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9523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涉及风洞冷却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套设在风洞筒体的外侧,外壳与风洞筒体之间形成冷却腔室;入口冷却法兰和出口冷却法兰,入口冷却法兰和出口冷却法兰分别设置在风筒筒体的两端,二者内部分别设置有入口冷却槽和出口冷却槽,入口冷却槽通过其侧壁上的第一过液口与冷却腔室连通,出口冷却槽通过其侧壁上的第二过液口与冷却腔室连通;入口集水环和出口集水环,二者分别设置在入口冷却法兰和出口冷却法兰的一侧,并分别与入口冷却法兰和出口冷却法兰上的第三过液口和第四过液口与入口冷却槽和出口冷却槽连通;解决传统的冷却结构无法实现风洞筒体的端部的法兰处的冷却,进而其冷却效果有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风洞冷却,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1、可变压热态校准风洞主要用于气流温度传感器的稳态与动态性能校准,特别是在航空发动机型号设计、研制和实验中非常重要,它可以用于计算燃烧效率,分析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确保涡轮叶片安全工作等。可变压热态校准风洞的试验段内有均匀而稳定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温度和速度能在相当宽的范围内进行调节,从而解决稳态与动态温度校准问题。可变压热态校准风洞试验段之后的风洞筒体需要进行冷却,传统的冷却结构对风洞筒体进行冷却时,无法冷却风洞筒体的两端的法兰,法兰处产生的导热影响风洞筒体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解决传统的冷却结构无法实现风洞筒体的端部的法兰处的冷却,进而其冷却效果有限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包括:

3、外壳,所述外壳套设在风洞筒体的外侧,所述外壳与所述风洞筒体之间形成冷却腔室;

4、入口冷却法兰和出口冷却法兰,所述入口冷却法兰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分别设置在所述风筒筒体的两端,所述入口冷却法兰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内分别设置有入口冷却槽和出口冷却槽,所述入口冷却槽通过其侧壁上的第一过液口与所述冷却腔室连通,所述出口冷却槽通过其侧壁上的第二过液口与所述冷却腔室连通;

5、入口集水环和出口集水环,所述入口集水环和所述出口集水环分别设置在所述入口冷却法兰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入口冷却法兰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上的第三过液口和第四过液口与所述入口冷却槽和所述出口冷却槽连通。

6、可选地,所述风洞筒体包括直管段和锥管段,所述外壳与所述风筒筒体的外形相配合,以使所述冷却腔室的各个位置的内外径差值均匀。

7、可选地,所述冷却腔室内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分隔条,多个所述分隔条将所述冷却腔室分隔成多个冷却通道。

8、可选地,所述入口冷却法兰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根部与所述风洞筒体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过液口和多个所述第二过液口沿所述风洞筒体的周向分别均匀开设在所述入口冷却法兰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根部。

9、可选地,每个所述冷却通道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过液口连通,且与每个所述冷却通道连通的所述第一过液口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冷却通道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过液口连通,且与每个所述冷却通道连通的所述第二过液口的数量相等。

10、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三过液口和多个所述第四过液口的分别沿所述入口冷却法兰的周向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周向均匀开设在所述所述入口冷却槽的侧壁上和出口冷却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三过液口和所述第四过液口的数量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液口和所述第二过液口的数量相等,且每个所述第三过液口与一个所述第一过液口处于所述入口冷却法兰的一条半径上,每个所述第四过液口与一个所述第二过液口处于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一条半径上。

11、可选地,所述入口冷却槽和所述出口冷却槽的内部分别沿所述入口冷却法兰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径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隔板和多个第二隔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隔板之间设置有相同数量的第一过液口和第三过液口,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相同数量的第二过液口和第四过液口。

12、可选地,所述入口集水环和所述出口集水环分别设置在所述入口冷却法兰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入口集水环的一侧与所述入口冷却法兰的侧面连接,所述入口集水环的另一侧封闭,所述入口集水环的内周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入口集水环的外周设置有入口管,所述出口集水环的一侧与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侧面连接,所述出口集水环的另一侧封闭,所述出口集水环的内周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入口集水环的外周设置有出口管。

