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2870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线圈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线圈的绝缘性能,包括:对所述被测线圈进行加热并检测和控制加热温度的加热控制模块;与所述加热控制模块相连,并受所述加热控制模块控制实现通断的加热开关;产生匝间冲击电压和检测匝间冲击电压波形的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分别与所述加热控制模块及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连接,协调所述加热控制模块和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工作的协调控制模块;所述加热开关与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分别与被测线圈并联。所述线圈检测装置设计合理,实现高温状态下对线圈匝间绝缘性能的检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线圈在高温状态下绝缘性能测试的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检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线圈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电磁线圈是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电磁铁、电磁阀、互感器、电磁感应传感器、电感滤波器等的重要组成部件,电磁线圈由多匝紧密排列的线圈组成,线圈匝间绝缘性能是影响上述带有电磁线圈电气产品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由于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带有线圈的电气产品在运行过程会产生温升,将导致线圈匝间绝缘性能降低,甚至造成电气设备短路烧毁,因此,线圈的匝间性能检测显得非常重要。然而,现有的线圈匝间绝缘性能检测装置在常温下进行,无法对线圈匝间在高温状态下进行绝缘性能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线圈检测装置,以实现高温状态下对线圈匝间绝缘性能的检测。一种线圈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线圈的绝缘性能,包括:对所述被测线圈进行加热并检测和控制加热温度的加热控制模块;与所述加热控制模块相连,并受所述加热控制模块控制实现通断的加热开关;产生匝间冲击电压和检测匝间冲击电压波形的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分别所述与加热控制模块及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连接,协调所述加热控制模块和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工作的协调控制模块;所述加热开关与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分别与被测线圈并联。优选地,所述线圈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连接,受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控制实现通断的匝间冲击开关,所述加热开关与所述匝间冲击开关分别与被测线圈并联。优选地,所述协调控制模块具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信号收发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信号收发单元向所述加热控制模块发送电加热指令、并接收所述加热控制模块发送的加热结束信号;在所述信号收发单元收到加热结束信号后,所述控制单元指示所述信号收发单元向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发送匝间高压冲击指令,并在出现冲击波形后接收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发送的波形信息。优选地,所述协调控制模块具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信号收发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指示所述信号收发单元向所述加热控制模块发送电加热指令,所述匝间冲击开关断开,所述加热开关闭合,所述加热控制模块对被测线圈进行加热;在检测到所述被测线圈被加热到设定温度后断开加热开关停止加热,并向所述信号收发单元发送加-->热结束信号;在所述信号收发单元收到加热结束信号后,所述控制单元指示所述信号收发单元向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发送匝间冲击指令,所述匝间冲击开关闭合,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向所述被测线圈进行匝间高压冲击并检测冲击波形;所述信号收发单元接收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发送的波形信息。优选地,所述线圈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协调控制模块的波形显示单元,在所述信号收发单元接收到所述高压冲击波形信息后,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波形显示单元显示所述波形,并由所述信号收发单元发出检测结束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开关和匝间冲击开关为电磁继电器或电磁接触器或半导体开关或机械开关。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所述线圈检测装置通过所述加热开关与所述加热控制模块串联形成电加热支路对被测线圈进行电加热,并在所述加热控制模块检测所述被测线圈经加热达到预设温度后,再对所述被测线圈进行匝间高压冲击测试,实现高温状态下对线圈匝间绝缘性能的检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线圈在高温状态下绝缘性能测试的问题。同时,能够在对所述被测线圈进行加热时,所述匝间冲击开关断开;而在所述被测线圈被加热到预设温度时,所述加热开关断开,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对所述被测线圈进行匝间冲击检测,所述线圈检测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洁,所述线圈检测装置通过设置的协调控制模块实现了所述电加热检测过程与所述匝间高压冲击测试过程分开进行,互不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线圈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线圈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协调控制模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线圈检测装置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线圈检测装置,以实现高温状态下对线圈匝间绝缘性能的检测,获知线圈匝间绝缘性能。图1示出了一种线圈检测装置,包括:对所述被测线圈105进行加热并检测和控制加热温度的加热控制模块101;-->与所述加热控制模块101相连,并受所述加热控制模块101控制实现通断的加热开关102;产生匝间冲击电压和检测匝间冲击电压波形的匝间冲击测控模块103;分别与所述加热控制模块101及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103连接,协调所述加热控制模块101和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103工作的协调控制模块104;所述加热开关102与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103分别与被测线圈105并联。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所述加热开关与所述加热控制模块串联形成电加热支路对被测线圈进行电加热,并在所述加热控制模块检测所述被测线圈经加热达到预设温度后,再对所述被测线圈进行匝间高压冲击测试,实现了高温状态下对线圈匝间绝缘性能的检测。图2a示出了又一种线圈检测装置,图2b示出了一种协调控制模块结构,结合所述图2a和图2b进行说明:参照图2a的线圈检测装置,包括:加热控制模块201、加热开关202、匝间冲击测控模块203、匝间冲击开关204和协调控制模块205,其中:所述加热开关202与所述加热控制模块201串联形成电加热支路206;所述匝间冲击开关204与匝间冲击测控模块203串联形成匝间耐压冲击支路207,所述匝间耐压冲击支路207的匝间冲击开关204及所述电加热支路206的加热开关202均与被测线圈208并联;所述协调控制模块205分别与加热控制模块201及匝间冲击测控模块203相联。参照所述图2b,所述协调控制模块包括:信号收发单元2051、控制单元2052和波形显示单元2053:控制单元2052指示所述信号收发单元2051向所述加热控制模块201发送电加热指令,匝间冲击开关204断开,所述加热开关202闭合,所述加热控制模块201对被测线圈208进行加热;当检测到所述被测线圈208加热至设定温度后断开所述加热开关202,并发送加热结束信号;在所述信号收发单元2051收到加热结束信号后,所述控制单元2052指示所述信号收发单元2051向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203发送匝间冲击指令,所述匝间冲击开关204闭合,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203向所述被测线圈进行匝间高压冲击并检测冲击波形;所述信号收发单元2051接收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203发送的波形信息。在所述信号收发单元2051接收到所述波形信息后,由所述控制单元2052控制所述波形显示单元2053显示所述波形,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线圈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圈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被测线圈的绝缘性能,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所述被测线圈进行加热并检测和控制加热温度的加热控制模块;与所述加热控制模块相连,并受所述加热控制模块控制实现通断的加热开关;产生匝间冲击电压和检测匝间冲击电压波形的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分别与所述加热控制模块及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连接,协调所述加热控制模块和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工作的协调控制模块;所述加热开关与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分别与被测线圈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被测线圈的绝缘性能,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所述被测线圈进行加热并检测和控制加热温度的加热控制模块;与所述加热控制模块相连,并受所述加热控制模块控制实现通断的加热开关;产生匝间冲击电压和检测匝间冲击电压波形的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分别与所述加热控制模块及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连接,协调所述加热控制模块和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工作的协调控制模块;所述加热开关与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分别与被测线圈并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连接,受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控制实现通断的匝间冲击开关,所述加热开关与所述匝间冲击开关分别与被测线圈并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调控制模块具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信号收发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信号收发单元向所述加热控制模块发送电加热指令、并接收所述加热控制模块发送的加热结束信号;在所述信号收发单元收到加热结束信号后,所述控制单元指示所述信号收发单元向所述匝间冲击测控模块发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建学邹维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奥波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