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7917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包裹有正极电芯与负极电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正极与负极,所述正极与所述正极电芯连接,所述负极与所述负极电芯连接,所述正极电芯与所述负极电芯之间设置有用于循环冷却液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其在原有方形电芯的结构基础上采用创新性的涡流管道的冷却管的结构方案。涡流管道结构是在电芯内部设计特殊的冷却液循环回路,形成方形状的涡流热管理结构。此热管理结构通过内部冷却液的循环,可以有效的将电芯的内部集中的热量传导出去,从而达到高效的将电芯内部的各个地方的温度平衡在一个合理的温度范围,有效降低电芯内部的温差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储能,尤其是涉及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共识,在碳中和目标驱动下,越来越多的省份需要投资新的灵活性资源,储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随着储能产品在不同场景中得到应用,促使产业对电芯类型的创新和安全性有了百花齐放的效应;对电芯的热管理技术路线也有创新的探索,促使电芯热管理逐步达到电芯级别的冷却层面。

2、现有的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18677329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液冷储能电芯和电芯组,涉及新能源设备领域,包括:壳体,芯包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具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内具有冷却液;防爆阀,所述防爆阀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防爆阀的一端位于所述冷却通道内,所述防爆阀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本技术通过对电芯设计夹层冷却通道,注入冷却液实现电芯四面散热,提高电芯散热效率,减少液冷储能电芯间温度的影响,提高了电池失效时的灭火效果。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的专利只能通过冷却液对电芯的四面进行散热,并且其与传统的方形电芯的内部结构类似,中间是卷绕结构,电芯的热量只能传导到外壳进行散热,电芯中心位置的温度集中,内外侧的温差较大,电芯内部发热量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超过电芯极限温度形成热失控时,电芯会出现漏液、起火、爆炸等各种危害,从而对电芯的充放电倍率、充放电寿命以及安全性有非常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其能够解决方形电芯中间散热的不均匀,内外侧温差大,热管理不平衡的问题,提高电芯的使用寿命。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包裹有正极电芯与负极电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正极与负极,所述正极与所述正极电芯连接,所述负极与所述负极电芯连接,所述正极电芯与所述负极电芯之间设置有用于循环冷却液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管的外壁与所述正极电芯的外壁、所述负极电芯的外壁以及所述壳体的内壁接触。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管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管呈多个依次连接弯曲的“口”字形设置在所述正极电芯与所述负极电芯之间。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液口处的所述冷却管上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壳体的顶部;

9、所述出液口处的所述冷却管上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部。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电芯与所述负极电芯的外表均设置有绝缘层。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管由铝或铜材料制成。

1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其在原有方形电芯的结构基础上采用创新性的涡流管道的冷却管的结构方案。涡流管道结构是在电芯内部设计特殊的冷却液循环回路,形成方形状的涡流热管理结构。此热管理结构通过内部冷却液的循环,可以有效的将电芯的内部集中的热量传导出去,从而达到高效的将电芯内部的各个地方的温度平衡在一个合理的温度范围,有效降低电芯内部的温差大小,使其充放电效率、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得到提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包裹有正极电芯(2)与负极电芯(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正极(4)与负极(5),所述正极(4)与所述正极电芯(2)连接,所述负极(5)与所述负极电芯(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芯(2)与所述负极电芯(3)之间设置有用于循环冷却液的冷却管(6),所述冷却管(6)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7),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6)的外壁与所述正极电芯(2)的外壁、所述负极电芯(3)的外壁以及所述壳体(1)的内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6)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6)呈多个依次连接弯曲的“口”字形设置在所述正极电芯(2)与所述负极电芯(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4)与所述负极(5)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顶部,所述进液口(7)设置在所述正极(4)与所述负极(5)之间,所述出液口(8)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7)处的所述冷却管(6)上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9),所述第一安装块(9)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芯(2)与所述负极电芯(3)的外表均设置有绝缘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6)由铝或铜材料制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包裹有正极电芯(2)与负极电芯(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正极(4)与负极(5),所述正极(4)与所述正极电芯(2)连接,所述负极(5)与所述负极电芯(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芯(2)与所述负极电芯(3)之间设置有用于循环冷却液的冷却管(6),所述冷却管(6)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7),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6)的外壁与所述正极电芯(2)的外壁、所述负极电芯(3)的外壁以及所述壳体(1)的内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6)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电芯涡流管路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锴铭张言才马玉军廖泳琪李根王佳诚
申请(专利权)人:蜂鸟智超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