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水垢槽的发热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399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水垢槽的发热芯,属于加热装置,现有现有发热芯易被沉积的水垢堵塞造成爆炸,微量的水垢随蒸汽喷射出来后会沉积在清洁、消毒、去污的部位而降低清洁、消毒、去污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壳体的内部空间内设置发热体并在壳体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汽口,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水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汽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垢沉积在水垢槽中,避免堵塞进水口和出汽口而造成爆炸;使喷射出来的蒸汽洁净,避免携带水垢,保证清洁、消毒、去污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加热装置,具体是一种对水加热产生蒸汽用于清洁、消毒、去污用的带有水垢槽的发热芯
技术介绍
专利号为ZL02225164. 2、授权公告号为CN2543601Y的中国技术专利(下文 简称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蒸汽喷枪”技术方案,该专利文献1披露了一种“蒸汽发生 器”(下文统称“发热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号为ZL02248889.8、授权公告号为CN2573097Y的中国技术专利(下文简 称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蒸汽清洁机”技术方案,该专利文献2披露了一种“发热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结合实践及仔细分析上述两专利文献,可见二者所涉“发热芯”存在以下缺陷进 入发热芯中的水流经过汽化转化为蒸汽后,含在水中的杂质会成为水垢沉积在“发热芯”, 甚至会堵塞“发热芯”的进水口和出汽口迫使“发热芯”内部压力增大,造成爆炸危险,危 及人员安全;而且微量的水垢随蒸汽喷射出来后会沉积在清洁、消毒、去污的部位而降低清 洁、消毒、去污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发热芯易被沉积的 水垢堵塞造成爆炸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有水垢槽的发热芯。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 方案带有水垢槽的发热芯,其是在壳体的内部空间内设置发热体并在壳体上设置进水 口和出汽口,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水垢槽。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的壳体由一个筒状的上壳体和一个筒状的下壳体对接构 成,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汽口位于所述的上壳体的端面上,所述的水垢槽位于所述的下壳体 的端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壳体内具有一个连通所述进水口的引水管以及位于所述引 水管周围的上环壁;所述的发热体位于所述下壳体内并呈环壁状;所述的发热体伸入至所 述引水管与所述上环壁之间而在所述的引水管与发热体之间形成第一汽化腔,在所述的引 水管与所述的上环壁之间形成第二汽化腔,在所述上环壁、发热体的外周形成第三汽化腔; 所述的水垢槽位于所述的第三汽化腔内。所述的上壳体、下壳体通过设置于二者上的法兰 边连接成所述的壳体,在对应的法兰边之间置有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水垢槽,使得汽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垢沉积在水垢槽 中,避免堵塞进水口和出汽口而造成爆炸。2、通过设置汽化腔,使水垢槽避免来自进水口的水流直接冲刷而确保将水垢收纳 在水垢槽内。3、将壳体设置成分体结构,便于拆卸和清理水垢槽中的水垢。4、使喷射出来的蒸汽洁净,避免携带水垢,保证清洁、消毒、去污效果。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壳体,2-发热体,3-进水口,4-出汽口,5-第一汽化腔,6_第二 汽化腔,7-第三汽化腔,8-上壳体,9-下壳体,10-引水管,11-上环壁,12-电发热管,13-接 线端,14-法兰边,15-密封圈,16-水垢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带有水垢槽的发热芯,如图1所示,其是在壳体1的内部空间内设置 发热体2并在壳体1上设置进水口 3和出汽口 4,在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水垢槽16。