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3815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包括锅体和发热盘,所述发热盘包括安装在锅体底部的盘体以及设于盘体底面的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包括热管体和位于热管体两端的冷端,所述冷端包括接线端子,所述热管体固定在盘体底面,所述冷端相对所述热管体向着远离盘体底面的方向翘起,以使所述接线端子远离盘体底面。本技术的电热锅,能够有效降低电热锅的组装难度,以方便电热锅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锅具,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现有电热锅包括锅体和发热盘,发热盘包括安装在锅体底部的盘体以及设于盘体底面的发热管,发热管包括热管体和位于热管体两端的冷端,冷端包括接线端子,现有盘体的底面设有容纳热管体的管槽,发热管铆压到管槽内,以使热管体和冷端均与盘体紧密贴合,进而减少热量损失,以提高热管体与锅体之间的传热效果,由于冷端与盘体紧密贴合,会造成接线端子与盘体接触较近,导致很难对接线端子进行接线,由此增加了电热锅的组装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能够有效降低电热锅的组装难度,以方便电热锅组装。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包括锅体和发热盘,所述发热盘包括安装在锅体底部的盘体以及设于盘体底面的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包括热管体和位于热管体两端的冷端,所述冷端包括接线端子,所述热管体固定在盘体底面,所述冷端相对所述热管体向着远离盘体底面的方向翘起,以使所述接线端子远离盘体底面。

4、在上述方便组装的电热锅中,所述盘体底面包括对应热管体的第一配合面和对应冷端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在锅体正放时低于第一配合面,以在热管体压装在第一配合面上时通过第二配合面支撑冷端使冷端相对热管体发生翘起变形。

5、在上述方便组装的电热锅中,所述盘体的底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部分底面形成所述第一配合面,一部分底面形成所述第二配合面,所述凹槽的侧壁包括对应第一配合面设置的压接齿,所述压接齿在铆压后覆盖热管体以防止热管体脱出所述凹槽。

6、在上述方便组装的电热锅中,所述凹槽的侧壁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二配合面设置的防护齿,所述防护齿的底面在锅体正放时低于被铆压后压接齿的底面。

7、在上述方便组装的电热锅中,所述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之间通过斜面过渡连接。

8、在上述方便组装的电热锅中,所述发热管预弯折以使冷端相对热管体翘起。

9、在上述方便组装的电热锅中,所述冷端与热管体之间的夹角为10°~30°。

10、在上述方便组装的电热锅中,所述发热管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发热管环绕在另一个发热管外侧,其中一个发热管的冷端与另一个发热管的冷端相互错开设置。

11、在上述方便组装的电热锅中,所述盘体还安装有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位于内侧发热管围成的区域内。

12、在上述方便组装的电热锅中,所述电热锅为电炒锅,所述电炒锅包括外壳,所述锅体和发热盘容置在外壳内。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4、本技术中的冷端相对热管体向着远离盘体底面的方向翘起,以使接线端子远离盘体底面,如此一来,可增大接线端子与盘体底面之间的距离,为后续线束与接线端子连接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进而在组装电热锅时使接线端子与线束更容易装配,由此方便了电热锅的组装;此外,由于只需对发热管进行折弯即可实现,由此降低了对产品的改造成本。

15、盘体底面包括对应热管体的第一配合面和对应冷端的第二配合面,第二配合面在锅体正放时低于第一配合面,以在热管体压装在第一配合面上时通过第二配合面支撑冷端使冷端相对热管体发生翘起变形。如此设计,在铆压发热管的过程中,利用第二配合面干涉冷端即可使冷端相对热管体发生翘起变形,无需在压装热管体的前后对冷端进行额外折弯,由此使得组装更加简单。

