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设备的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8057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扫描设备的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本体以及清洁部,该清洁部与该本体固定设置,且该清洁部至少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部分以及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部分,该第一厚度小于该第二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清洁装置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厚度,可用以匹配扫描设备的不同高度的扫描模组的玻璃视窗,根据具体需求使用不同的厚度部分清洁玻璃视窗;且部分实施例中,清洁部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可拆卸或替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清洁装置可应用于附加有正负片扫描功能的扫描设备,清洁效果佳,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扫描设备的辅助装置
,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扫描设备内部重要组件的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扫描仪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子输入设备,其关键部件包括扫描模组和机械传动部。走纸式扫描仪因其机械传动部的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小型化设计,使之成为便于携带的输入工具。走纸式扫描仪一般采用CIS(Contact ImageSensor,接触式影像感测器)相对于扫描仪机身静止,而被扫描的稿件则相对于扫描仪机身运动的方式进行扫描。该方式尤其适用于体积较为小巧的便携式扫描设备,用于照片、票据、名片、卡片等小幅稿件的扫描。请参见图1、图2A和图2B,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扫描设备的示意图,图2A所示为图1中清洁装置清洁扫描稿件的第一扫描模组的示意图,图2B所示为清洁装置清洁扫描正负片的第二扫描模组的示意图。扫描设备1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CIS扫描模组2,该第一CIS扫描模组2位于被扫描稿件的上方,扫描稿件由走纸机构的滚轮3所驱动。在扫描作业时,被扫描的稿件由扫描件进口4进入扫描设备1,并由扫描件出口输出;第一CIS扫描模组2透过玻璃视窗5获得被扫描稿件的扫描数据。但稿件上不可避免的吸附有灰尘,或者附着液体或其它粘性物质,例如照片类扫描件。这些灰尘和物质都有可能在稿件被扫描的过程中随着稿件一起被带到第一CIS扫描模组2的玻璃视窗5表面,并被吸附或黏附在玻璃视窗5上而难以去除。由于该玻璃视窗5为扫描仪获取影像的关键元件,这些灰尘或粘性物质将会挡住扫描组件的视线,导致被扫描稿件在该位置不能被正确扫描,或使获得的扫描影像在该位置显示为一条异样的线条。而该第一CIS扫描模组2因与扫描仪机身固定,使得玻璃视窗5难以清除。现有技术中采用如图2A中所示的清洁装置6的清洁刷7自扫描设备1的扫描件进口4或扫描件出口插入第一扫描区清洁玻璃视窗6,清洁刷7前端上表面粘贴有无尘布8,可以接触到玻璃视窗5。但对于附加有正负片扫描功能即具有第二扫描区9用以扫描正负片的扫描设备1(如图1所示)来说,由于正负片扫描所用的第二CIS扫描模组2’距离其对应的走纸机构的滚轮3’较远,清洁装置6的清洁刷7无法接触到第二CIS扫描模组2’的玻璃视窗5’,无法起到清洁作用。若同时配备两套清洁装置,既给扫描设备增添了成本,也给用户使用造成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易用、可以方便清除扫描设备内部关键部件上影响扫描效果的物质的扫描设备的清洁装置,尤其是可用于清洁附加有正负片扫描功能的扫描设备的扫描模组的玻璃视窗。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扫描设备的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本体以及清洁部,该清洁部与该本体固定设置,且该清洁部至少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部分以及-->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部分,该第一厚度小于该第二厚度,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均可用以清洁该扫描设备。进一步地,该扫描设备包括第一扫描区及第二扫描区,该第一扫描区具有第一玻璃视窗和第一滚轮,该第二扫描区具有第二玻璃视窗和第二滚轮,且该第一玻璃视窗与该第一滚轮的距离小于该第二玻璃视窗与该第二滚轮的距离;当该清洁部插入该第一扫描区时,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一玻璃视窗接触,当该清洁部插入该第二扫描区时,该第二部分与该第二玻璃视窗接触。进一步地,该清洁部还包括清洁片,该清洁片至少固设于该第一部分的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部分的第二表面,该清洁片用以清洁该扫描设备,且该第一表面距离该第一滚轮的高度小于该第二表面距离该第二滚轮的高度。进一步地,该第一部分为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硬质或挠性平面板体,该第一部分的第一端部与该本体固定;该第二部分具有容置空间,该第一部分可拆卸地插设于该容置空间内。进一步地,该第二部分为1型、L型或T型结构。进一步地,该第二部分具有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该第三端部与该本体固定,该第四端部与该第一部分连接固定,且该第二表面高于该第一表面。进一步地,该第一部分为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硬质或挠性平面板体,该第一部分的该第一端部与该本体固定;该第二部分为弹性元件,可拆卸地固定于该第一表面,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二表面距离该第一表面的高度至少有两个不同值,且该弹性元件受压时朝向该第一表面移动。进一步地,该弹性元件为弹片,该弹片为弧形结构。