件使其朝远离感光鼓的方向轴向移动,以消除制动力施加构件的制动力。

8、优选地,按压部具有抵接并按压制动力施加构件的按压面。

9、优选地,鼓联轴器还包括引导部,引导部用于引导制动力施加构件相对于驱动力传递构件移动,并使制动力施加构件移动至按压面。

10、优选地,引导部为沿鼓联轴器的旋转方向逐渐靠近感光鼓的的螺旋斜面。

11、优选地,鼓联轴器还包括遮挡部,遮挡部用于与制动力施加构件抵接,以防止驱动传递单元沿轴向进入鼓联轴器。

12、优选地,遮挡部、引导部、按压部沿鼓联轴器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

13、优选地,驱动力接收部、引导部、按压部和遮挡部均设有两个,两个驱动力接收部相对于鼓联轴器的轴线呈180°对称设置,两个引导部相对于鼓联轴器的轴线呈180°对称设置,两个按压部相对于鼓联轴器的轴线呈180°对称设置,两个遮挡部相对于鼓联轴器的轴线呈180°对称设置。

14、优选地,按压部上设置有抵接部,抵接部用于与制动力施加构件抵接,阻挡制动力施加构件相对于按压部朝鼓联轴器的转动方向移动。

15、优选地,鼓联轴器具有远离于感光鼓的顶面,在鼓联轴器的轴线上,顶面到按压面的距离为h,h≤3.60mm。

16、优选地,满足如下关系:2.80mm≤h≤3.60mm。

17、优选地,鼓单元还包括对感光鼓施加阻尼力的旋转阻尼器,旋转阻尼器连接在感光鼓上。

18、优选地,鼓联轴器还包括弹性件,驱动传递单元与鼓联轴器接合时,弹性件能够阻止驱动传递单元与鼓联轴器脱离。

19、优选地,在鼓联轴器轴线方向上,按压部与弹性件至少部分重叠。

2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上述的鼓单元。

21、本技术中的鼓单元和处理盒,通过设置按压部来抵接制动力施加组件,使得制动力施加组件整体轴向移动,不再接收成像设备的驱动力,从而消除制动力施加组件与鼓联轴器之间的制动力,鼓联轴器不再接收制动力,解决现有技术中处理盒因接收制动力而在运转时容易出现转动不稳定、打印机容易发生异响、驱动力不足等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具有抵接并按压所述制动力施加构件的按压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鼓联轴器还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制动力施加构件相对于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移动,并使制动力施加构件移动至所述按压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鼓联轴器的旋转方向逐渐靠近所述感光鼓的螺旋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鼓联轴器还包括遮挡部,所述遮挡部用于与所述制动力施加构件抵接,以防止所述驱动传递单元沿轴向进入所述鼓联轴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所述引导部、所述按压部沿所述鼓联轴器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接收部、所述引导部、所述按压部和所述遮挡部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驱动力接收部相对于所述鼓联轴器的轴线呈180°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引导部相对于所述鼓联轴器的轴线呈180°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按压部相对于所述鼓联轴器的轴线呈180°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遮挡部相对于所述鼓联轴器的轴线呈180°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上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用于与所述制动力施加构件抵接,阻挡所述制动力施加构件相对于所述按压部朝所述鼓联轴器的转动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鼓联轴器具有远离于所述感光鼓的顶面,在所述鼓联轴器的轴线上,所述顶面到所述按压面的距离为H,H≤3.6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满足如下关系:2.80mm≤H≤3.6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单元还包括对所述感光鼓施加阻尼力的旋转阻尼器,所述旋转阻尼器连接在所述感光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鼓联轴器还包括弹性件,所述驱动传递单元与所述鼓联轴器接合时,所述弹性件能够阻止所述驱动传递单元与所述鼓联轴器脱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鼓联轴器轴线方向上,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弹性件至少部分重叠。

14.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鼓单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具有抵接并按压所述制动力施加构件的按压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鼓联轴器还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制动力施加构件相对于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移动,并使制动力施加构件移动至所述按压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鼓联轴器的旋转方向逐渐靠近所述感光鼓的螺旋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鼓联轴器还包括遮挡部,所述遮挡部用于与所述制动力施加构件抵接,以防止所述驱动传递单元沿轴向进入所述鼓联轴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所述引导部、所述按压部沿所述鼓联轴器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接收部、所述引导部、所述按压部和所述遮挡部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驱动力接收部相对于所述鼓联轴器的轴线呈180°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引导部相对于所述鼓联轴器的轴线呈180°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按压部相对于所述鼓联轴器的轴线呈180°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遮挡部相对于所述鼓联轴器的轴线呈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天生苏罗发刘朝星赵子中武茹月陈永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纳思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