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液两相流的新型环形推进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4035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气液两相流的新型环形推进器结构,涉及气液两相流推进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水下推进器推进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推进器头部、推进器尾部、分气滤网和变流器,推进器头部一端设置有进液口,另一端和推进器尾部连接构成推进器主体,推进器尾部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推进器主体内部设置有变流器;推进器尾部的前段内部设置有分气滤网;推进器头部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和推进器尾部内侧连通;分气滤网将进气口的出口分成两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液体与高压气体的混合,在尾部喷出高能量的两相流,产生要比常规泵喷推进器更大的推力;由于不存在螺旋桨,空蚀现象的影响也大大下降,有效提高了推进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液两相流推进,具体为一种基于气液两相流的新型环形推进器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舰船航行速度的提升,传统水下推进装置的性能逐步降低,已成为了制约高性能舰船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水下推进器主要以螺旋桨为主,通过旋转螺旋桨将气体或者液体向后推动,以此给予自身向前的推力。其主要问题在于螺旋桨转动使水流产生旋转向后的运动产生推力,水流的运动方向与螺旋桨轴成一定倾角,水流的速度可以分解为一个向后的轴向速度和垂直于轴线的周向速度(该速度无法产生推力),使得螺旋桨对水的做功并不能完全转化为有效推力;当桨叶前部低压区的压力低于当地水的饱和蒸汽压时,水会气化成空泡,导致了推进效率的降低,同时也易对螺旋桨产生破坏,为了减小空化效应,螺旋桨的转速一般较低,影响了螺旋桨推力的提高,从而进一步限制了舰船航速的挺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提到的传统的水下推进器推进效率不高的问题,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液两相流的新型环形推进器结构。本专利技术利用液体与高压气体在混合腔室的充分混合,在尾部喷出具有高能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气液两相流的新型环形推进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进器头部(12)、推进器尾部(13)、分气滤网(5)和变流器(10),推进器头部(12)一端设置有进液口(1),另一端和推进器尾部(13)连接构成推进器主体,推进器尾部(13)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11);推进器主体内部同轴设置有变流器(10);推进器尾部(13)的前段内部同轴设置有分气滤网(5),分气滤网(5)直径大于变流器(10)最大直径;推进器头部(12)上设置有若干进气口(4),若干进气口(4)和推进器尾部(13)内侧连通;分气滤网(5)将进气口(4)的出口分成两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液两相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液两相流的新型环形推进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进器头部(12)、推进器尾部(13)、分气滤网(5)和变流器(10),推进器头部(12)一端设置有进液口(1),另一端和推进器尾部(13)连接构成推进器主体,推进器尾部(13)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11);推进器主体内部同轴设置有变流器(10);推进器尾部(13)的前段内部同轴设置有分气滤网(5),分气滤网(5)直径大于变流器(10)最大直径;推进器头部(12)上设置有若干进气口(4),若干进气口(4)和推进器尾部(13)内侧连通;分气滤网(5)将进气口(4)的出口分成两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液两相流的新型环形推进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主体内部的腔室呈梭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气液两相流的新型环形推进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器(10)呈梭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气液两相流的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鑫王超张烁彭新宇胡益明韩阳汪春辉赵大刚孙聪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