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吸气剂,特别涉及镀钛保温杯吸气剂。
技术介绍
1、吸气剂是指能有效地吸着某些气体分子的制剂或装置的通称,用来获得或维持真空以及纯化气体等,吸气剂有粉状、碟状、带状、管状、环状、杯状等多种形式,为器件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稳定了器件的特性参量,对器件的性能及使用寿命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对镀钛保温杯内的隔层中气体进行吸附,从而保证镀钛保温杯的隔层内始终保持真空状态。
2、目前,公开号为:cn101523532b的中国专利技术,金属吸气剂体系。这里教导的吸气剂体系包括用于电解装置中存在的电解环境中的间隔的金属吸气剂体系,而不会带来吸气剂钝化的问题,所述电解装置例如为电解电容器。这种体系可以包括插入到电解电容器的中心部分的复合吸气剂体系,所述电解电容器具有容器、电极和电接触点。
3、现有的镀钛保温杯吸气剂在使用的时候有以下缺点:在镀钛保温杯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吸气剂会因为温度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吸气能力和存气能力,由于缺少自适应温度提升气体吸收后稳定储存的结构,所以会导致气体发生意外逸散,降低了气体吸收后储存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镀钛保温杯吸气剂,其优点是:在镀钛保温杯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吸气剂会因为温度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吸气能力和存气能力,由于拥有自适应温度提升气体吸收后稳定储存的结构,所以不会导致气体发生意外逸散,提高了气体吸收后储存的能力。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镀钛保温杯吸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储能机构和吸气机构,储能机构可以对镀钛保温杯产生的温度进行储存,并且将温度传输给吸气机构,吸气机构可以随着储能机构温度的改变,从而改变自身的吸气能力和储气能力,从而可以适应于镀钛保温杯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储气能力,提高对气体储存的能力。
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热层是由二氧化硅制成。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传热层,二氧化硅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性,可以对温度进行有效的传输,提高了将保温层温度传输到传热板的效率。
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层是由石蜡材料制成。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保温层,石蜡材料具有良好的热能储存能力,可以对热能进行较长时间有效的储存,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为传热层提供热量。
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存气组件包括限位环、防护片和杯状吸气剂,所述限位环栓接在导热环的顶部,所述杯状吸气剂栓接在限位环的顶部,所述防护片栓接在杯状吸气剂的顶部。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存气组件,限位环可以对杯状吸气剂进行支撑,并且可以将热量传输给杯状吸气剂,杯状吸气剂可以对镀钛保温杯隔层内的气体进行吸收和储存,防护片可以对杯状吸气剂的顶部进行防护,并且可以进一步增加杯状吸气剂的结构稳定性。
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组件包括限位圈、导热圈和导热杆,所述限位圈栓接在防护片的顶部,所述导热圈卡接在杯状吸气剂的表面和内侧,所述导热杆栓接在导热圈的表面,所述导热杆的顶部与限位圈的底部栓接。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热组件,限位圈可以对导热杆进行限位,导热杆可以对导热圈限位,并且可以将导热圈的温度均匀的传输给其他每一个导热圈,导热圈可以将热量均匀的传输给杯状吸气剂、外限位组件和内限位组件。
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限位组件包括外底环、外框环和外引热环,所述外底环栓接在限位圈表面的底部,所述外框环栓接在外底环的顶部,所述外引热环栓接在外框环的表面,所述外引热环靠近导热圈的一侧与导热圈栓接。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外限位组件,外底环可以对外框环进行支撑,外框环可以对外引热环和外启闭组件支撑,外引热环可以将热量传输给外启闭组件。
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启闭组件包括外分隔杆、外开关片和外启闭板,所述外开关片焊接在外引热环靠近外框环的一侧,所述外分隔杆栓接在外框环靠近外开关片的一侧,所述外启闭板焊接在外开关片的底部。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外启闭组件,外分隔杆可以与外启闭板闭合,让杯状吸气剂处在密封环境中,外开关片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状,可以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将自身向远离杯状吸气剂的方向弯曲,并且带动外启闭板一同移动,可以在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将自身复原,并且可以带动外启闭板与外分隔杆接触。
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限位组件包括内底环、内框环和内引热环,所述内底环栓接在限位圈表面的底部,所述内框环栓接在内底环的顶部,所述内引热环栓接在内框环的表面,所述内引热环靠近导热圈的一侧与导热圈栓接。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内限位组件,内底环可以对内框环进行支撑,内框环可以对内引热环和内启闭组件支撑,内引热环可以将热量传输给内启闭组件。
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启闭组件包括内分隔杆、内开关片和内启闭板,所述内开关片焊接在内引热环靠近内框环的一侧,所述内分隔杆栓接在内框环靠近内开关片的一侧,所述内启闭板焊接在内开关片的底部。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内启闭组件,内分隔杆可以与内启闭板闭合,让杯状吸气剂处在密封环境中,内开关片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状,可以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将自身向远离杯状吸气剂的方向弯曲,并且带动内启闭板一同移动,可以在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将自身复原,并且可以带动内启闭板与内分隔杆接触。
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开关片和内开关片均由铜基记忆金属材料制成。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外开关片和内开关片的材料设为铜基记忆金属材料,铜基记忆金属材料具有双程形状记忆效应,分别可以在温度较高的状态下和温度较低的状态下改变自身的形状,从而可以实现在一定的高温中改变自身的一种形状,在一定的低温中改变自身的另一种形状。
