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9972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包括开设在机壳上的散热流道、开设在定子上的吸热流道一及开设在电机转子上的吸热流道二,所述吸热流道一与散热流道连通形成油路一,所述吸热流道二与散热流道连通形成油路二;还包括设置在机壳一端的旋转泵,旋转泵包括泵转子,所述泵转子固定设置在电机转子中的转轴上,所述旋转泵的出油腔与油路一、油路二的一端连通,旋转泵的回油腔与油路一、油路二的另一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能耗及降低了结构复杂程度,缩减了整体尺寸,安装空间的占用面积更小,因此能够适用电机区域安装空间较小的机车,拓宽了油冷方式在机车直驱电机上的可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冷却,具体是涉及到一种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


技术介绍

1、机车直驱电机是将电机直接抱车轴安装,省去了传动机构而由电机直接驱动车轮,由于传动机构简化,而降低机械传动机构复杂度,降低传动噪声,提高传动效能,而成为机车牵引装置发展方向之一。由于取消了机械变速,需要提高电气转矩,以满足要求,因此电机尺寸显著大于常规轨道牵引电机,电机转子的转轴需要设计成空心轴,在空心轴内固定车轮转轴,整个电机成为类似套筒结构,相对于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的电机,机车直驱电机的表面积更大,并且电机一般位于车轮的侧面,即位于车体外部。

2、机车直驱电机通常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由于永磁体的存在,需要将该种电机做成全封闭结构,以防止铁磁性粉尘污染电机,导致失效。电机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保障电机的正常运作,需要对电机进行辅助散热,而电机主要发热部件均在电机内部,但由于此类电机的封闭式设计要求,若采用风冷或水冷,都只能对电机表面进行散热,散热效率不理想。

3、为了更直接的对电机内部发热部件进行散热,提高电机散热效果,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些电机油冷方式,该方式通过在电机壳体上开设进油口和出油腔,油液在外部动力泵的作用下沿进油口进入电机内部与定子、转子等部件直接接触而带走热量,吸热后的油液沿出油腔再排出至外部。该种油冷方式中,为了对油液进行循环利用,在油液排出电机后会采用通入冷媒的盘管等换热器对油液进行冷却。但由于直驱电机本身尺寸较大,车轮侧面留给电机及其辅助散热机构的安装空间有限,但现有技术中针对电机的油冷方式其需要设置动力泵、换热器及冷媒系统,导致电机及其油冷结构的整体尺寸会较大,所占用的安装空间大,对于一些电机区域安装空间较小的机车难以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油冷结构复杂度、缩减整体体积、减少安装空间占用、拓宽可适用范围的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

2、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包括开设在机壳上的散热流道、开设在定子上的吸热流道一及开设在电机转子上的吸热流道二,所述吸热流道一与散热流道连通形成油路一,所述吸热流道二与散热流道连通形成油路二;还包括设置在机壳一端的旋转泵,旋转泵包括泵转子,所述泵转子固定设置在电机转子中的转轴上,所述旋转泵的出油腔与油路一、油路二的一端连通,旋转泵的回油腔与油路一、油路二的另一端连通。

3、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流道包括通道一和通道二,所述吸热流道一与通道一连通形成油路一,所述吸热流道二与通道二连通形成油路二。

4、更进一步地,所述通道一和通道二沿机壳的轴向开设,且通道一和通道二均设置有多个,多个通道一和多个通道二沿机壳的周向方向布置。

5、更进一步地,所述机壳表面设置有散热翅片。

6、更进一步地,所述通道一和通道二设置在散热翅片上。

7、更进一步地,所述通道二位于散热翅片远离机壳表面的一侧,所述通道一位于通道二与机壳之间。

8、更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包括机壳本体、端盖一和端盖二,所述散热流道开设在机壳本体上,转轴通过轴承与端盖一、端盖二转动连接,所述端盖一上开设有用于带走该侧轴承热量的过油流道一,所述吸热流道二开设在转轴上,吸热流道二与散热流道之间通过过油流道一连通,所述端盖二上开设有用于带走该侧轴承热量的过油流道二,所述油路二的一端通过过油流道二与回油腔连通。

9、更进一步地,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设置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组,所述吸热流道一轴向开设在定子铁芯上,所述定子铁芯的一端与端盖一之间形成有腔体一,绕组的一端位于腔体一内,散热流道通过腔体一与吸热流道一的一端连通,所述定子铁芯的另一端与端盖二之间形成有腔体二,绕组的另一端位于腔体二内,所述端盖二上朝向腔体二的一面设置有与过油流道二连通的过油口,吸热流道一的另一端通过腔体二、过油口与过油流道二连通,以使油路一与回油腔连通。

10、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端盖一与端盖二之间的隔油套,所述隔油套设置在电机转子与定子之间,避免流经定子的油液流至电机转子处。

11、更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泵为摆线齿轮泵,所述泵转子为摆线齿轮泵的内转子。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机车行驶过程中,油液流经定子区域和电机转子区域后吸热,油液沿油路一和油路二将热量带至散热流道处,由于直驱电机的转轴为空心转轴,直接抱车轴安装并位于车体外部,电机的表面积更大,与空气范围更大,可散热面积更大,因此在行走风的作用下油液携带的热量可直接从机壳表面散发,机壳表面与行走风形成一个油液散热系统,无需额外设置换热器和冷媒系统,减少了能耗,也降低了结构复杂程度,电机及其油冷结构的整体尺寸可以做得更小,减少安装空间的占用。