13、可选地,所述入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分别用于与冷却液进口管线和冷却液出口管线连接,所述入口冷却法兰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法兰连接孔和第二法兰连接孔,所述入口管处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法兰连接孔之间,所述出口管处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法兰连接孔之间。

14、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支座,所述支座包括沿所述风筒筒体轴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环形板,两个所述环形板的内周贯穿所述外壳并与所述风筒筒体连接,两个所述环形板的外周连接有筒状座板,两个所述环形板的内周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相配合的多个缺口。

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该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不仅具有外壳,能够在风筒筒体的外侧形成冷却腔室,还具有入口冷却法兰和出口冷却法兰,二者内部分别设置有入口冷却槽和出口冷却槽,入口冷却槽和出口冷却槽分别通过第一过液口和第二过液口与冷却腔室连通,冷却液从入口集水环进入后,依次经过入口冷却槽、冷却腔室和出水冷却槽,再径出口集水环流出,能够实现对风洞筒体和风洞筒体的两端的入口冷却法兰和出口冷却法兰的冷却,提高冷却效果。

16、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洞筒体包括直管段和锥管段,所述外壳与所述风筒筒体的外形相配合,以使所述冷却腔室的各个位置的内外径差值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室内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分隔条,多个所述分隔条将所述冷却腔室分隔成多个冷却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冷却法兰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根部与所述风洞筒体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过液口和多个所述第二过液口沿所述风洞筒体的周向分别均匀开设在所述入口冷却法兰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却通道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过液口连通,且与每个所述冷却通道连通的所述第一过液口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冷却通道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过液口连通,且与每个所述冷却通道连通的所述第二过液口的数量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三过液口和多个所述第四过液口的分别沿所述入口冷却法兰的周向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周向均匀开设在所述所述入口冷却槽的侧壁上和出口冷却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三过液口和所述第四过液口的数量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液口和所述第二过液口的数量相等,且每个所述第三过液口与一个所述第一过液口处于所述入口冷却法兰的一条半径上,每个所述第四过液口与一个所述第二过液口处于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一条半径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冷却槽和所述出口冷却槽的内部分别沿所述入口冷却法兰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径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隔板和多个第二隔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隔板之间设置有相同数量的第一过液口和第三过液口,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相同数量的第二过液口和第四过液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集水环和所述出口集水环分别设置在所述入口冷却法兰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入口集水环的一侧与所述入口冷却法兰的侧面连接,所述入口集水环的另一侧封闭,所述入口集水环的内周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入口集水环的外周设置有入口管,所述出口集水环的一侧与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侧面连接,所述出口集水环的另一侧封闭,所述出口集水环的内周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入口集水环的外周设置有出口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分别用于与冷却液进口管线和冷却液出口管线连接,所述入口冷却法兰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法兰连接孔和第二法兰连接孔,所述入口管处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法兰连接孔之间,所述出口管处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法兰连接孔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支座,所述支座包括沿所述风筒筒体轴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环形板,两个所述环形板的内周贯穿所述外壳并与所述风筒筒体连接,两个所述环形板的外周连接有筒状座板,两个所述环形板的内周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冷却通道相配合的多个缺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洞筒体包括直管段和锥管段,所述外壳与所述风筒筒体的外形相配合,以使所述冷却腔室的各个位置的内外径差值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室内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分隔条,多个所述分隔条将所述冷却腔室分隔成多个冷却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冷却法兰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根部与所述风洞筒体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过液口和多个所述第二过液口沿所述风洞筒体的周向分别均匀开设在所述入口冷却法兰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却通道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过液口连通,且与每个所述冷却通道连通的所述第一过液口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冷却通道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过液口连通,且与每个所述冷却通道连通的所述第二过液口的数量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风洞筒体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三过液口和多个所述第四过液口的分别沿所述入口冷却法兰的周向和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周向均匀开设在所述所述入口冷却槽的侧壁上和出口冷却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三过液口和所述第四过液口的数量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液口和所述第二过液口的数量相等,且每个所述第三过液口与一个所述第一过液口处于所述入口冷却法兰的一条半径上,每个所述第四过液口与一个所述第二过液口处于所述出口冷却法兰的一条半径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滋宸刘怀印晏硕李官明张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