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驱动气动执行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1205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33
本技术揭示一种复合驱动气动执行机构,包括支架、气缸杆、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和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固定在支架的上端,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固定在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的上端,气缸杆的上端与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气缸杆竖向移动,气缸杆的中部与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的驱动端竖向滑动连接,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气缸杆转动;本技术通过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和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分别控制气缸杆的竖向移动和旋转,从而能够使得气缸杆驱动阀门的阀杆进行竖向移动和旋转,进而可以高可靠性地驱动轨道球阀、提升式旋塞阀等需要复杂运动轨迹的阀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动执行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驱动气动执行机构


技术介绍

1、阀门按照动作方式一般分为角行程阀门和直行程阀门,角行程阀门和直行程阀门的区别在于:角行程阀门的阀芯是和阀杆一起做垂直于阀杆的角度旋转动作,而直行程阀门通过阀杆带动阀芯做平行于阀杆的上升下降动作。

2、角行程阀门代表有:球阀,例如气动、电动球阀、气动三通球阀、电动三通球阀、两片式球阀、三片式球阀;蝶阀:例如气动、电动蝶阀、软密封蝶阀、硬密封蝶阀、衬四氟蝶阀等。直行程阀门代表有:截止阀、闸阀、气动单座调节阀、双座调节阀、套筒式调节阀等。

3、角行程的阀门通常需要较大的扭矩才能驱动,为了降低驱动所需的扭矩,部分角行程阀门使用了提升结构,就是阀杆转动前先作一个提升,将强制密封力卸载掉,这样阀芯就可以用较小的扭矩开启,这类阀门最常见的是:轨道球阀和提升式旋塞阀。要同时实现对阀杆的提升和旋转,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凸轮机构将部分行程进行转换,以降低驱动所需的扭矩。然而,随着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对精度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凸轮机构传动效率低、承载能力差的缺点就会暴露出来,影响了此类阀门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驱动气动执行机构,其通过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和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分别控制气缸杆的竖向移动和旋转,从而能够使得气缸杆驱动阀门的阀杆进行竖向移动和旋转,进而可以高可靠性地驱动轨道球阀、提升式旋塞阀等需要复杂运动轨迹的阀门。

2、本技术的复合驱动气动执行机构,包括支架、气缸杆、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和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固定在支架的上端,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固定在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的上端,气缸杆的下端伸入在支架中并用于与阀门的阀杆连接,气缸杆的上端与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气缸杆竖向移动,气缸杆的中部与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的驱动端竖向滑动连接,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气缸杆转动。

3、本技术通过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和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分别控制气缸杆的竖向移动和旋转,从而能够使得气缸杆驱动阀门的阀杆进行竖向移动和旋转,进而可以高可靠性地驱动轨道球阀、提升式旋塞阀等需要复杂运动轨迹的阀门;此外,本技术采用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和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分别实现角行程和直行程部分,从而能够将阀芯的强制密封力卸载掉,这样阀芯就可以用较小的扭矩开启;另外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高的优点。

4、本技术的复合驱动气动执行机构,其中,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缸体和转动板,第一缸体内端部的下端与支架的上端固定,第一缸体的内端部上设置有竖向贯穿第一缸体的通孔,转动板的内端部上设置有竖向贯穿转动板的轴孔,轴孔与通孔同轴设置,转动板设置在第一缸体的内侧且可相对第一缸体转动,转动板的外边缘与第一缸体的内壁相贴并密封,第一缸体位于转动板转动方向上的前后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气缸杆的中部可竖向滑动地穿设在轴孔和通孔中,气缸杆与转动板之间设置有周向限位结构;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缸体和活塞,第二缸体下端的中部与第一缸体内端部的上端固定,活塞可竖向滑动地设置在第二缸体中,活塞的外侧壁与第二缸体的内侧壁相贴并密封,气缸杆的上端活动贯穿第二缸体的下端后伸入在第二缸体中并与活塞的下端固定,第二缸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进气孔和第四进气孔;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当第一进气孔进气,第二进气孔排气时,转动板能够朝一侧转动,此时,转动板能够带动气缸杆朝一侧转动,当第二进气孔进气,第一进气孔排气时,转动板能够朝另一侧转动,此时,转动板能够带动气缸杆朝另一侧转动;当第三进气孔进气,第四进气孔排气时,活塞能够下移,此时,活塞能够带动气缸杆向下移动,当第四进气孔进气,第三进气孔排气时,活塞能够上移,此时,活塞能够带动气缸杆向上移动;即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后,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气缸杆转动,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气缸杆上下移动。

