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63567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其包括:步骤1、开展储层预测和综合评价技术,对超深井靶点进行组合优选;步骤2、对储层顶面应力场进行预测分析,提高预测精度,为水平井轨迹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步骤3、针对钻遇的二叠系、志留系和奥陶系不同尺度的裂缝,选取相应断裂检测方法,预测出裂缝的方位和走向,对裂缝带的分布规律进行刻画展布,有效规避钻井工程风险;步骤4、对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进行预测,分析其对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较好的解决顺北地区超深井设计过程中的物探资料解释、地质设计、钻井工程中的各种问题,控制钻井风险,提高钻遇率,优质快速低成本的实现效益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属于地震勘探、石油天然气开发。


技术介绍

1、国内外对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超深井井轨迹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油藏工程分析、数值模拟手段,对超深井垂向位置、长度和方位等进行优化设计。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连续性差随机分布且天然裂缝发育,为了获得更大的产能,井轨迹设计主要是正交裂缝走向,追求最大程度钻遇裂缝,但是对于钻井施工来说,钻遇裂缝和溶洞便会发生漏失等事故,尤其对超深井具体优化设计方面的研究相对不够。因此,针对塔里木盆地超深井钻井和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开展轨迹优化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2、现有技术中,利用地震资料,通常包含两种井轨迹设计方法,即直井和斜井穿“断裂带+串珠异常”井轨迹设计技术,但直井和斜井钻遇储层的概率不同,即便是斜井,井轨迹与断裂带的夹角不同,井壁稳定性和钻遇储层的概率也不同;穿断裂带的井斜角不同,井壁稳定性和钻揭储集体的长度不同,单井产能不同。对于超深井的井轨迹设计,现有技术中对靶点组合优选、应力预测、裂缝检测及钻井风险、地层压力和温度等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

3、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带,奥陶系鹰山组是该区主要开发层系之一,储层类型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纵向上储层有明显的分段特征,且各储层段横向上层状展布特征明显,该区主要的开发井平均井深超过7200米,属于超深井范围,井轨迹可以穿过多条裂缝,提高单井的储层钻遇率,从而获得更高的产能。但是由于该区地质情况复杂,局部地应力及裂缝发育特征差异较大,而超深井的轨迹设计、优化手段相对单一v

4、综上,现有的井轨迹优化主要是在地质因素的基础上,从油藏工程的角度,对超深井的最优位置、最优长度、水平段的方位等进行优化,但还是存在着以下缺点:

5、1、对超深井靶点的组合与优选分析不足;

6、2、储层应力场预测分析不足;

7、3、二叠系和志留系裂缝检测、钻井风险评价分析不足;

8、4、地层压力和温度等方面的研究相对不够。

9、针对以上问题,为了优质、快速、低成本地实现钻、完井作业,并且最大限度地提高超深井产能,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能够较好的解决顺北地区超深井设计过程中的物探资料解释、地质设计、钻井工程中的各种问题,控制钻井风险,提高钻遇率,优质快速低成本的实现效益最大化。

2、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1、开展储层预测和综合评价技术,对超深井靶点进行组合优选;

4、步骤2、对储层顶面应力场进行预测分析,提高预测精度,为水平井轨迹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5、步骤3、针对钻遇的二叠系、志留系和奥陶系不同尺度的裂缝,选取相应断裂检测方法,预测出裂缝的方位和走向,对裂缝带的分布规律进行刻画展布,有效规避钻井工程风险;

6、步骤4、对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进行预测,分析其对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确定井位靶点目标优选原则为:

8、a:地震剖面深部断裂清楚,中下寒武统-基底断点清晰,通源条件好;

9、b:靶点断面清晰,有强异常反射;

10、进一步的,井轨迹及靶点设计以奥陶系一间房组为主要目的层,优选可靠目标,确定其组合形式,并在随钻过程中实时跟踪调整。

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首先利用精细的层位解释成果和准确的断裂系统,结合研究区的速度场资料,对储层段应力场进行预测,得到储层顶面的主应力方向和强度;为进一步提高应力场预测的准确性,再利用已钻井的主应力方向进行井校;然后选取盲井对校正效果进行验证,提高预测精度,为水平井轨迹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断裂检测方法包括afe断裂增强、曲率、本征相干、蚂蚁体、likelihood属性。

13、进一步的,通过afe断层自动提取技术在三维地震不连续数据体上自动提取断层线,从而得到断层面;具体分为六个处理步骤:

14、第一步:对相干体中的每一个时间切片进行线性加强;

15、第二步:使用第一步中线性加强后的结果,来强化面的特征,此时每一个时间切片上将会产生断层的可能轨迹,即矢量切片;

16、第三步:压制减少多余和异常的时间切片矢量:通过方位角和断层的长度限制,清除异常矢量;

17、第四步:经由联络测线和主测线产生可能的垂向断层矢量,即种子点;

18、第五步:压制减少多余和异常的种子矢量,主要通过控制矢量长度和矢量倾角来减少异常矢量;

19、第六步:将垂直和水平的断层矢量进行可能的断裂系统的组合,并给断裂系统中每一个断层赋予相应的名称,并产生断层面。

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含油气盆地内部地层温度与地层压力耦合而成的一个封闭系统为地温-地压系统,纵向上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温压系统,包括一个浅层温压系统和至少一个深层温压系统;沉积盆地存在3类温压系统,即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以及单一常压型温压系统;对于同一类型的含油气盆地,三大类地温-地压系统均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地温-地压系统对油气运聚和分布的影响作用不同。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结合地质工程一体化基础上,分析前人成果,对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超深井井轨迹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对奥陶系储层段地应力做了分析,对钻井过程中二叠系、志留系、奥陶系等断裂做了详细的检测,对地温地压做了预测,合理的规避钻井施工风险,实钻过程中对钻井进行密切跟踪及时调整,对后期的区域勘探和开发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确定井位靶点目标优选原则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井轨迹及靶点设计以奥陶系一间房组为主要目的层,优选可靠目标,确定其组合形式,并在随钻过程中实时跟踪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首先利用精细的层位解释成果和准确的断裂系统,结合研究区的速度场资料,对储层段应力场进行预测,得到储层顶面的主应力方向和强度;为进一步提高应力场预测的准确性,再利用已钻井的主应力方向进行井校;然后选取盲井对校正效果进行验证,提高预测精度,为水平井轨迹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断裂检测方法包括AFE断裂增强、曲率、本征相干、蚂蚁体、Likelihood属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AFE断层自动提取技术在三维地震不连续数据体上自动提取断层线,从而得到断层面;具体分为六个处理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含油气盆地内部地层温度与地层压力耦合而成的一个封闭系统为地温-地压系统,纵向上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温压系统,包括一个浅层温压系统和至少一个深层温压系统;沉积盆地存在3类温压系统,即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以及单一常压型温压系统;对于同一类型的含油气盆地,三大类地温-地压系统均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地温-地压系统对油气运聚和分布的影响作用不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确定井位靶点目标优选原则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井轨迹及靶点设计以奥陶系一间房组为主要目的层,优选可靠目标,确定其组合形式,并在随钻过程中实时跟踪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超深井井轨迹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首先利用精细的层位解释成果和准确的断裂系统,结合研究区的速度场资料,对储层段应力场进行预测,得到储层顶面的主应力方向和强度;为进一步提高应力场预测的准确性,再利用已钻井的主应力方向进行井校;然后选取盲井对校正效果进行验证,提高预测精度,为水平井轨迹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生全邸志欣张志林包洪刚胡照乾郝晓敏和芬芬谢金平葛雪钦李雪姣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