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汽车行走系统构造技术方案_技高网

汽车行走系统构造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8288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17:26
一种汽车行走系统构造,具备副车架、第1连杆以及第2连杆,副车架具备一对纵梁、一对横梁以及连杆安装部,连杆安装部与横梁的端部连续地配置,连杆安装部具备第1连杆安装部和第2连杆安装部,连杆安装部与纵梁的车高方向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以及车宽方向的外侧面接合,第1连杆安装部和第2连杆安装部在车高方向上隔着纵梁配置,第1连杆安装于第1连杆安装部,第2连杆安装于第2连杆安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行走系统构造


技术介绍

1、由于近年的燃料消耗限制的严格化而要求汽车车身的轻量化和碰撞性能提高的兼顾,构成车身的各部件的高强度化和薄壁化不断发展。不过,如果仅仅单纯地将各部件的材料置换成高强度且板厚较薄的材料,则会担心刚度的降低,因此期望与材料的高强度化一起通过进行各部件的形状、构造的改良来应对轻量化的要求。另外,例如用于将悬挂装置安装于车身的副车架等行走系统部件由于刚度的降低而导致乘车舒适度、行驶稳定性变差,因此不仅要求轻量化,也要求谋求刚度的提高。尤其是副车架的刚度直接关系到乘车舒适度,因此上述应对是当务之急。

2、作为汽车的行走系统构造,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一对纵梁部和与一对纵梁部连结的横梁部的汽车的悬架横梁。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悬架横梁通过在纵梁部的局部区域填充发泡材料来谋求来自路面的振动降低和刚度提高。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出愿公开第2005-2550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2、图1是表示以往的汽车行走系统构造的概略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以往的连杆安装部周边的以横穿车长方向(x方向)的方式剖切副车架的图。在以往的行走系统构造中,在针对横向力(车宽方向的力)作用时的以车长方向为轴线的连杆安装部90的扭转变形(图2的箭头方向的变形)、局部变形而言的刚度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3、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以提高汽车行走系统构造的刚度为目的。

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5、解决上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是一种汽车行走系统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汽车行走系统构造具备副车架、第1连杆以及第2连杆,所述副车架具备:一对纵梁;一对横梁,其配置于所述一对纵梁之间;以及连杆安装部,所述连杆安装部与所述横梁的端部连续地配置,所述连杆安装部具备第1连杆安装部和第2连杆安装部,所述连杆安装部与所述纵梁的车高方向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以及车宽方向的外侧面接合,所述第1连杆安装部和所述第2连杆安装部在所述车高方向上隔着所述纵梁配置,所述第1连杆安装部与所述第2连杆安装部借助所述连杆安装部的与所述纵梁的所述车宽方向的所述外侧面接合的部分相连,所述第1连杆以能够在横穿车长方向的面内回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连杆安装部,所述第2连杆以能够在横穿车长方向的面内回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2连杆安装部。

6、专利技术的效果

7、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汽车行走系统构造的刚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行走系统构造,其具备副车架、第1连杆、以及第2连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走系统构造,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行走系统构造,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汽车行走系统构造,其具备副车架、第1连杆、以及第2连杆,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园部苍马木本野树河内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