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差电效应发电演示热功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8165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差电效应发电演示热功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驱动轮的小车、半导体致冷片、电机、加热器、上散热片和下散热片,半导体致冷片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上、下散热片,并通过支架与车底板连接,加热器设置在与下散热片相对应的车底板上,电机设置在车底板上与驱动轮连接,电机与半导体致冷片电连接成闭合回路,所述的加热器为酒精灯,所述的电机通过传动带与驱动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动地演示了从热能到电能再到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具有结构简单、演示效果明显的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教学演示用的实验仪器,具体是一种温差电效应发电演示热功小车
技术介绍
温差发电技术是利用热电转换材料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无需化学反应或流体介质,是一种全固态能量转换方式,因而在发电过程中具有无噪音、无磨损、无污染物排放、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使用寿命长、无需人工维护的优点,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技术。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以半导体为主要转换材料的温差发电技术正逐步向工业化和民用化的方向发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低品位能源的回收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温差电现象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Seebeck)发现的。当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首尾相互连接时,使两端处于不同温度的地方,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在教学中,温差电效应发电现象没有专门的演示仪器,一些简单的示意装置演示的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温差电效应发电演示热功小车,这种热功小车具有结构简单、演示效果明显的优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温差电效应发电演示热功小车,包括设置有驱动轮的小车、半导体致冷片、电机、加热器、上散热片和下散热片,半导体致冷片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上、下散热片,并通过支架与车底板连接,加热器设置在与下散热片相对应的车底板上,电机设置在车底板上与驱动轮连接,电机与半导体致冷片电连接成闭合回路。所述的加热器为酒精灯。所述的电机通过传动带与驱动轮连接。应用时,点燃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接触下散热片,则下散热片实际上成为了吸热片,将热量集中到半导体致冷片的下表面成为热端面,上表面为冷端面,并通过上散热片散热,维持冷热面有较大温差,由于温差电效应,半导体致冷片有电输出驱动电机旋转,电机带动小车跑动。本技术主要用于教具演示。本技术生动地演示了从热能到电能再到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具有结构简单、演示效果明显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半导体致冷片 2.上散热片 3.下散热片 4.车底板 5.驱动轮 6.电机 7.加热器 8.支架 9.传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参照图1,本技术一种温差电效应发电演示热功小车,包括设置有驱动轮5的小车、半导体致冷片1、电机6、加热器7、上散热片2和下散热片3,半导体致冷片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上散热片2、下散热片3,并通过支架8与车底板4连接,加热器7设置在与下散热片3相对应的车底板4上,电机6设置在车底板4上与驱动轮5连接,电机6与半导体致冷片1电连接成闭合回路。半导体致冷片1采用市售品,如珀尔帖片。将半导体致冷片1夹在两片传热片9之间用硅脂固定,再用硅脂将上散热片2、下散热片3与传热片9粘连好,传热片9、上散热片2和下散热片3为铝质材料。本例中加热器7为酒精灯,如固体酒精灯,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实现加热效果的同类器具,如蜡烛。本例中电机6通过传动带与驱动轮5连接,电机6为小型直流电机,一般选用电压为1.5伏,功率为500毫瓦的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温差电效应发电演示热功小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差电效应发电演示热功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驱动轮的小车、半导体致冷片、电机、加热器、上散热片和下散热片,半导体致冷片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上、下散热片,并通过支架与车底板连接,加热器设置在与下散热片相对应的车底板上,电机设置在车底板上与驱动轮连接,电机与半导体致冷片电连接成闭合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差电效应发电演示热功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驱动轮的小车、半导体致冷片、电机、加热器、上散热片和下散热片,半导体致冷片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上、下散热片,并通过支架与车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福东蓝曼菱虞方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师范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