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三层静电纺丝有序纤维神经导管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207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层静电纺丝有序纤维神经导管及其制备和应用,该导管包括:内、中、外三层;所述内层为微米级纤维膜,中层为高分子可降解网状导管,外层为三维网络状结构的亚微米级纤维膜;制备包括:(1)将PHBV溶解于三氯甲烷/丙酮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2)混合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纤维膜;(3)从卷绕筒上取下纤维薄膜,卷绕成内管;(4)将高分子可降解纤维编织成网状导管,套在内管上;(5)将套有内管和网状导管的芯棒固定在高速卷绕收集装置上,进行混合溶液的静电纺丝。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管具有神经导管和组织工程支架双重作用,利于细胞的附着以及神经沿平行纤维方向的生长延伸;制备方法简单,无环境污染,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神经导管及其制备和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层静电纺丝有序纤维神经导管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介绍
自1873年Hueter首次提出外膜综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以来,人类为周围神经的修复进行了不断的努力,修复方法也得到持续的改进,主要方法有:(1)直接端端缝合法将两断端神经的外膜直接缝合,利用神经的再生作用完成修复,这种方法适用于近距离断端神经的修复。当神经断端距离较长时该方法无法实施。(2)自体神经移植这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被认为是较长距离神经修复的“金标准”。然而自体神经移植存在来源有限、增加患者创伤等问题。自体神经移植的缺陷以及利用异体神经移植带来的免疫排斥问题都迫使人们研究新的周围神经修复的方法。神经导管的使用为周围神经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神经导管为神经的生长提供了导向性通道和一个微环境,周围神经的再生依赖于一个理想的微环境,目前周围神经导管微环境的一个研究热点是使神经导管中具有纵向排列的结构以引导轴突生长,避免再生神经纤维打折而形成神经瘤。为此国内外研究人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也专利技术了多种神经导管。Mueller等人【Mueller et al.,B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三层静电纺丝有序纤维神经导管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层静电纺丝有序纤维神经导管,包括:内、中、外三层;所述内层为微米级纤维膜,中层为高分子可降解网状导管,外层为三维网络状结构的亚微米级纤维膜;所述内、中两层通过嵌套的方式组合,外层通过静电纺丝直接包覆中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静电纺丝有序纤维神经导管,包括:内、中、外三层;所述内层为微米级纤维膜,中层为高分子可降解网状导管,外层为三维网络状结构的亚微米级纤维膜;所述内、中两层通过嵌套的方式组合,外层通过静电纺丝直接包覆中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层静电纺丝有序纤维神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神经导管长度为10~100mm,内径为1.0~5mm,壁厚为0.5~1.5mm。3.一种三层静电纺丝有序纤维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溶解于体积比为2∶1~10∶1的三氯甲烷/丙酮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PHBV质量百分比为5~15%的PHBV/三氯甲烷/丙酮混合溶液;(2)将上述PHBV/三氯甲烷/丙酮混合溶液进行静电纺丝,溶液推进速度为0.5~3mL/h,施加电压值为7~20kv,接收距离为10~25cm,利用高速卷绕筒接收,得到纤维膜;(3)静电纺丝结束后,从卷绕筒上取下纤维薄膜,在芯棒上卷绕成纤维沿轴向排列的内管;(4)将高分子可降解纤维编织成0.2~5mm的网状导管,套在上述内管上,拉伸固定;(5)将上述套有内管和网状导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杨科陈璐郯志清沈新元刘天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