2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通过设置储能机构,存能盘可以对镀钛保温杯内的温度进行采集,保温层可以将温度进行暂时性储存,传热层可以将保温层储存的温度传输给,可以将温度传递给传热板,传热板可以将温度均匀的传输给导热环,导热环可以将温度均匀的传输给吸气机构,从而对吸气机构进行加热,从而可以随着镀钛保温杯的温度改变吸气机构的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镀钛保温杯吸气剂,包括储能机构(1)和吸气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机构(1)包括存能盘(101)、传热板(102)和导热环(103),所述传热板(102)卡接在存能盘(101)的顶部,所述导热环(103)焊接在传热板(102)的表面,所述存能盘(101)包括传热层(1011)和保温层(1012),所述传热层(1011)设在保温层(1012)的底部,所述吸气机构(2)包括存气组件(201)、导热组件(202)、外限位组件(203)、外启闭组件(204)、内限位组件(205)和内启闭组件(206),所述存气组件(201)栓接在导热环(103)的顶部,所述导热组件(202)分别栓接在存气组件(201)的表面和内侧,所述外限位组件(203)栓接在导热组件(202)的表面,所述外启闭组件(204)栓接在外限位组件(203)的表面,所述内限位组件(205)栓接在导热组件(202)的内侧,所述内启闭组件(206)栓接在内限位组件(205)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钛保温杯吸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层(1011)是由二氧化硅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钛保温杯吸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气组件(201)包括限位环(2011)、防护片(2012)和杯状吸气剂(2013),所述限位环(2011)栓接在导热环(103)的顶部,所述杯状吸气剂(2013)栓接在限位环(2011)的顶部,所述防护片(2012)栓接在杯状吸气剂(2013)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镀钛保温杯吸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202)包括限位圈(2021)、导热圈(2022)和导热杆(2023),所述限位圈(2021)栓接在防护片(2012)的顶部,所述导热圈(2022)卡接在杯状吸气剂(2013)的表面和内侧,所述导热杆(2023)栓接在导热圈(2022)的表面,所述导热杆(2023)的顶部与限位圈(2021)的底部栓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镀钛保温杯吸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限位组件(203)包括外底环(2031)、外框环(2032)和外引热环(2033),所述外底环(2031)栓接在限位圈(2021)表面的底部,所述外框环(2032)栓接在外底环(2031)的顶部,所述外引热环(2033)栓接在外框环(2032)的表面,所述外引热环(2033)靠近导热圈(2022)的一侧与导热圈(2022)栓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镀钛保温杯吸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启闭组件(204)包括外分隔杆(2041)、外开关片(2042)和外启闭板(2043),所述外开关片(2042)焊接在外引热环(2033)靠近外框环(2032)的一侧,所述外分隔杆(2041)栓接在外框环(2032)靠近外开关片(2042)的一侧,所述外启闭板(2043)焊接在外开关片(2042)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镀钛保温杯吸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限位组件(205)包括内底环(2051)、内框环(2052)和内引热环(2053),所述内底环(2051)栓接在限位圈(2021)表面的底部,所述内框环(2052)栓接在内底环(2051)的顶部,所述内引热环(2053)栓接在内框环(2052)的表面,所述内引热环(2053)靠近导热圈(2022)的一侧与导热圈(2022)栓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镀钛保温杯吸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启闭组件(206)包括内分隔杆(2061)、内开关片(2062)和内启闭板(2063),所述内开关片(2062)焊接在内引热环(2053)靠近内框环(2052)的一侧,所述内分隔杆(2061)栓接在内框环(2052)靠近内开关片(2062)的一侧,所述内启闭板(2063)焊接在内开关片(2062)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镀钛保温杯吸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开关片(2042)和内开关片(2062)均由铜基记忆金属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镀钛保温杯吸气剂,包括储能机构(1)和吸气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机构(1)包括存能盘(101)、传热板(102)和导热环(103),所述传热板(102)卡接在存能盘(101)的顶部,所述导热环(103)焊接在传热板(102)的表面,所述存能盘(101)包括传热层(1011)和保温层(1012),所述传热层(1011)设在保温层(1012)的底部,所述吸气机构(2)包括存气组件(201)、导热组件(202)、外限位组件(203)、外启闭组件(204)、内限位组件(205)和内启闭组件(206),所述存气组件(201)栓接在导热环(103)的顶部,所述导热组件(202)分别栓接在存气组件(201)的表面和内侧,所述外限位组件(203)栓接在导热组件(202)的表面,所述外启闭组件(204)栓接在外限位组件(203)的表面,所述内限位组件(205)栓接在导热组件(202)的内侧,所述内启闭组件(206)栓接在内限位组件(205)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钛保温杯吸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层(1011)是由二氧化硅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钛保温杯吸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1012)是由石蜡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钛保温杯吸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气组件(201)包括限位环(2011)、防护片(2012)和杯状吸气剂(2013),所述限位环(2011)栓接在导热环(103)的顶部,所述杯状吸气剂(2013)栓接在限位环(2011)的顶部,所述防护片(2012)栓接在杯状吸气剂(2013)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镀钛保温杯吸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202)包括限位圈(2021)、导热圈(2022)和导热杆(2023),所述限位圈(2021)栓接在防护片(2012)的顶部,所述导热圈(2022)卡接在杯状吸气剂(2013)的表面和内侧,所述导热杆(2023)栓接在导热圈(2022)的表面,所述导热杆(202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振东,曾照明,于世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恩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