使得 汽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垢沉积在水垢槽16中,避免堵塞进水口和出汽口而造成爆炸。尤其是 水垢槽16远离进水口 3和出汽口 4时,一侧避免进水口 3的水流和出汽口 4的汽流冲刷水 垢槽16导致水垢不能沉积在水垢槽内,二则避免水垢槽16内的水垢脱落堵塞进水口 3、出 汽口 4而造成爆炸。进一步的,壳体1由一个筒状的上壳体8和一个筒状的下壳体9对接构成,为分体 结构,便于拆卸和清理水垢槽中的水垢,进水口 3和出汽口 4位于上壳体8的端面上,位于 下壳体9的端面上。从而确保水垢槽16与进水口 3和出汽口 4保持较远的距离。上壳体8内具有一个连通进水口 3的引水管10以及位于引水管10周围的上环壁 11 ;发热体2位于下壳体9内并呈环壁状;发热体2伸入至引水管10与上环壁11之间而 在引水管10与发热体2之间形成第一汽化腔5,在引水管10与上环壁11之间形成第二汽 化腔6,在上环壁11、发热体2外周形成第三汽化腔7 ;水垢槽16位于第三汽化腔7内。由 此,使得第一汽化腔5、第二汽化腔6、第三汽化腔7呈环环相扣的结构布置,使在第一汽化 腔5受热转化成的水汽混合物呈迂回状依次进入第二汽化腔6、第三汽化腔7完全汽化后通 过出汽口 4排出,从而避免对水垢槽16的冲刷,确保水垢槽对水垢的收纳作用。而且,发热体2直接形成在下壳体9上,在发热体2的内部置有电发热管12,电发 热管12的接线端13引至下壳体9外以便与电源连接。上壳体8、下壳体9通过设置于二者 上的法兰边14连接成壳体,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在对应的法兰边14之间置有密封圈15,保 证壳体的密封性。本技术的带有水垢槽的发热芯,水从进水口进入,迂回的依次经过第一汽化 腔、第二汽化腔、第三汽化腔,使水完全汽化成为蒸汽经出汽口排出。由于其间水垢被水垢 槽收纳而可有效避免爆炸外,还能够保证蒸汽的洁净,避免将水垢喷射至清洁、消毒、去污 的部位,确保清洁、消毒、去污效果。权利要求带有水垢槽的发热芯,其是在壳体(1)的内部空间内设置发热体(2)并在壳体(1)上设置进水口(3)和出汽口(4),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水垢槽(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水垢槽的发热芯,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1)由一个筒状 的上壳体(8)和一个筒状的下壳体(9)对接构成,所述的进水口(3)和出汽口(4)位于所 述的上壳体(8)的端面上,所述的水垢槽(16)位于所述的下壳体(9)的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水垢槽的发热芯,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壳体(8)内具有一 个连通所述进水口⑶的引水管(10)以及位于所述引水管(10)周围的上环壁(11);所 述的发热体(2)位于所述下壳体(9)内并呈环壁状;所述的发热体(2)伸入至所述引水管(10)与所述上环壁(11)之间而在所述的引水管(10)与发热体(2)之间形成第一汽化腔 (5),在所述的引水管(10)与所述的上环壁(11)之间形成第二汽化腔(6),在所述上环壁(11)、发热体(2)的外周形成第三汽化腔(7);所述的水垢槽(16)位于所述的第三汽化腔 (7)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水垢槽的发热芯,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壳体(8)、下壳体 (9)通过设置于二者上的法兰边(14)连接成所述的壳体(1),在对应的法兰边(14)之间置 有密封圈(1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水垢槽的发热芯,属于加热装置,现有现有发热芯易被沉积的水垢堵塞造成爆炸,微量的水垢随蒸汽喷射出来后会沉积在清洁、消毒、去污的部位而降低清洁、消毒、去污效果,本技术是在壳体的内部空间内设置发热体并在壳体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汽口,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水垢槽。本技术使得汽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垢沉积在水垢槽中,避免堵塞进水口和出汽口而造成爆炸;使喷射出来的蒸汽洁净,避免携带水垢,保证清洁、消毒、去污效果。文档编号F22B1/28GK201731468SQ201020243590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日专利技术者严杰波 申请人:宁波凯波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有水垢槽的发热芯,其是在壳体(1)的内部空间内设置发热体(2)并在壳体(1)上设置进水口(3)和出汽口(4),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水垢槽(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杰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凯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