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质谱仪离子传输方法以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341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质谱仪离子传输方法以及装置,通过采用进样通道使离子从大气压侧进入真空侧,进样通道位于大气压侧的进样口直径小于位于真空侧的出样口的直径;传输通道呈漏斗形,进样通道的轴线与传输通道的轴线呈角度设置或平行偏移设置,进入到真空腔体内的携带离子的气流,被离子漏斗组件阻挡,气体定向流得到充分的阻挡和扩散,避免流入多极杆组件所在的腔室,缓解腔室的真空负载压力;携带离子的气流包含干扰粒子,角度布置或偏移布置的布局,离子漏斗组件阻挡干扰粒子,而待分析的带电离子则会在射频电场的赝势阱效应下,被阻挡在漏斗形状内部空间,聚焦为极细的离子流向出口侧运动,而不会漏到离子漏斗组件外面或撞到离子漏斗组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质谱仪领域,尤其是涉及质谱仪离子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介绍

1、质谱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发、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及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分析仪器。在所有质谱仪器中,有约一半以上为大气压电离源质谱仪。此类质谱均需面临将带电离子从大气压转移到真空系统中进行质量分析的问题。目前质谱仪器中多采用真空小孔搭配多极杆,或者毛细管搭配离子漏斗等典型方案作为大气压-真空接口下的离子传输装置。质谱仪器升级换代的主要方向在于提升仪器信号强度和信噪比,降低干扰噪声等方面。

2、专利us6107628a中,公开了用于将在近大气压下产生的离子和其他带电粒子导入真空区域的方法和设备,采用了毛细管进样,搭配离子漏斗实现在0.1-50 torr真空压力下的高效离子聚焦。相比于传统四极杆方案多用于mtorr级及以下真空压力环境,离子漏斗能够实现在更高压力下的离子聚焦,因而可以通过提升进样孔尺寸增加进样量,提升信号强度,具有较好优势。但该方案未考虑毛细管直接进样产生的强烈定向气流对离子漏斗真空腔室的下一级真空腔室产生的较高真空负载,也未考虑离子流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质谱仪离子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谱仪离子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进样通道的轴线与所述传输通道的轴线呈角度设置时,所述进样通道的轴线与所述传输通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谱仪离子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进样通道的轴线与所述传输通道的轴线平行偏移设置时,所述进样通道的轴线与所述传输通道的轴线的偏移距离为1-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谱仪离子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通道的进样口内径为0.1-5mm,所述进样通道锥度为0.3-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质谱仪离子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谱仪离子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进样通道的轴线与所述传输通道的轴线呈角度设置时,所述进样通道的轴线与所述传输通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谱仪离子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进样通道的轴线与所述传输通道的轴线平行偏移设置时,所述进样通道的轴线与所述传输通道的轴线的偏移距离为1-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谱仪离子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通道的进样口内径为0.1-5mm,所述进样通道锥度为0.3-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谱仪离子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谱仪离子传输方法还包括加热步骤,所述加热步骤具体为:对所述进样通道进行加热,使进入所述进样通道的带溶剂离子团簇去溶剂化并解离形成带电离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谱仪离子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极杆组件上施加有射频电压,其中相邻两杆间施加的射频电压相位相反。

7.一种质谱仪离子传输装置,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质谱仪离子传输方法,所述质谱仪离子传输装置包括真空腔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真空腔体内的离子漏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质谱仪离子传输装置还包括进样组件以及多极杆组件,所述进样组件安装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远清尚雪松王晶凌星程文播唐玉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