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桥联双水杨醛结构的苯并噻唑类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制法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9375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基于桥联双水杨醛结构的苯并噻唑类金属配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其中linker=CH2或C(CH3)2;R=H+、卤素基、苯基或联苯基;M=Zn2+,Be2+或Ca2+。该苯并噻唑类金属配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好的荧光发射性能,制备方法简单,该类型的配位聚合物可以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方面得到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具体地说是基于桥联双水杨醛结构的苯并噻唑类配体的合成、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对于产品:文献上尚无报导,所合成的是一种基于桥联双水杨醛结构的新型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对于方法:简单的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一般在DMSO中进行,同类的配合物一般在醇溶液中进行。对于应用:所合成的基于双水杨醛结构的苯并噻唑类配位聚合物是一种新的配合物,还没有以它作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方面应用的报道。由于现有显示技术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显示设备越来越高的要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作为新一代的平板显示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它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的平板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FPD),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这些年技术上的突飞猛进使得OLED成为FPD信息显示领域和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从有机EL器件的结构来考虑,用于有机EL器件的材料可以分为:电极材料、载流子传输材料和发光材料。而发光材料在EL器件中使最重要的材料。选择发光材料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高量子效率的荧光特性,且荧光光谱主要分布在400~700nm可见光区域内;2.良好的半导体特性,即具有高的导电率或能传导电子、或者能传导空穴、或两者兼有;3.良好的成膜性,在几十个纳米的薄层中不产生针孔;4.良好的热稳定性。目前为止,人们已对大量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进行了研究。按化合物结构可以最一般的分为两大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小分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焦耳热易使小分子材料重结晶而无法制备长寿命的器件;高分子发光材料由于分子量大的原因,化合物难以提纯,而且必须通过引入供/吸电基团来提高电子/空穴平衡注入/传输能力,引入大体积基团或者形成非共平面的扭曲结构以减少链间聚集,减少荧光淬灭,提高量子效率以及提高稳定性等。近年来,人们发展了一系列结合两者特点的高分子主链接枝型、主链官能化配位型和端基配位型聚合物。金属离子在共轭聚合物中的引入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如颜色可调、电荷移动性改善、发光效率高等等([1]黄春辉,李富友等.光电功能超薄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类基于桥联双水杨醛结构的苯并噻唑类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制法及应用。该苯并噻唑类金属配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好的荧光发射性能,制备方法简单,该类型的配位聚合物可以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方面得到应用。技术方案:基于桥联双水杨醛结构的苯并噻唑类金属配位聚合物,具有以下结构:其中linker=CH2或C(CH3)2R=H+、卤素基、苯基或联苯基;M=Zn2+,Be2+或Ca2+。制备基于桥联双水杨醛结构的苯并噻唑类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方法,制备步骤为:a.将双芳醛与氨基苯硫酚按摩尔配比1∶2.1混合后,在DMSO中回流反应3小时;b.反应结束后,倒入水中,饱和食盐水破乳,CH2Cl2萃取后合并有机相得粗产品;c.粗产品以硅胶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配体;d.将配体与Zn2+,Be2+或Ca2+金属盐按摩尔配比1∶1.1混合,室温下搅拌反应24小时;反应中加入Et3N促进反应;e.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后得到基于桥联双水杨醛结构的苯并噻唑类金属配位聚合物。上述步骤d中配体溶解在二氯甲烷中,金属盐溶解在乙醇中,两种溶剂的体积比1∶1。基于桥联双水杨醛结构的苯并噻唑类金属配位聚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的应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双水杨醛结构的苯并噻唑类配体合成方法简单,产率适中。(2)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双水杨醛结构的苯并噻唑类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具有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大于500℃,强的荧光发射和合适的发光波长。(3)本专利技术中不同的桥联结构以及柔性基团的引入可以显著改善了聚合物的溶解性,调节发光波长,可以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发面得到应用。(4)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双水杨醛结构的苯并噻唑类配体的发光波长在540nm~580nm之间,配合物的发光波长在470~490nm之间。(5)合成方法简便,工艺操作简单,产率高,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在封管中加入醛128mg(0.5mmol),氨基苯硫酚131mg(1.05mmol,2.1eq),DMSO2.5mL,185℃反应3h。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60mL水中即出现白色乳液,加入5mL饱和食盐水破乳,CH2Cl2萃取(15mL×3)。合并有机相,干燥浓缩后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0∶1),得到淡黄色固体,即为配体,产率为36%。1H NMR(CDCl3,300MHz,ppm)δ:12.45(s,2H),7.99(d,J=8.1Hz,2H),7.89(d,J=7.8Hz,2H),7.53~7.48(m,4H),7.41(t,J=7.5Hz,2H),7.24(d,J=8.4Hz,2H),7.07(d,J=8.4Hz,2H),4.01(s,2H).13C NMR(CDCl3,300MHz,ppm)δ:169.4,156.6,152.0,133.6,132.7,132.0,128.4,126.8,125.7,122.3,121.7,118.3,116.8,40.0.IR(KBr压片)cm-1:v 3058,2839,1625,1591,1498,1438,1266,1216,996,760.实施例2.向溶有0.05mmol(23.3mg)的配体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滴加溶有0.055mmol(1.1eq,7mg)Zn(OAc)2·2H2O的乙醇溶液2mL,再加入0.1mmol(2eq,14μL)三乙胺,室温搅拌反应24h。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5000rpm,2min)。乙醇、乙醚依次洗涤即得到目标化合物,干燥后称重,产率:78%。IR(KBr压片)cm-1:v 3059,1617,1589,1536,1497,1446,1397,1342,1215,998,825,756.实施例3.在封管中加入醛142mg(0.5mmol),氨基苯硫酚131mg(1.05mmol,2.1eq),DMSO 2.5mL,185℃反应3h。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60mL水中即出现白色乳液,加入5mL饱和食盐水破乳,CH2Cl2萃取(15mL×3)。合并有机相,干燥浓缩后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0∶1),得到淡黄色固体,即为配体,产率为46%。1H NMR(CDCl3,300MHz,ppm)δ:12.45(s,2H),8.01(d,J=8.1Hz,2H),7.89(d,J=8.1Hz,2H),7.64(d,J=8.1Hz,2H),-->7.52(t,J=7.4Hz,2H),7.41(t,J=7.7Hz,2H),7.30(dd,J=2.1,10.8Hz,2H),7.07(d,J=8.7Hz,2H),1.81(s,6H).13C NMR(CDCl3,300MHz,ppm)δ:169.7,156.2,152.1,141.6,132.2,126.8,125.9,1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基于桥联双水杨醛结构的苯并噻唑类金属配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  ***  其中linker=CH↓[2]或C(CH↓[3])↓[2]  R=H↑[+]、卤素基、苯基或联苯基;  M=Zn↑[2+],Be↑[2+]或Ca↑[2+]。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桥联双水杨醛结构的苯并噻唑类金属配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其中linker=CH2或C(CH3)2R=H+、卤素基、苯基或联苯基;M=Zn2+,Be2+或Ca2+。2.制备基于桥联双水杨醛结构的苯并噻唑类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a.将双芳醛与氨基苯硫酚按摩尔配比1∶2.1混合后,在DMSO中回流反应3小时;b.反应结束后,倒入水中,饱和食盐水破乳,CH2Cl2萃取后合并有机相得粗产品;c.粗产品以硅胶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小泉谷刘园屠慧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