16、盘体的底面设有凹槽,凹槽的一部分底面形成第一配合面,一部分底面形成第二配合面,凹槽的侧壁包括对应第一配合面设置的压接齿,压接齿在铆压后覆盖热管体以防止热管体脱出凹槽。如此设计,在铆压前,可通过凹槽对热管体进行预定位以方便后续铆压压接齿,而压接齿覆盖热管体可对其进行下限位以防止热管体脱出凹槽,由此保证了热管体与盘体的紧密贴合,进而减少热量损失。

17、凹槽的侧壁还包括对应第二配合面设置的防护齿,防护齿的底面在锅体正放时低于被铆压后压接齿的底面。如此设计,能够通过防护齿对冷端的内外两侧进行防护,以避免其他零件碰撞冷端导致冷端内外晃动进而拉扯线束。

18、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之间通过斜面过渡连接。如此设计,能够降低冷端向着远离盘体底面的方向翘起的距离,以此降低整机高度;此外,还能在铆压压接齿时使热管体与斜面贴合,进而进一步减少热量损失;最后,加工也较为简单。

19、发热管预弯折以使冷端相对热管体翘起。如此设计,无需对现有的盘体结构进行改进,由此降低了改进成本。

20、冷端与热管体之间的夹角为10°~30°。如此设计,既能给接线端子与盘体底面之间留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以方便接线端子与线束连接,又能避免冷端相对热管体过度翘起而导致接线端子距离盘体底面过远,造成整机高度增加。

21、发热管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发热管环绕在另一个发热管外侧,其中一个发热管的冷端与另一个发热管的冷端相互错开设置。如此设计,能够使发热盘整体的发热更加均匀,以避免锅体发生糊锅现象;此外,还可增加发热盘的发热量,以提升烹饪效率。

22、盘体还安装有测温组件,测温组件位于内侧发热管围成的区域内。如此设计,可利用测温组件实时检测锅体的温度,电热锅的控制单元根据测温组件的温度控制发热盘的加热功率,以避免出现糊锅或者烧干的问题;此外,测温组件位于内侧发热管围成的区域内,还实现了对盘体底面空间的合理利用,结构也较为紧凑。

23、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包括锅体和发热盘,所述发热盘包括安装在锅体底部的盘体以及设于盘体底面的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包括热管体和位于热管体两端的冷端,所述冷端包括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体固定在盘体底面,所述冷端相对所述热管体向着远离盘体底面的方向翘起,以使所述接线端子远离盘体底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底面包括对应热管体的第一配合面和对应冷端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在锅体正放时低于第一配合面,以在热管体压装在第一配合面上时通过第二配合面支撑冷端使冷端相对热管体发生翘起变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底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部分底面形成所述第一配合面,一部分底面形成所述第二配合面,所述凹槽的侧壁包括对应第一配合面设置的压接齿,所述压接齿在铆压后覆盖热管体以防止热管体脱出所述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侧壁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二配合面设置的防护齿,所述防护齿的底面在锅体正放时低于被铆压后压接齿的底面。

<p>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之间通过斜面过渡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预弯折以使冷端相对热管体翘起。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与热管体之间的夹角为10°~30°。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发热管环绕在另一个发热管外侧,其中一个发热管的冷端与另一个发热管的冷端相互错开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还安装有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位于内侧发热管围成的区域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锅为电炒锅,所述电炒锅包括外壳,所述锅体和发热盘容置在外壳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包括锅体和发热盘,所述发热盘包括安装在锅体底部的盘体以及设于盘体底面的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包括热管体和位于热管体两端的冷端,所述冷端包括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体固定在盘体底面,所述冷端相对所述热管体向着远离盘体底面的方向翘起,以使所述接线端子远离盘体底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底面包括对应热管体的第一配合面和对应冷端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在锅体正放时低于第一配合面,以在热管体压装在第一配合面上时通过第二配合面支撑冷端使冷端相对热管体发生翘起变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底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部分底面形成所述第一配合面,一部分底面形成所述第二配合面,所述凹槽的侧壁包括对应第一配合面设置的压接齿,所述压接齿在铆压后覆盖热管体以防止热管体脱出所述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便组装的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侧壁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二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马涛曹然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