进一步地,该第一部分的第一端部固定于该本体的第一侧,该第二部分的第三端部与该本体的第二侧固定,该第二侧与该第一侧相邻或相对。进一步地,该清洁片为柔性平面状的清洁布、清洁棉或清洁纤维;或者该清洁片为柔性套状清洁布或清洁棉。进一步地,该本体的厚度大于该扫描设备的扫描件进口或扫描件出口的高度。进一步地,该本体的厚度大于该清洁部的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清洁装置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厚度,可用以匹配扫描设备的不同高度的扫描模组的玻璃视窗,根据具体需求使用不同的厚度部分清洁对应的玻璃视窗,且部分实施例中,清洁部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可拆卸或替换。因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扫描设备的清洁装置进行清洁作业的操作简单易用,清洁效果佳,同时增加成本较小。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扫描设备的示意图;图2A所示为图1中清洁装置清洁扫描稿件的第一扫描模组的示意图;图2B所示为清洁装置清洁扫描正负片的第二扫描模组的示意图;图3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清洁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3中的清洁装置清洁扫描正负片的第二扫描模组的示意图;图5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清洁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中的第二部分的示意图;图7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清洁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8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清洁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9A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清洁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9B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清洁装置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3,图3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清洁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扫描设备的清洁装置10,包括本体11以及清洁部12,清洁部12与本体11固定设置,且清洁部12至少包括具有第一厚度h1的第一部分13以及具有第二厚度h2的第二部分14,第一厚度h1小于该第二厚度h2。其中第一部分13具有第一表面16,第二部分具有第二表面17,第一表面16与第二表面17均用以与扫描设备的被扫描面接触进而清洁扫描设备。本体11用以在清洁操作时便于手握和把持,其外观可以根据产品的风格作适当的调整,但一般应满足其具有比清洁部12更大的厚度,使其在便于握持的同时能够使本体始终处于扫描设备的扫描件出口或扫描件进口外。而且,较佳地,本体11的厚度也大于扫描设备的扫描件进口或扫描件出口的高度。清洁部12的作用则主要用于清洁扫描设备的玻璃视窗。清洁部12还包括清洁片15,清洁片15至少固设于第一部分13的第一表面16以及第二部分14的第二表面17,以便第一表面16及第二表面17与清洁设备接触时清洁扫描设备。其中,清洁片15例如为柔性平面状的清洁布、清洁棉或清洁纤维,固定方式可采用粘胶、双面胶黏贴等方式;或者清洁片15为柔性套状清洁布或清洁棉,直接套设于第一部分13以及第二部分14上,本实施方式中是以清洁片15为平面状即片状清洁布为例。但也并不以此为限,譬如第一部分13以及第二部分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扫描设备的清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扫描设备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清洁装置包括:本体;以及清洁部,该清洁部与该本体固定设置,且该清洁部至少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部分以及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部分,该第一厚度小于该第二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描设备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清洁装置包括:本体;以及清洁部,该清洁部与该本体固定设置,且该清洁部至少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部分以及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部分,该第一厚度小于该第二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扫描设备包括第一扫描区及第二扫描区,该第一扫描区具有第一玻璃视窗和第一滚轮,该第二扫描区具有第二玻璃视窗和第二滚轮,且该第一玻璃视窗与该第一滚轮的距离小于该第二玻璃视窗与该第二滚轮的距离;当该清洁部插入该第一扫描区时,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一玻璃视窗接触,当该清洁部插入该第二扫描区时,该第二部分与该第二玻璃视窗接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清洁部还包括清洁片,该清洁片至少固设于该第一部分的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部分的第二表面,该清洁片用以清洁该扫描设备,且该第一表面距离该第一滚轮的高度小于该第二表面距离该第二滚轮的高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清洁片为柔性平面状的清洁布、清洁棉或清洁纤维;或者该清洁片为柔性套状清洁布或清洁棉。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清洁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悝顾云彬赵明杰于建春李宏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