13、而由于旋转泵的泵转子固定设置在电机转子的转轴上,转轴旋转时,泵转子同步旋转,旋转泵可随着电机的启停同步运作,来驱动油液进行循环流动,无需额外设置驱动装置为旋转泵提供动力,也无需额外设置控制系统来控制旋转泵与电机同步运作,进一步减少了能耗及降低了结构复杂程度,缩减整体尺寸,安装空间的占用面积更小,因此能够适用电机区域安装空间较小的机车,拓宽了油冷方式在机车直驱电机上的可适用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开设在机壳(1)上的散热流道(111)、开设在定子(2)上的吸热流道一(211)及开设在电机转子(3)上的吸热流道二(321),所述吸热流道一(211)与散热流道(111)连通形成油路一,所述吸热流道二(321)与散热流道(111)连通形成油路二;还包括设置在机壳(1)一端的旋转泵(4),旋转泵(4)包括泵转子(41),所述泵转子(41)固定设置在电机转子(3)中的转轴(32)上,所述旋转泵(4)的出油腔(401)与油路一、油路二的一端连通,旋转泵(4)的回油腔(402)与油路一、油路二的另一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散热流道(111)包括通道一(113)和通道二(114),所述吸热流道一(211)与通道一(113)连通形成油路一,所述吸热流道二(321)与通道二(114)连通形成油路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通道一(113)和通道二(114)沿机壳(1)的轴向开设,且通道一(113)和通道二(114)均设置有多个,多个通道一(113)和多个通道二(114)沿机壳(1)的周向方向布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机壳(1)表面设置有散热翅片(1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通道一(113)和通道二(114)设置在散热翅片(112)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通道二(114)位于散热翅片(112)远离机壳(1)表面的一侧,所述通道一(113)位于通道二(114)与机壳(1)之间。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机壳(1)包括机壳本体(11)、端盖一(12)和端盖二(13),所述散热流道(111)开设在机壳本体(11)上,转轴(32)通过轴承(5)与端盖一(12)、端盖二(13)转动连接,所述端盖一(12)上开设有用于带走该侧轴承(5)热量的过油流道一(121),所述吸热流道二(321)开设在转轴(32)上,吸热流道二(321)与散热流道(111)之间通过过油流道一(121)连通,所述端盖二(13)上开设有用于带走该侧轴承(5)热量的过油流道二(131),所述油路二的一端通过过油流道二(131)与回油腔(402)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定子(2)包括定子铁芯(21)和设置在定子铁芯(21)上的绕组(22),所述吸热流道一(211)轴向开设在定子铁芯(21)上,所述定子铁芯(21)的一端与端盖一(12)之间形成有腔体一,绕组(22)的一端位于腔体一内,散热流道(111)通过腔体一与吸热流道一(211)的一端连通,所述定子铁芯(21)的另一端与端盖二(13)之间形成有腔体二,绕组(22)的另一端位于腔体二内,所述端盖二(13)上朝向腔体二的一面设置有与过油流道二(131)连通的过油口(133),吸热流道一(211)的另一端通过腔体二、过油口(133)与过油流道二(131)连通,以使油路一与回油腔(402)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端盖一(12)与端盖二(13)之间的隔油套(6),所述隔油套(6)设置在电机转子(3)与定子(2)之间,避免流经定子(2)的油液流至电机转子(3)处。

10.如权利要求1-6、8、9任一项所述的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旋转泵(4)为摆线齿轮泵,所述泵转子(41)为摆线齿轮泵的内转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开设在机壳(1)上的散热流道(111)、开设在定子(2)上的吸热流道一(211)及开设在电机转子(3)上的吸热流道二(321),所述吸热流道一(211)与散热流道(111)连通形成油路一,所述吸热流道二(321)与散热流道(111)连通形成油路二;还包括设置在机壳(1)一端的旋转泵(4),旋转泵(4)包括泵转子(41),所述泵转子(41)固定设置在电机转子(3)中的转轴(32)上,所述旋转泵(4)的出油腔(401)与油路一、油路二的一端连通,旋转泵(4)的回油腔(402)与油路一、油路二的另一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散热流道(111)包括通道一(113)和通道二(114),所述吸热流道一(211)与通道一(113)连通形成油路一,所述吸热流道二(321)与通道二(114)连通形成油路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通道一(113)和通道二(114)沿机壳(1)的轴向开设,且通道一(113)和通道二(114)均设置有多个,多个通道一(113)和多个通道二(114)沿机壳(1)的周向方向布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机壳(1)表面设置有散热翅片(1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通道一(113)和通道二(114)设置在散热翅片(112)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通道二(114)位于散热翅片(112)远离机壳(1)表面的一侧,所述通道一(113)位于通道二(114)与机壳(1)之间。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直驱电机循环油冷结构,其特征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奎罗英露何思源彭俊史文波李益丰李华湘符敏利王禹何明杰冯守智郝玉涛李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