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2096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3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包括沉淀池本体,沉淀池本体包括安装在地面且横截面呈矩形的防水墙框,防水垫层前端开设有底部呈圆弧状的聚泥槽,聚泥槽前端顶部设有分隔部,沉淀池本体内部靠近前端位置处安装有排泥结构。该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通过表面倾斜的防水垫层使得沉淀池本体内污水的污泥能够随着水流的移动沉淀至聚泥槽中,水流通过第一过滤板过滤后从导流板下落至驱动水车,水流的重力势能为驱动水车提供转动的动力,从而带动绞龙在聚泥槽内的转动,并将污泥排入至存泥框中,整体机构没有用到外部电气设备,传动部整体安装在防水墙框的外部,避免了长期使用后生锈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


技术介绍

1、沉淀式废水处理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下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而我国最经常用到的是平流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具有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施工简单,造价低的优点,但是平流式沉淀池需要用到外部机械对池底堆积的污泥进行定期清理,机件设备和驱动件均浸于水中,存在易生锈,易腐蚀的缺点,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2、授权公告号为cn208911523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平流式沉淀槽,包括沉淀槽本体、挡泥板和流水堰;沉淀槽本体设置在支撑架上,沉淀槽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沉淀槽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沉淀槽本体的出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沉淀槽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斜斗,斜斗设置为倒锥台状;挡泥板设置在沉淀槽本体内靠近进水口的一端,挡泥板的顶端高于进水口,挡泥板的底端高于沉淀槽本体的底端;流水堰设置在沉淀槽本体内靠近出水口的一端,流水堰的上端设置为锯齿状。

3、虽然该技术方案通过在靠近进水口处设置挡泥板将废水分流,污泥在挡泥板之前依靠自身重量沉淀到斜斗内,溢过挡泥板顶端之后的废水中污泥的含量会大大减小,有效保证废水处理的效果,但是该技术方案在排泥时仍然需要将机械设备和驱动件浸于水中,长时间工作后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包括安装在地面且横截面呈矩形的防水墙框,所述沉淀池本体内部底面上铺设有前低后高倾斜设置的防水垫层,所述防水垫层前端开设有底部呈圆弧状的聚泥槽,所述聚泥槽前端顶部设有分隔部;

4、所述沉淀池本体内部靠近前端位置处安装有排泥结构,所述排泥结构包括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防水墙框左右两侧内侧壁上的驱动水车和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聚泥槽内部左右两侧槽壁上的绞龙。

5、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墙框一侧壁上于所述聚泥槽处开设有连通所述聚泥槽的排泥口,所述防水墙框侧壁于所述排泥口的前上方处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进水槽。

6、作为优选,所述分隔部包括浇筑在所述聚泥槽前端顶部的缓冲墙,所述缓冲墙的顶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缓冲墙顶部前端铰接有导流板。

7、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墙框于所述排泥口和所述进水槽位置处的外侧设有存泥部,所述存泥部包括浇筑在所述防水墙框外壁面上的存泥框,所述存泥框内部靠近顶部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板,所述排泥口与所述存泥框于所述第二过滤板下方的部分相连通,所述进水槽与所述存泥框于所述第二过滤板上方的部分相连通。

8、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墙框后侧壁上一体成型有若干用于外接排污管道的进水管,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内部底面于所述分隔部的前方开设有用于向下级沉淀池排水的通槽。

9、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水车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外壁面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扇叶,所述转轴和所述绞龙主轴的左端穿过所述防水墙框侧壁后连接有同一组传动部,所述扇叶位于所述导流板前端下方处。

10、作为优选,所述传动部包括分别与所述转轴和所述绞龙主轴通过卡销固定连接的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所述转轴上固定的所述皮带轮的尺寸大于所述绞龙主轴上固定的所述皮带轮的尺寸。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该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通过表面倾斜的防水垫层使得沉淀池本体内污水的污泥能够随着水流的移动沉淀至聚泥槽中,水流通过第一过滤板过滤后从导流板下落至驱动水车,水流的重力势能为驱动水车提供转动的动力,从而带动绞龙在聚泥槽内的转动,并将污泥排入至存泥框中,整体机构没有用到外部电气设备,传动部整体安装在防水墙框的外部,避免了长期使用后生锈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包括沉淀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本体(1)包括安装在地面且横截面呈矩形的防水墙框(10),所述沉淀池本体(1)内部底面上铺设有前低后高倾斜设置的防水垫层(11),所述防水垫层(11)前端开设有底部呈圆弧状的聚泥槽(12),所述聚泥槽(12)前端顶部设有分隔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墙框(10)一侧壁上于所述聚泥槽(12)处开设有连通所述聚泥槽(12)的排泥口(101),所述防水墙框(10)侧壁于所述排泥口(101)的前上方处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进水槽(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13)包括浇筑在所述聚泥槽(12)前端顶部的缓冲墙(130),所述缓冲墙(130)的顶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板(131),所述缓冲墙(130)顶部前端铰接有导流板(1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墙框(10)于所述排泥口(101)和所述进水槽(102)位置处的外侧设有存泥部(14),所述存泥部(14)包括浇筑在所述防水墙框(10)外壁面上的存泥框(140),所述存泥框(140)内部靠近顶部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板(141),所述排泥口(101)与所述存泥框(140)于所述第二过滤板(141)下方的部分相连通,所述进水槽(102)与所述存泥框(140)于所述第二过滤板(141)上方的部分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墙框(10)后侧壁上一体成型有若干用于外接排污管道的进水管(15),所述沉淀池本体(1)的内部底面于所述分隔部(13)的前方开设有用于向下级沉淀池排水的通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水车(20)包括转轴(201),所述转轴(201)外壁面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若干呈圆周分布的扇叶(202),所述转轴(201)和所述绞龙(21)主轴的左端穿过所述防水墙框(10)侧壁后连接有同一组传动部(22),所述扇叶(202)位于所述导流板(132)前端下方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22)包括分别与所述转轴(201)和所述绞龙(21)主轴通过卡销固定连接的皮带轮(220),两个所述皮带轮(220)通过传动皮带(221)传动连接,所述转轴(201)上固定的所述皮带轮(220)的尺寸大于所述绞龙(21)主轴上固定的所述皮带轮(220)的尺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包括沉淀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本体(1)包括安装在地面且横截面呈矩形的防水墙框(10),所述沉淀池本体(1)内部底面上铺设有前低后高倾斜设置的防水垫层(11),所述防水垫层(11)前端开设有底部呈圆弧状的聚泥槽(12),所述聚泥槽(12)前端顶部设有分隔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墙框(10)一侧壁上于所述聚泥槽(12)处开设有连通所述聚泥槽(12)的排泥口(101),所述防水墙框(10)侧壁于所述排泥口(101)的前上方处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进水槽(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13)包括浇筑在所述聚泥槽(12)前端顶部的缓冲墙(130),所述缓冲墙(130)的顶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板(131),所述缓冲墙(130)顶部前端铰接有导流板(1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的沉淀式废水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墙框(10)于所述排泥口(101)和所述进水槽(102)位置处的外侧设有存泥部(14),所述存泥部(14)包括浇筑在所述防水墙框(10)外壁面上的存泥框(140),所述存泥框(140)内部靠近顶部位置处通过螺栓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全林徐兆瑜王大云周伯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源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