5、本技术的复合驱动气动执行机构,其中,周向限位结构包括嵌装在气缸杆中部的外壁上且沿气缸杆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对限位键,轴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对限位槽,每个限位键的外端部均嵌合在对应位置上的限位槽中并与限位槽竖向滑动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限位键和限位槽的配合作用下,气缸杆与转动板之间能够可靠地实现周向限位的目的,且由于限位键可相对限位槽竖向滑动,从而能够使得气缸杆可相对转动板竖向移动。

6、本技术的复合驱动气动执行机构,其中,转动板内端部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与轴孔同轴的套筒部,位于转动板上端和下端上的两个套筒部分别插入在位于转动板上方和下方的通孔中,每个套筒部的外侧壁均与对应位置上的通孔的内壁相贴并密封,每个限位槽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其中一个套筒部的内壁上;通过两个套筒部的设置,能够提高转动板与第一缸体之间的密封效果,即能够进一步避免转动板与第一缸体之间出现漏气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驱动气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气缸杆(2)、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3)和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4),所述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3)固定在支架(1)的上端,所述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4)固定在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3)的上端,所述气缸杆(2)的下端伸入在所述支架(1)中并用于与阀门的阀杆连接,所述气缸杆(2)的上端与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4)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气缸杆(2)竖向移动,所述气缸杆(2)的中部与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3)的驱动端竖向滑动连接,所述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3)用于驱动气缸杆(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驱动气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缸体(31)和转动板(32),所述第一缸体(31)内端部的下端与所述支架(1)的上端固定,所述第一缸体(31)的内端部上设置有竖向贯穿所述第一缸体(31)的通孔(311),所述转动板(32)的内端部上设置有竖向贯穿所述转动板(32)的轴孔(321),所述轴孔(321)与通孔(311)同轴设置,所述转动板(32)设置在第一缸体(31)的内侧且可相对第一缸体(31)转动,所述转动板(32)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缸体(31)的内壁相贴并密封,所述第一缸体(31)位于转动板(32)转动方向上的前后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孔(312)和第二进气孔(313),所述气缸杆(2)的中部可竖向滑动地穿设在所述轴孔(321)和所述通孔(311)中,所述气缸杆(2)与所述转动板(32)之间设置有周向限位结构;所述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4)包括第二缸体(41)和活塞(42),所述第二缸体(41)下端的中部与所述第一缸体(31)内端部的上端固定,所述活塞(42)可竖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41)中,所述活塞(42)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缸体(41)的内侧壁相贴并密封,所述气缸杆(2)的上端活动贯穿第二缸体(41)的下端后伸入在第二缸体(41)中并与活塞(42)的下端固定,所述第二缸体(4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进气孔(411)和第四进气孔(4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驱动气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限位结构包括嵌装在气缸杆(2)中部的外壁上且沿气缸杆(2)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对限位键(5),所述轴孔(321)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对限位槽(322),每个所述限位键(5)的外端部均嵌合在对应位置上的限位槽(322)中并与限位槽(322)竖向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驱动气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32)内端部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轴孔(321)同轴的套筒部(323),位于所述转动板(32)上端和下端上的两个套筒部(323)分别插入在位于转动板(32)上方和下方的通孔(311)中,每个所述套筒部(323)的外侧壁均与对应位置上的通孔(311)的内壁相贴并密封,每个所述限位槽(322)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其中一个套筒部(323)的内壁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驱动气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气缸杆(2)、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3)和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4),所述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3)固定在支架(1)的上端,所述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4)固定在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3)的上端,所述气缸杆(2)的下端伸入在所述支架(1)中并用于与阀门的阀杆连接,所述气缸杆(2)的上端与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4)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直行程气动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气缸杆(2)竖向移动,所述气缸杆(2)的中部与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3)的驱动端竖向滑动连接,所述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3)用于驱动气缸杆(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驱动气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行程气动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缸体(31)和转动板(32),所述第一缸体(31)内端部的下端与所述支架(1)的上端固定,所述第一缸体(31)的内端部上设置有竖向贯穿所述第一缸体(31)的通孔(311),所述转动板(32)的内端部上设置有竖向贯穿所述转动板(32)的轴孔(321),所述轴孔(321)与通孔(311)同轴设置,所述转动板(32)设置在第一缸体(31)的内侧且可相对第一缸体(31)转动,所述转动板(32)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缸体(31)的内壁相贴并密封,所述第一缸体(31)位于转动板(32)转动方向上的前后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孔(312)和第二进气孔(313),所述气缸杆(2)的中部可竖向滑动地穿设在所述轴孔(321)和所述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洪庆东吴德河刘洋崔敬陶
申请(专利权)人:欧川格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